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司馬光,砸出科幻?
當游戲成為司馬光,距離砸開人工智能的“缸中之腦”還有多久?

或許,人工智能也會有它的摩爾定律,只是較之芯片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而言,人工智能的速度會更快,即所謂的縮放定律,
縮放定律是Open AI在2020年提出的觀點,即:
AI大模型性能會隨著模型參數量、訓練數據量、計算資源增加而增加。
隨著模型參數增加,對訓練數據量和計算資源的需求也呈現指數級增長。

較之摩爾定律的時間是定量,縮放定律的時間則是個變量。
現在人工智能的升級時間是多少?
2024年末,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給出了一個預判:算力每6個月翻一番。
同樣認同這一預判的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劉軍在2025年6月的一次演講中進一步詮釋這樣的算法翻番將帶來什么。
他認為:智能體能力每幾個月翻一番,當前生成式AI呈現爆發式發展,AI智能體加速涌現并在垂直行業快速滲透,以智能體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真正從“輔助工具”躍升至“核心生產力”。

真的會如此嗎?
或許游戲能夠繼續給出一個直觀的體驗。
在2025年3月,蔡浩宇的《Whispers From The Star》給人們展示了AI原生游戲的可能。

而當時間撥到7月,一款看起來很簡單的二次元游戲《昭陽傳》,卻通過Demo試玩版本,讓人們再次驚嘆:AI已經進化到如此地步了。
前騰訊副總裁和姚星是這個“小游戲”的創作團隊負責人,在騰訊時代,他曾經主導過圍棋AI系統“絕藝”(后成為圍棋國家隊陪練工具)和王者榮耀AI“絕悟”的研發。
而在他離職多年后,就推出了這款“重生之我用AI做游戲”的AI原生游戲。

劇情很老套,在架空的昭陽國,開局皇帝駕崩,太子橫死,玩家因神秘力量的召喚穿越到了太子身上,將以其身份登基,開啟治國大業。
游戲分多個回合進行,玩家可以探索地圖,觸發各種奇遇,與眾多角色互動,通過不同選擇提升他們的好感度,并推動劇情發展。
按照試玩者的描述,比較特別的是,游戲內所有角色均由AI智能體扮演,劇情包括互動選項也是由AI即時生成。
據介紹,AI角色在與玩家互動之后會產生相應記憶,并結合自身狀態在每回合進行自我決策。
也就是說,玩家每次進入游戲,即便是同一件事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劇情體驗。

換言之,“缸中之腦”的AI,通過圍繞游戲架構設定的智能體,賦予每個NPC獨立人格、記憶與決策邏輯。
由此,智能NPC就不再只是陪聊,而且跳出了固定程序、可以給玩家派發新鮮出爐的任務,而且可以讓后續的冒險,猶如山魯佐德的“天方夜譚”一樣,在一千零一夜里沒有重復。
當然,也可能無法重現。
盡管,這個游戲還是很類似于文字冒險,但或許也演示出了“破缸”的速度與激情。
而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記憶”,能夠和玩家互動產生相應“記憶”。

這是此前許多AI原生游戲的關鍵槽點:魚的記憶只有7秒。
算力的翻番就能帶來改變,越來越像人,記憶的時間越來越長。
畢竟,真實的人類是可以連續積累記憶的。而人工智能一旦聊天的文本過長,無論是在游戲中,還是深度思考的大模型對話里,都會斷片。
接下來,游戲這個司馬光,還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砸缸可能,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