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解碼石化行業新增長:告別規模擴張,瞄準創新驅動與綠色轉型
“‘十四五’以來,我國石化工行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與創新活力,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10月24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李云鵬在2025中國國際石化大會上表示,2024年全行業營業收入達16.28萬億元、利潤總額7897.1億元,分別比2020年增長46.9%、53.2%,產業體量穩步擴張。全行業進出口總額9488.1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53%,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在這一成績單的背后,我國石化行業正面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革、供需失衡與綠色低碳轉型等多重挑戰。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汝新指出,石化行業正處在“五期疊加”的復雜局面:需求換擋期、格局重構期、政策規制期、技術突破期和資本分化期。
萊晟特高級副總裁克萊夫·吉布森提供的數據印證了全球性挑戰的嚴峻性:“目前,全球石化裝置平均利用率降至80%以下,利潤率處于歷史低位,產能增長速度長期遠超需求增長。”他預測,未來石化行業產能增長浪潮將推遲利潤率復蘇,行業合理化調整不可避免。
那么,如何在這種變局中“解碼新增長”?當前,石化行業增長的邏輯正在被重新定義。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傅向升強調,過去集中布局、集中建設是新增長,新投資、新項目是新增長。但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內卷式”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創新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增長才是新增長,綠色低碳轉型、結構高端化升級的高質量發展才是新增長。”
李汝新則為這一新路徑指明了方向,他強調行業必須“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綠色低碳為底色,以數字賦能為抓手,以開放合作為路徑。”
李云鵬也強調,“面對復雜形勢,我們既要清醒認識外部環境波動、低碳轉型、高端供給不足等挑戰,更要主動把握結構升級、技術革命、市場擴容等機遇。以變革應對變局,以創新破解難題,為‘十五五’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談到“十五五”時期我國石化行業的規劃,李云鵬表示,石化行業發展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石化強國,努力構建現代化石化產業體系,推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他建議,一是要攻堅科技創新,突破產業升級新技術。二是要加快綠色轉型,構建低碳發展新方式。三是優化產業布局,打造集群發展新空間。四是錨定一流企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力量。五是深化數智賦能,夯實安全發展新根基。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工產業生產國和消費國,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盡管全球化工市場面臨一系列挑戰,但中國依然被視為關鍵的增長極。
“當前產業鏈重構是更深層的‘再全球化’,創新需要生態系統合作,中國正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英威達亞太區尼龍上游業務副總裁李凱強調。過去10年,該公司在華投資超過140億元。
標普化學品、衍生品、塑料及材料板塊全球副總裁Andrew Neale也提到,盡管石化行業短期內面臨挑戰,但電氣化、人工智能等長期趨勢將繼續推動全球化工品需求增長,中國在能源轉型和循環經濟領域的創新與投資吸引力顯著。
克萊夫·吉布森則稱,未來石化行業增長潛力將集中于中國、印度、東南亞、非洲等地區,而“一體化和差異化”是企業在周期中保持韌性的關鍵。
當前,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已經成為“必答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二級巡視員張文明表示,國際產能合作的核心在于讓全球資源、技術與市場形成更高效的銜接與融合。通過緊密合作把各自的比較優勢轉化為增長動能。
歐洲化工理事會總干事、國際化工協會聯合會秘書長馬克·門辛克提到,歐洲化工行業正面臨能源成本高企、競爭力下滑等挑戰。他呼吁加強中歐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戰略與投資部副總裁葛友根分析了不同區域的特點,指出當前呈現出“中國卷、歐洲關、美國猜、中東買”的態勢,并強調國際化要服務于公司戰略,在“十五五”規劃中踐行國際國內并重的整體平衡戰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