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無障礙出行,需要更多“星星點燈”的努力
10月25日下午,歌手鄭智化在微博發文表示,其在乘坐航班的時候,升降車離客艙門有25厘米距離,導致其輪椅無法推進飛機,給乘機帶來極大不便。該話題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
鄭智化一句“連滾帶爬進飛機”,令人同情,更令人深思——那25厘米的物理落差,不僅擋住了輪椅的通行,更暴露出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服務的短板。
25日晚,深圳機場發布情況說明公開致歉,并承諾優化整改,這不應該是事情的終點。畢竟鄭智化的遭遇絕非孤例,千千萬萬殘障人士的出行困境,顯然無法靠“名人發聲+熱搜推動”的個案式解決來系統糾偏。
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總數已超過8500萬。如此龐大的群體,理應享有平等、尊嚴的出行權利。然而現實中,有的盲道被自行車、機動車侵占,有的輪椅坡道坡度超標難以通行,有的無障礙廁所被雜物堆滿長期閑置,甚至形同虛設。這些看似微小的障礙,成了一道道無形的高墻,阻礙了殘疾人融入正常城市生活的腳步。
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實施已經超過兩周年,從生活場景的無障礙改造到社會服務的精準適配,都要求為殘疾人構筑起更包容的生活空間。民航局發布的《運輸機場旅客航站區無障礙環境規劃建設指南》,也明確機場要“提供必要的無障礙服務”,要“提供升降車協助輪椅使用者在遠機位登機”,等等。
此次事件中,深圳機場的快速回應值得肯定,但暴露的問題更值得深思。接受采訪時,機場客服人員表示,“建議提前向航空公司申請全程輪椅服務”。這恰恰折射出服務理念的偏差——真正的無障礙服務,應該是將殘疾人的需求融入服務設計的每個環節,而不是要求他們通過額外申請,來證明自己需要幫助,為殘疾人徒增麻煩。
應該從這次事件中得到啟示的,不應該限于某一座機場、某一個城市。無障礙設施和環境的建設,不是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而是社會文明的必備底線,從各種公共設施設計之初,就要精確適配殘疾人的現實需求,而非等到問題出現后再倉促補救。
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不在于樓有多高,路有多寬,而在于如何對待那些最需要關懷的弱勢群體。鄭智化作為名人,有較強的影響力,他的遭遇能引起廣泛關注,并促使機場快速整改,那些普通殘疾人遇到出行困難時,又該如何解決?
“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前程”。城市的公共服務細節提升,不能總依靠名人效應來推動完善,而應建立在對每一位市民,尤其是對各類弱勢群體的平等關懷之上,形成一種主動、前置、常態化的制度安排。
鄭智化后續回應表示,“希望借此事優化對殘疾人士的服務”。這份期待不僅指向深圳機場,更指向所有公共設施管理:要少一些事后整改的被動,多一些未雨綢繆的主動,讓無障礙設施和服務真正成為城市的標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