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復旦發布播客調查報告:用戶愿投入較長時間收聽,且傾向深入互動
你有收聽過播客嗎?播客聽眾有什么特點?用戶畫像和其他媒介有什么區別?
10月25日晚,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發布《“對話的力量”——中文播客的公共價值報告》,調查顯示:播客主播以女性為主(66.8%)、平均年齡 31.7歲,近90%為本科及以上學歷;聽眾中,女性用戶占比高達68%;年齡上,青年是絕對主體,18-35歲的用戶占比超過83%,其中25-35歲的核心用戶群占45.17%;在地域和職業特質上,用戶主要集中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占比達58%,其中白領(45%)和學生(29%)為最活躍群體。
調研還表明,播客聽眾不僅愿意投入較長時間收聽,并且傾向發表長篇幅的評論、進行深入互動,挑戰了傳統認為短視頻時代用戶傾向快速信息消費和被動接受算法推薦的刻板印象。

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發布發布《“對話的力量”——中文播客的公共價值報告》。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供圖
報告以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覆蓋最全面的中文播客主播問卷調查為基礎,回應當前都市人普遍缺乏連接和對話的現實問題,并為理解播客新媒介在中國的本土化實踐提供經驗和啟示。
在媒介使用行為上,播客用戶的首要特征在于深度參與。播客單集平均時長達59分鐘,但仍有61.5%的用戶會完整地收聽一個單集。用戶日均收聽時長達79分鐘,在發表過評論的用戶中,人均評論字數為432字。更重要的是,這些互動并非單向留言,23.7%的單集評論區出現了多輪對話。對于收聽超過100小時的重度用戶,其評論意愿更是高達49.2%。此外,用戶跨分類探索新內容的特點鮮明,近半數用戶訂閱超過10個不同分類的節目,在月收聽100小時以上的重度用戶中,這一比例超過80%;每周有近40%的用戶會嘗試收聽新節目,接觸新內容。這表明,播客聽眾不僅愿意投入較長時間收聽播客,并且傾向發表長篇幅的評論、進行深入互動,同時積極拓展自己的信息圈、打破“信息繭房”,挑戰了傳統認為短視頻時代用戶傾向快速信息消費和被動接受算法推薦的刻板印象。
中文播客主播對于播客的公共價值,呈現高度共識。主播對“呈現多元觀點和聲音”認同度均值高達4.72(5分制,下同),對播客應“關注公共利益”(4.13)“為弱勢群體發聲”(4.31)“參與社會熱點討論”(4.08)均高度認同。此外,多數主播的訂閱人數有限、播客亦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內容創作和個人興趣是其投身播客的主要動力。如何擴大影響力、實現商業回報、維持整個播客生態發展的可持續性,將是一個挑戰。
報告認為,播客已成為支撐個體間互動、創造公共對話、維系異質社群的重要載體,以小群體之間的自由對話,回應當前都市人渴望真切交流的需求,重塑城市生活缺失的“地方感”,將激發都市社會的創新活力。
此外,“媒介學:智能時代的都市社會——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25)”于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舉行,這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唯一的傳播學研究基地——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聯合主辦的一年一度全國性學術論壇,迄今已連續舉辦十九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