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重陽,在時間的高處回望
深秋的日光斜斜地穿過梧桐葉隙,在青石板上灑下斑駁的金黃。重陽,這個被時光摩挲得溫潤如玉的節(jié)氣,總在不經意間悄然而至。天空是經過夏日喧囂沉淀后的碧藍,澄澈如一塊巨大的琉璃,偶爾有雁陣掠過,翅膀劃破云影,留下悠長的鳴叫在天地間回蕩。
這樣的時節(jié),最適合與菊相對。
晨露未晞時,園中的菊已悄然綻放。不是春日百花的喧鬧,而是獨屬于秋的沉靜——金黃色的花瓣層層舒展,在微涼的空氣中凝成一片寂靜的光暈。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大抵便是在這樣的晨光中獲得的。
細看那菊,瓣如絲絳,蕊含清露,在疏疏落落的秋風中保持著自己的姿態(tài)。它的香氣不似桂花濃烈,而是幽幽的、淡淡的,如遠山傳來的古琴聲,需要靜心才能品味。
賞菊的人,心也該是靜的。在這茫茫俗世里,我們習慣了追逐與奔忙,唯有面對這一簇秋菊時,才忽然明白何為“人淡如菊,心素如簡”。菊花不爭春色,不慕夏蔭,只在萬物開始凋零時獨自開放,這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智慧?它的美,不在形態(tài),而在風骨;不在顏色,而在氣節(jié)。白居易曾嘆:“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這份歷經風霜而愈發(fā)清朗的品格,或許正是重陽給予我們的第一重啟示。
午后,適合溫一壺菊花酒。
酒是陳年的糯米酒,浸著新摘的杭白菊,在青瓷酒壺中微微蕩漾。斟一杯,琥珀色的液體泛起細小的漣漪,菊花的清芬與酒的醇厚交織。此時的秋風已帶著幾分蕭瑟,涼意從門窗的縫隙間滲入,但一杯溫酒下肚,暖意便從心底緩緩升起。
古人重陽飲酒,不只是為了驅寒,更是為了在微醺中抵達某種精神的自由。李白“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的豪情,杜甫“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的感慨,都是借著酒意,將人生的悲歡離合化作詩行。我們今日雖不再如古人那般對酒當歌,但在酒香氤氳中,依然能感受到時間深處的回響——那些關于聚散、關于得失、關于生命本質的思考,都在這杯酒中沉淀、發(fā)酵,最終成為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
酒至半酣,最適合登高遠眺。
山不算高,石階上鋪滿金黃的落葉,踩上去發(fā)出細碎的聲響。越往上走,視野越發(fā)開闊。待到山頂,整座城市盡收眼底——遠處的樓宇在薄霧中若隱若現,近處的江水如一條銀帶蜿蜒東去。涼風拂面,帶來遠方稻田的氣息。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钡歉咄h,本就是一場與時空的對話。我們站在時間的高處,回望來路,那些曾經的離別與相聚、遺憾與圓滿,都在這極目遠眺中獲得新的意義。城市的喧囂在腳下沉寂,內心的紛擾在風中消散,只剩下天地間的遼闊與清明。此刻方才明白,登高不是為了逃離,而是為了更清楚地看見;不是為了忘記,而是為了更深刻地銘記。
夕陽西下,天邊燃起絢爛的晚霞。下山的路上,遇見幾位老人相攜而行,銀發(fā)在夕陽中閃著溫暖的光。他們走得很慢,卻很穩(wěn),偶爾相視而笑,眼角的皺紋里藏著歲月的故事。忽然想起“重陽”之名——《易經》中以“九”為陽數,農歷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是最大的陽數,代表著極致與長久,而重陽節(jié)又被稱作“老人節(jié)”,這其中是否暗含著古人對時間、對生命的深刻理解?
時光如水,奔流不息。我們都在時間的河流中漂泊,青春會老去,容顏會更改,但有些東西卻能在歲月的沖刷中愈發(fā)珍貴——比如對美好的感知,對生命的敬畏,對情感的珍重。重陽就像一個時間的坐標,每年此時提醒我們:在追逐前路時,別忘了回望來處;在適應變化時,別忘了守護不變。
暮色四合,家家戶戶亮起溫暖的燈火??諝庵酗h來蒸重陽糕的香甜氣息,那是糯米與棗泥、栗子交融的味道,軟糯中帶著韌勁,恰如生活本身——有甜蜜,有質樸,更有需要細細咀嚼才能品出的深意。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從來不只是日歷上的一個標記,而是我們與時間達成的一種默契。它在年復一年的輪回中,教會我們如何在變化中尋找永恒,在流逝中把握當下,在孤獨中體會圓滿。當夜色完全籠罩大地,抬頭可見星辰閃爍,如同時間深處的燈塔,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愿每一個重陽,我們都能在時間的高處相遇,看清生命的脈絡,帶著這份澄明,繼續(xù)行走在各自的人生路上。時光易逝,真情不老;山水萬里,心光長明。這,或許就是重陽給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