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完善收入分配,穩步邁向共同富裕

近日,人社部網站公布了全國各省(區、市)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截至2025年10月1日)。數據顯示,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第一檔均超過了2000元。
各省份最低工資標準第一檔首次全面站上2000元大關,此次突破背后,與多地漲工資有關。比如,北京、湖南、安徽等多地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幅度在100元左右。這種普漲,是最低工資標準第一檔首次全面站上2000元大關的直接原因。
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既是各地的主動為之,也是制度的剛性要求。2015年,人社部印發通知,規定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將最低工資標準由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改為每兩年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此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指出,合理確定調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
還要看到,最低工資標準是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如何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各地既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關鍵是因地制宜。
結合經濟發展水平,適度調整最低工資,意義重大:可更好兜住民生底線,增強低收入群體的獲得感,可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回應群眾合理關切。
最低工資標準的全面提升,不僅是勞動者權益保障的進步,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強調,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其中就包括“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提到“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敖∪畹凸べY標準調整機制,科學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也有利于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既需要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也需要以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愿,更需要以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
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314元,比2020年增加9125元。報告顯示,“十四五”前四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GDP增長同步,年均實際增長5.5%。而在日前舉行的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中國現有14億多人口,未來十多年中等收入群體將超過8億,市場潛力巨大。
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應有之義。從提升最低工資標準,到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系列制度設計,不斷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隨著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斷完善,中國人邁向共同富裕的步伐將更加穩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