- +1
跨越三十年,《禾戲劇·大師之夜》以東方根脈對話世界當代舞
10月29-30日,由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先鋒禾戲劇出品制作的當代舞《禾戲劇·大師之夜》將在上海大劇院大劇場啟幕。
作為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項目,本次演出集結尤安尼·布爾熱瓦與瑪麗·布爾熱瓦《夢不見了,但我記得》、亞歷山大·埃克曼《仙人掌》、歐漢·納哈林《-16》三部國際當代舞巔峰之作,由李倩、于建偉、張婭姝、李宇、黎星、胡婕、張引、羅昱文、王琦之、張振國、國桓碩、李政、馬弛、王盛熙、黃慧慧等15位中國杰出獨立舞者發起,24位舞者實力演繹,讓世界看見中國舞者的思考,也讓中國觀眾觸摸到當代舞蹈的世界脈搏。
此次演出,四位國際編舞大師首度攜手中國優秀青年舞者,歷經三個月的碰撞與融合,以舞蹈對話時代。三部當代舞演出橫跨近三十年光陰,如同時代精神的切片,構成一幅深刻而動人的當代圖景。

《夢不見了,但我記得》
首演于2020年的《夢不見了,但我記得》由法國藝術家尤安尼·布爾熱瓦和瑪麗·布爾熱瓦聯手打造。作品以“當我們醒來時還剩下什么?”這一問題,回應了2020年代的不確定性。
尤安尼以其將雜技、舞蹈與物理學原理相結合的獨特風格而聞名,通過極簡的裝置探索身體與重力的關系。特殊設計的舞臺裝置既是滑梯、墻壁,也成為舞者的“舞伴”,在舞臺上營造出一個時間流動、現實被質疑的夢境。

《夢不見了,但我記得》
首演于2010年的《仙人掌》由享譽國際的瑞典編舞家亞歷山大·埃克曼創作,他曾被選為2024年巴黎殘奧會開幕式的藝術總監及編舞。
這是一部充滿詼諧、節奏明快且帶有自嘲意味的當代舞諷刺作品。十六位舞者在超大號的拼字游戲方塊上奔跑、跌倒、扭動,并與仙人掌互動,節奏復雜而充滿戲劇性,探討了我們如何觀賞藝術,以及藝術批評的本質。

《仙人掌》
首演于1999年的《-16》由巴切瓦舞蹈團前藝術總監、“Gaga”舞蹈語言的開創者歐漢·納哈林創作。這部作品首演于千禧年前夕,捕捉了世界在跨入新世紀時的復雜情感——喜悅、憧憬與猶疑。

《-16》
作品以“Gaga”體系為根基,鼓勵舞者突破固有局限,探索感官體驗。它打破了表演者與觀眾的界限,肢體張力與清晰的架構在此碰撞融合,能量從0到100瞬間迸發。
當代舞《禾戲劇·大師之夜》由15位中國杰出獨立舞者發起,經過招募與選拔,集結包括李倩、于建偉、張婭姝、李宇、黎星、胡婕、張引、羅昱文、王琦之、張振國、國桓碩、李政、馬馳、王盛熙、黃慧慧、劉閬、朱禹銘、張卓瑤、田凱、謝子靈、鄺智恒、李怡錕、杜昕儀、黃紫燕在內的24位中國舞者。他們以東方筋骨為基底,重新演繹西方先鋒經典,為這些作品注入了全新的中國靈魂。
排練過程對舞者們而言,是一次深度探索和挑戰自我的旅程,推動他們在身體和情感上突破極限。談及Gaga舞蹈語言,多位舞者分享了不同感悟。
李倩說:“Gaga課堂上,舞者都在感受、打開自己,這里沒有評價,只有自由舞蹈的純粹愉悅。”張引也格外偏愛Gaga,“它的核心是人性自由,有治愈也有反叛,和我向往自由、不愿被規訓的性格很像。”羅昱文則在這樣的環境中收獲了安全感,“大家都在感受身體,我逐漸釋放自己,享受以往不愿嘗試的事,好壞反而不重要。”
具體到作品的演繹與排練,舞者們的感受更顯細膩。王盛熙說:“《仙人掌》的小盒子像我的安全區和小舞臺,在上面能自由表達想法,沒有對錯。”李宇則對作品中的仙人掌道具印象深刻,“我們開心地把它抱上臺展示,轉眼又推下臺甚至嘲笑它。”

《仙人掌》
張振國談及《I Wonder》的挑戰,“道具高度、協作模式是新嘗試,起初因高度緊張,熟悉后便不再擔心,排練時我選擇相信同伴與道具。”國桓碩在演繹《-16》的過程中克服了舊傷,“雖然因膝蓋骨刺復發,溝通調整后仍享受跳舞,這部作品有‘規定’,卻能讓我在其中‘游來游去’。”李政還記著《-16》椅子部分的瞬間,“全體站立時,只剩彼此的喘息聲,那一刻我們既一致又獨特。”

《-16》
在排練中,舞者們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從而與作品產生共鳴。于建偉“起初讀詞沒情緒”,“后來脫稿講著就哽咽了,才發現自己有點脆弱。”張婭姝“精疲力盡時,一邊想‘不行了’,一邊還在沖、在喊、在跳”,這讓她體會到身體極限下迸發出的生命力。黎星享受跳舞時的全然投入,“每次跳舞,動作、節奏、情緒占滿大腦,沒空間想別的,又要跳舞了,特別開心!”
制作人汪欣將這次演出視為一顆“種子”。最終目標是將其打造為一個年度性的藝術品牌,不僅向中國觀眾推介世界級大師之作,也為本土新一代創作人才提供成長的土壤。
9月27-28日,《禾戲劇·大師之夜》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完成世界首演,上海大劇院的演出是其今年3場國內巡演的最后一站。
未來,禾戲劇計劃從演繹大師經典,逐步走向創排全新的原創當代舞作品。這些蘊含中國舞者獨特文化表達的新作,將被推向世界巡演,向全球觀眾展示來自中國的當代面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