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言短意長|四中全會后,“北平鋒”五連評縱論祖國統一
10月23日下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這為兩岸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
從當天起,“北平鋒”連續五天持續發文,主題非常聚焦: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最新的評論文章來自10月27日夜的《國家強盛,統一必至》一文。

文章稱,如今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豪邁姿態走向偉大復興,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民意無比堅實、基礎無比雄厚、力量無比強大,完成歷史使命,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已經到了應該走上的歷史階段。
文章還表示,時也、勢也,今天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兼備,正是歷史的必然,時代的呼喚,人民最迫切的訴求。
這已經是“北平鋒”四中全會后縱論“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第五篇評論文章。

10月23日評論文章《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勢不可擋》表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本質,就是讓兩岸同胞拒絕對立、攜手同行,讓臺灣同胞共赴民族復興偉大征程,共享祖國現代化發展紅利。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石將更加牢固、動力將更加充足、進程將更為從容。

10月24日評論文章《我們為什么要紀念臺灣光復》表示,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是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行動,展現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也是對各種歪曲抹黑臺灣光復論調的強力反擊,表明了新時代新階段解決臺灣問題、扎實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堅定決心。

10月25日評論文章《祖國完全統一必定實現!》表示,九三閱兵中,“東風-5C”“巨浪-3”等裝備列陣,“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亮相,福建艦艦載機成功起降,中國現代化國防的硬實力震撼世界。從“鋼少氣多”到“鋼多氣更多”,中國軍隊作為守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鋼鐵長城,有信心有能力粉碎一切“臺獨”分裂圖謀、抵御一切外部干涉。中國現有的無比強大的力量,正是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堅強后盾,將祖國統一大業推入新階段的實質保證。

10月26日評論文章《賴清德讓臺灣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表示,大陸有足夠的實力和誠意推動祖國統一,為臺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實現和平統一之后,臺灣的經濟發展會更好、能源保障會更好、民生福祉會更好。臺灣同胞將與大陸同胞一道,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紅利與榮光。
“北平鋒”五連評主題或許有所區隔,但所表達的核心主旨卻高度統一:祖國完全統一大勢所趨、勢不可擋。
連日來,央媒涉臺評論文章密集發布,將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國際大局勢集中向臺灣同胞講清楚、道明白,不留盲點,也不搞模糊戰略。
除了“北平鋒”上述五連評,新華社從10月26日起也連續三天刊發“鐘臺文”署名文章。這三篇署名文章分別是《臺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兩岸關系發展和統一利好》《祖國必然統一勢不可擋》。
其中,輿論場對于兩岸統一后的利好高度關注。這些利好包括但不限于:
——統一后,有強大祖國作后盾,臺灣同胞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更加安全、更有尊嚴,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臺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
——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后,臺灣地區現行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實行“愛國者治臺”、高度自治,廣大臺灣同胞可以真正當家做主,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愛臺愛鄉的感情將得到充分照顧。
——統一后,臺灣地區財政盡可用之于民,盡享國家整體資源。臺灣將不再受“臺獨”分裂勢力和島內政治爭斗荼毒,清除嚴重損害民眾福祉的根源問題。臺灣地區財政稅收盡可用于改善民生,現行防務預算不再為“臺獨”分裂買單,將可以大量投入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真正為民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這些都是對于統一后臺灣同胞能夠享受到的政治、經濟、文化權益的莊嚴承諾。
這一系列重磅發聲已經在島內引發強烈反響,并且反響還在繼續。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臺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