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寒武紀對手沐曦,要IPO了
投資人懸著的心落地了。
投資界獲悉,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沐曦”)IPO申請成功通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會議審議,同時已提交注冊。
沐曦,創投圈并不陌生——身后掌舵者陳維良,曾在芯片巨頭超威半導體任職十余年,在這里他結識了日后的兩位創業伙伴,最終在2020年創立沐曦。成立至今,公司身后的投資方多達百余家,名單之長令人咋舌。
今年寒武紀股價飆升,市值最高破6000億,VC/PE看在眼里不勝感慨。眼前GPU獨角獸集體沖向IPO,其中摩爾線程不到90天率先過會,也讓沐曦一度緊張。投資人豪賭中國版英偉達的誕生,而上市,也許就是分水嶺。
三位老同事
上海超級IPO來了
陳維良無疑是這支團隊的靈魂人物。
出生于1976年,陳維良在19歲那年考入了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技術專業。本科畢業后,他又進入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后來開啟自己的芯片生涯。招股書披露他重要的一段經歷:2007年1月加入超威半導體上海公司,擔任高級總監。
直到2020年,陳維良內心中萌生創業的念頭。當時在他看來,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還存在很多薄弱點,其中高性能GPU就是其中之一。于是他決心投身創業,為此找來兩位老同事——彭莉、楊建,兩人都曾是超威半導體上海公司的企業院士。
2020年9月,沐曦集成電路在上海正式成立,英文名則是“MetaX”。談及名稱的寓意,陳維良曾解釋,“Meta有起源的意思,X代表著未來。相信未來將由我們創造,中國缺少自主可控高性能GPU的歷史將由我們終結。”

值得一提的是,沐曦的監事會主席、總經理助理陳陽,監事兼架構工程師王定,監事兼研發總監周俊,也均有超威半導體從業經歷。這支團隊歷時近兩年時間,在2022年1月將曦思N100交付流片。
時至今日,沐曦的主要產品覆蓋人工智能計算、通用計算和圖形渲染三大領域,先后推出了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用于訓推一體和通用計算的曦云C系列GPU,以及正在研發用于圖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憑借于此,沐曦也曾入選清科控股“2024 年 VENTURE 50 風云企業”、“2024 年 VENTURE 50 硬科技企業”榜單。
眼下,AI芯片江湖格局初顯,沐曦也在招股書中明確,公司主要國內競爭對手包括以海光信息、天數智芯、壁仞科技、摩爾線程等為代表的 GPU 芯片設計企業,和以華為海思、寒武紀、昆侖芯、平頭哥、燧原科技等為代表的ASIC 芯片設計企業。而對標市值上,他們都希望能成為下一個寒武紀。
回顧多年創業歷程,陳維良曾表示:“我們當年剛開始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都是希望能夠做一些有挑戰的東西。”如今,隨著沐曦成功過會,陳維良與團隊開啟下一段征程。
百余家VC/PE
投資人松了一口氣
一紙招股書,揭開了沐曦的神秘面紗。
招股書顯示,沐曦致力于自主研發全棧高性能GPU芯片及計算平臺,重點布局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醫療健康、大文娛等行業應用場景。截至報告期末,其GPU產品累計銷量超過2.5萬顆。
具體來看,沐曦主要收入來源為核心產品訓推一體芯片曦云 C500 系列的銷售,作為對標英偉達A100/A800的主力產品,曦云 C500 系列在2023 年度、2024 年度和 2025 年 1-3 月,收入分別為 1546.81 萬元、72173.52 萬元和 31359.27 萬元,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30.09%、97.28%和 97.87%,最近一年一期占比較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沐曦成立至今尚未盈利。招股書披露,2022至2024年、2025年1至3月,營業收入分別為42.64萬元、5302.12萬元、7.4億元和3.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8億元、-8.7億元、-14億元和-2.3億元。根據沐曦預計,公司達到盈虧平衡點的預期時間最早為 2026 年。
一路走來,沐曦在創投圈融資火爆,身后股東超過100家。
時間回到2020年成立后的次月,沐曦宣布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由和利資本、泰達科投聯合領投。此后,沐曦融資節奏馬不停蹄,2021年1月完成了數億元Pre-A輪融資,由紅杉中國領投,真格基金跟投,老股東和利資本及泰達科投繼續加碼。
