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話歐洲氣候基金會CEO:中歐綠色合作潛力巨大,《巴黎協定》加速全球經濟綠色轉型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10月23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京會見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委員、歐洲氣候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圖比婭娜。雙方圍繞全球氣候治理、綠色貿易、國合會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巴黎協定》為各國在經濟上的轉型發出了信號,這就是我所說的‘做好準備’。”10月23日,圖比婭娜在接受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采訪時表示,“因為氣候變化無視政治因素,也無視經濟因素的制約,只依據物理法則。我們必須真正意識到,如果不加快行動,我們將輸掉這場危險的競賽。”
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十周年。盡管10年來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采取了諸多行動,但日益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全球升溫首次超過工業化前水平1.5℃、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高海拔地區冰川持續融化等一系列氣候事件,都在持續警醒人類,全球氣候系統的穩定性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11月10日至2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將在巴西貝倫舉行。本次會議將聚焦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1.5℃以內所需的努力、提交新的國家自主貢獻(NDC)以及在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九屆會議上所作的融資承諾的進展情況。作為法國前氣候大使,圖比婭娜經歷了2015年巴黎會議以來的歷次會議,今年她將以COP30歐洲特使的身份參加會議。
“我認為我們在現實中取得了進展,”圖比婭娜表示,“當然,因為轉型需要時間,同時一些既得利益者想要倒退,所以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漫長。這也是我為什么堅持認為,我們不應重蹈覆轍,必須加速轉型。”
《巴黎協定》釋放了全球經濟轉型的信號
圖比婭娜23日在北京出席一場紀念《巴黎協定》達成十周年的活動時表示,在《巴黎協定》的牽引之下,每個國家的政策都在變化,出臺了相關的能源或氣候政策,認為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
“我認為《巴黎協定》在某種程度上創造了、釋放了全球經濟深度轉型的信號。”圖比婭娜向澎湃新聞表示,《巴黎協定》達成之后,能源轉型和綠色產業迅速發展,“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超過了對化石燃料的投資,這在2015年之前是無法想象的。”
此外,有更多成員加入了氣候行動,比如美國的一些州、企業協會、國際組織。她特別提到,雖然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但是美國的部分州依然表示不會離開,即便這從法律上并不成立,但其立場具有重大意義。
今年1月,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在回應美退出《巴黎協定》時表示,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
然而《巴黎協定》的實施并非一帆風順。各國存在分歧和不信任,且一些國家不愿意改變傳統的經濟模式,還在極盡可能地產出傳統化石能源。圖比婭娜坦言,其實每個國家都已經疲于應付自己的問題,比如能源危機、農業缺乏投資,或是經濟增長乏力,還有政治地緣的一些沖突。“不需要我在這里向大家描述我們這個世界已經碎成什么樣了,但我們還是需要去努力的,要去做最艱難的事情。”
“從這個層面,我們也可以說《巴黎協定》某種程度上緩解了氣候變化的風險,”圖比婭娜對澎湃新聞說,“盡管《巴黎協定》的愿景并未完全實現,但我們擁有了采取更多行動的所有解決方案。”
“每個人都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
據中新社報道,第七屆“《巴黎協定》之友”高級別對話會于10月21至22日在海南保亭舉行。會議邀請了為《巴黎協定》達成和實施做出重要貢獻的高級別代表,圍繞多邊主義與氣候行動等諸多議題展開討論,促使各方攜手推動COP30成功舉辦。
圖比婭娜在對話會上呼吁尚未提交NDC的經濟體在COP30提交覆蓋全經濟、具備明確實施路徑的行動計劃,彰顯政治決心與集體領導力。她強調資金是關鍵驅動力,必須構建新的融資機制。
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的代表們達成協議,到2035年發達國家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3000億美元氣候資金。但有評論認為,3000億美元仍然遠低于發展中國家認為的必要金額。有發展中國家代表稱,未能提供真正解決氣候危機復雜性所需的重要資源,對此深感失望。
圖比婭娜表示,許多國家正在聯合起來提出一個新的倡議,就是要求那些消費更高的人為減排做出更多貢獻。據她介紹,這是一個類似“碳稅”的方案,會讓那些“出行坐頭等艙、商務艙或私人飛機的人支付額外的稅費”,“(類似的做法)會讓我們創造新的資源。我對此(實現有關融資目標)感到樂觀。”
此外,圖比婭娜還在對話會上表示,現有NDC的目標和行動力度與《巴黎協定》溫控目標相差甚遠;地緣博弈、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和氣候虛假信息正在侵蝕多邊信任。COP30必須成為各國重新團結、共示雄心的歷史時刻。
“信任是外交的組成部分,如果各國之間沒有信任,那么彼此之間的關系就會變成一種交易,大家就會糾纏于‘你贏了什么,我輸了什么’這樣的討論,這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不利。” 圖比婭娜告訴澎湃新聞,“每個人都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但我相信,如果你相信這最終是為了共同利益,一切就會水到渠成。”
中歐合作推動綠色轉型潛力巨大
據新華社7月25日報道,7月24日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后,雙方共同發表《中歐領導人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雙方認為中歐綠色伙伴關系是中歐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在綠色轉型領域有堅實的合作基礎和廣闊的合作空間。雙方同意共同發揮引領作用,在推進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同時推動全球公正轉型,致力于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的核心地位,全面準確落實其目標及原則。與各方一道,支持巴西成功舉辦COP30,推動大會取得富有雄心、公平、平衡和包容的成果。
回憶起為了達成《巴黎協定》與中國政府進行的漫長而深入的對話,圖比婭娜覺得彼此之間的信任和了解使得溝通更容易。她認為中歐如今有著所要承擔的重要責任。“我們要更好地保護《巴黎協定》。”她說。
“我認為,中國和歐洲開展合作,推動綠色轉型的潛力非常巨大。”圖比婭娜向澎湃新聞表示,“中國(在全球能源轉型中)進行了巨額投資,同時還擁有技術、競爭力和相關知識。” 她強調,中歐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中國可以幫助歐洲加速轉型,歐洲也應該向中國學習,同時,中歐也可以共同在第三方市場展開合作。
圖比婭娜以電動車為例,稱中國在新能源技術方面有非常多的創新,“歐洲需要中國,法國需要中國”。她強調,中歐在歷史上一直有“相互學習的過往”,“過去中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歐之間的合作,現在輪到歐洲從中歐合作中獲益了。”
她同時也提醒道,希望中國和歐洲都能在人工智能的耗能問題上“未雨綢繆”。“人工智能消耗大量能源,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她表示,“人工智能現在已經無處不在,如果我們想要更有效率地使用這項技術,我們就需要一種不會消耗如此巨大能源的技術。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將無法在電力需求大幅增長的同時實現電力轉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