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考帶頭打破“35歲門檻”,年齡觀該重新定義了
35歲的門檻,正在被拆掉。
10月24日是國考報名的最后一天。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報考年齡不再限制35歲,而是放寬到了38歲以下。對于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報考年齡更是放寬到43周歲以下。
10月27日,春秋航空啟動了已婚已育的客艙乘務員(空嫂)的專項招聘,年齡放寬至40歲,打破了以往空乘招聘的年齡壁壘。
陸續放寬年齡限制背后,我們的年齡觀該重新定義了。
35歲,中年危機還是年富力強?
35-40歲,正是職場的中堅力量。
中央財經大學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4》指出,1985年至2022年,全國勞動力人口平均年齡從32.25歲上升到了39.72歲。
在澎湃美數課梳理的2012-2022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中,受訪者到了35-39歲這個階段,是他們獲得最高收入、晉升機會的黃金時期。

然而,在這個闖職場的黃金年齡,卻有不少人被“35歲門檻”困住。
根據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數據,在對年齡歧視的感知調查中,認為情況“非常嚴重”或“比較嚴重”的受訪者比例,2015年為20.6%,2019年上升至37.5%,2021年為33.3%。其中,中年群體對年齡歧視的感知尤為強烈。
無獨有偶,在2023年智聯招聘的統計數據中,有60.2%的受訪者認為年齡歧視是目前最亟待改善的就業歧視問題,85%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存在“35歲門檻”。
而且,46.8%認為過了35歲的確很難找工作。具體到不同行業,互聯網、金融、文化行業的打工人,自認為更容易遇到年齡危機,難以找到工作。

從2012-2022年的CFPS數據中,也能窺探出這種焦慮存在一定的現實依據。
在不同行業獲得高薪階段的統計中,或許是因為互聯網行業更新迭代快、文化行業對創意要求高,這些行業從業者的高薪階段更多發生在35歲之前。
反觀,科學家、技術人員、教師等擁有更多技能儲備、經驗積累的打工人,往往越老越吃香。
不僅如此,一篇發表于《中國人口科學》關于“35歲現象”的學術研究也指出,雖然35歲以上群體的收入在增加,但他們換工作的難度和面臨的失業風險在加大。而且,受生育等因素影響,女性更早面臨這樣的問題。
在智聯招聘的另一份數據中也表示,相比25-35歲群體,35-45歲求職者平均要多投遞2.2次簡歷,且面試轉化率不足前者的一半。
人生節奏,不該只有一種
近日,發表于荷蘭心理學期刊《智力》的一項研究,采集了數萬名成年人數據,從記憶、認知、智力、人格特征等16個維度,描繪了人腦綜合能力的年齡軌跡。

研究指出,人到中年,人們的推理、記憶和快速信息處理能力確實會有所下降,但許多重要特質會隨年齡增長達到更高峰值。
比如,情商最高的時候大約在45歲;責任心和情緒穩定性在50多歲時最為突出;面對道德推理、對沉沒成本偏差的抵抗力等復雜問題的處理能力,或許持續提高到70甚至80歲。
綜合各方指標來看,人類的整體心智,要到50-60歲才達到巔峰。
這一觀點也得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前所長、研究員張侃的認可。他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提到,這項研究不僅顛覆了固有觀念,更提示我們“60歲的人生依舊潛力無限”。
若進一步放大視野,從世界經驗和真實案例來看,人生本就沒有既定節奏。
屠呦呦39歲才進入對抗瘧疾的研究,探索青蒿等中草藥的奧秘;袁隆平43歲時在雜交水稻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在截至2024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88.5%的他們在25-39歲發表關鍵研究成果,另有80.2%在60歲后才最終獲獎。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留言,出國留學后發現,同一個教室里可以有剛畢業的本科生,也有三十多歲辭職后重讀本科的上班族,還有推著嬰兒車來讀書的媽媽,更有六十多歲認真做筆記的爺爺,“他們身上那種篤定和平靜,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節奏”。

近些年,我國政策層面持續為“就業限制”松綁。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堅決糾正性別、年齡、學歷等就業歧視”。2024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更在相關文件中提出“消除地域、身份、性別、年齡等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
與此同時,多地多部門也在考公、考編、考研等領域中,探索拆除年齡門檻。
如四川眉山、遂寧2025年下半年招聘,本科38歲以下可報考部分事業單位;40歲以下可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就連70歲以上人群,只要通過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測試且符合體檢要求,也能申請駕照開車上路。
害怕錯過節點,害怕試錯,害怕落后……人們對年齡、對35歲的在意,或許是對人生“確定感”的一種渴望,也是被社會時鐘不得不推著走的無奈。
1994年發布的《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首次提出,報考年齡要在35歲以下。此后,這一標準被包括事業單位、國企等不少用人單位沿用。此次國考對年齡限制的松綁,正釋放出一些積極信號。
澎湃新聞記者陳良賢對本文亦有貢獻
資料來源:
1. 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4》發布,https://humancapital.cufe.edu.cn/info/1146/2113.htm
2. 智聯研究院-85%職場人認為存在“35歲門檻”,https://mp.weixin.qq.com/s/tNwEHNHPjDx42fTob5LbAQ
3. 付偉豪等-“35 歲現象”存在嗎——基于勞動力市場表現的年齡變化趨勢分析
4. 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CC-中國勞動力市場中的年齡歧視及其影響——基于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數據的分析,https://mp.weixin.qq.com/s/lQxhg2cnYMakZKIjktsB5g
5.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門戶網站-慟!袁隆平院士走了,https://kjt.hunan.gov.cn/xxgk/gzdt/yw/202105/t20210523_19354953.html
6. 央廣網-「功勛」屠呦呦:一株小草改變世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5713917348304979&wfr=spider&for=pc
7. 新京報-數讀|摘得諾獎要等多久?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平均需要35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902346544415838&wfr=spider&for=pc
8.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六十而智”,新研究稱60歲或是大腦功能的黃金時期,baidu.com/link?url=ZaT8iXkH0qQe1UME9dEqo5F_cK2p5N8AOkWFNuAhrjGTC7FG561_k3J4s5oZTTmo4tb8_61Xzzg23pl1lnq5SrRfrb-uw3kskr_kZ9jdDWu&wd=&eqid=bb69b721000a1d020000000468fa2c15
9. 第一財經-春秋航空啟動已婚已育“空嫂”招聘,年齡放寬至40歲,https://mp.weixin.qq.com/s/_ESBTAROb5ChtCnHJvaLuA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