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回到愛神花園,回到歷史的現場,一起懷念夏衍先生
今年是“左聯”成立95周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我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及社會活動家夏衍誕辰125周年和逝世30周年。
10月27日,“夏衍的精神遺產與當代價值”紀念座談會在上海作協大廳舉行。上海作協主席孫甘露主持會議。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吳義勤表示,夏衍先生以筆墨為戈,以舞臺為陣,以銀幕為窗,在中國現代文化的星空中留下了不朽的印跡。“夏衍先生的一生,是為國家、為人民、為藝術無私奮斗的一生。他給我們的啟示是方方面面的。”
夏衍孫女、作家、研究員沈蕓也來到了活動現場。看著這里的愛神花園、旋轉樓梯和歷任作協主席的掛像,她不由觸景生情:“這次紀念會在我祖父工作過的地方圓滿召開,我們回到歷史的現場,感受歷史的溫度,一起懷念我的祖父,非常感謝。”

夏衍為上海作協(當時的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第一屆主席。此為上海作協大廳里掛著的夏衍照片。

夏衍孫女、作家、研究員沈蕓
他留下了經典
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夏衍“國家有杰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稱號。但對夏衍來說,電影藝術家只是他眾多身份中的一個。
夏衍(1900—1995)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積極投身文化事業,參與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創作上,他成果豐碩,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有《祝福》《林家鋪子》《憩園》等,創作的話劇有《賽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其作品主題多聚焦戰爭中知識分子的困境、女性覺醒與社會裂變,以生活流敘事替代口號化表達,終生踐行“戲劇服務于人民”的信仰。

《上海屋檐下》劇照
在吳義勤看來,夏衍先生的創作橫跨報告文學、話劇、電影劇本、散文、翻譯等多個領域,并且在每個領域都留下了里程碑式的經典作品。比如報告文學《包身工》,是中國現代報告文學的開山之作與不朽典范;在戲劇創作中,他以《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近30部劇作構筑起獨特的藝術世界;而作為中國電影的根,他于1933年領銜“電影小組”,開啟了左翼電影運動的輝煌一頁。首部電影《狂流》將攝影機對準農村,成為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起點。

1946年3月,上海劇藝社復社紀念演出《戲劇春秋》演出特刊
上海之于夏衍
如果說夏衍先生的一生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現代史,那么上海就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篇章。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笑虹說,從引領中國左翼文化運動發展,到為新中國文化事業筑牢根基,上海見證了夏衍先生與民族、國家的休戚與共,見證了他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前途,更見證了他用文學、戲劇、電影的藝術筆觸書寫中國人民的奮斗史詩。
“夏衍先生自青年時代留學歸來,就投身上海這座城市進步文化的浪潮中。可以說,他是上海文藝事業的深耕者,是上海文學走向進步和繁榮的領路人,更是上海作協的奠基人。”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馬文運表示,今天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在夏衍先生曾經工作過的這個院子里、在他曾經出入過的這個大廳里,舉行紀念夏衍先生誕辰125周年座談會,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座談會現場
沈蕓一直認為,上海之于祖父,如同紹興之于魯迅,北平之于老舍。當年從日本歸國的沈乃熙,成為了左翼文化運動的沈端先,而上海大革命的風暴,又使沈端先淬煉成為夏衍。祖父在上海完成了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三部作品,《包身工》、《賽金花》、《上海屋檐下》。而在夏衍的朋友圈里,包括巴金在內的上海老友們是最重要的一個群體。
沈蕓還在散文集《一個人和一群人》里寫過祖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上海”:“相比他的故鄉杭州和居住了近半個世紀的北京來說,上海是他刻骨銘心的生活和戰斗過的地方,他對那個城市的深情厚誼滲透在了每一個細節的點點滴滴中,比如風土人情、生活起居及在飲食習慣上‘頑固’的堅持,以至于影響到了我這一輩人。”
如煙往事,歷久彌新
這一天,由百花文藝出版社推出的《夏衍劇作十種》正式面世。
《夏衍劇作十種》精選夏衍最具代表性的十部劇作(話劇卷五部:《賽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戲劇春秋》《芳草天涯》;電影卷五部:《祝福》《林家鋪子》《革命家庭》《憩園》《烈火中永生》)。
作品還收錄作者的24篇“創作談”,特請專家撰寫與作品相關的24篇“擴展閱讀”,并對時代背景、歷史事件、文化風俗等做注近600條,收錄300余幅珍貴歷史圖片。


《夏衍劇作十種》
在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子善看來,對一個作家最好的紀念就是出版、重印其著作,讓他的作品得以更好地傳播;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直言學界目前對于夏衍先生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在掛著夏衍先生照片的上海作協大廳里,學者們熱切地談論與回憶有關夏衍先生的一切。
沈蕓感嘆道,巨鹿路675號(愛神花園)是一座有故事的房子,曾經進進出出、來來往往的文學先輩們,都是一個個生動鮮活的生命個體。
“對于如煙往事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漸行漸遠,一種是歷久彌新,我更愿意相信后者。”

合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