時隔一個月,沐曦又獲得數億元Pre-A+輪融資,由經緯創投與光速光合聯合領投,和利資本、紅杉中國、真格基金等老股東持續跟投。
同年8月,沐曦股東陣容迎來“國家隊”——完成10億元A輪融資,由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聯合領投,老股東經緯創投、和利資本、紅杉中國、光速中國繼續超額投資,國創中鼎、智慧互聯產業基金、上海科創基金、聯想創投、招商金臺、復星銳正、東方富海、創徒投資跟投。
隨后在2022年7月,沐曦再度獲得10億元Pre-B輪融資,由上海混沌投資集團、央視融媒體產業投資基金聯合領投,上海國盛資本、中鑫資本、建銀科創、和暄資本、普超資本等機構跟投,老股東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經緯創投、國創中鼎繼續超額追加投資。
此后,沐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再對外披露過融資情況,直至此次沖刺科創板,最新融資動作才浮出水面。招股書披露,沐曦股份在今年2月和3月完成兩次增資,共計新增超80家股東,混沌投資及其創始人葛衛東攜手成為第二大股東,同時Monolith礪思資本、IDG資本、春華創投、同創偉業、卓源亞洲等知名機構也位列其中。
至此,沐曦對應投后估值為210.71億元。二級市場投資人往往會將沐曦、摩爾線程拿來與寒武紀對標——對比下來,寒武紀今年市值突破6000億,最新股價超1500元/股,超越茅臺登頂了A股“股王”。這意味著沐曦身后投資人有望收獲豐厚回報。
時間競賽
國產英偉達,排隊IPO
發令槍早已打響。
無獨有偶,另一個GPU獨角獸摩爾線程同樣在沖擊科創板,爭搶“GPU第一股”。9月底,摩爾線程科創板IPO首發上市獲得通過,并提交注冊。此次IPO,從受理到過會用時不到3個月,創下行業最快紀錄。
成立于2020年6月,摩爾線程專注于全功能GPU的研發與創新。公司創始人張建中曾擔任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期間推動GPU技術在中國市場的生態建設。至今,摩爾線程已累計獲百億元融資,據招股書披露最后一輪融資情況,對應估值約為298億元。
稍早前的8月,證監會官網也披露了燧原科技上市輔導備案已獲受理。自2018年成立以來,燧原科技已完成十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近70億元,背后知名VC/PE云集。騰訊更是連續多輪參投,位列第一大股東。
不止于此,上海國投先導人工智能產業母基金在今年3月宣布,聯合領投壁仞科技,數家知名投資機構及產業資本跟投。此后,壁仞科技也向IPO發起沖刺。去年9月,壁仞科技在上海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今年2月傳出消息,壁仞科技考慮在香港進行IPO。
放眼望去,從自動駕駛到大語言模型再到具身智能,GPU已不是個人PC時代一張簡單的“顯卡”,而是實現人工通用智能最底層的燃料,占據著AI競爭的制高點,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市場更是“兵家必爭之地”。C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加速計算服務器市場規模達221億美元,其中GPU服務器占比69%,主導算力供給;預計到2029年,這一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美元。
過去,中國高端AI芯片長期依賴進口,一旦供應鏈受阻,整個AI產業將面臨癱瘓風險。因此,中國AI想要加速崛起,算力支持必須跟得上,國產AI芯片勢必要實現突破,這便催生了一批國產力量的誕生。
正如一家國資機構所言,從算法到芯片體現單點突破,從芯片到集群實現生態崛起,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算力筑基,“智算贏未來,國產當自強。”
浙商證券研究報告也指出,2025年國產算力崛起,需求端大廠資本開支延續高增態勢+算力國產化共識逐步形成;供給端先進制程突破,寒武紀、摩爾線程(擬上市)營收放量,華為公布未來3年昇騰產品規劃,一條自主可控的國產算力產業鏈或在逐步成型。
由此一來,2025年或將成為國產算力扛下大旗的元年。
“投出我們自己的英偉達”,這是無數風險投資人孜孜奮斗的夢想。不少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技術大牛投身于此,眾多投資機構頂著“人傻錢多”的壓力也要毅然出手,原因無非是這一芯片賽道實在太重要,我們迫切需要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是一場艱難且無法缺席的征途。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