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海航運安全與發展報告》:承載全球40%船舶掛靠量,航運繁榮且安全有保障

發布會現場。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圖
10月24日,《南海航運安全與發展報告(2025年)》(以下簡稱《報告》)媒體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報告》顯示,中國航運量領跑全球,南海承載全球40%船舶掛靠量、30%集裝箱運輸量,串聯中日韓、東盟、澳洲和非洲四大經濟圈。經南海運輸的原油、液化天然氣和大豆分別占全球海運總量的40%、34%和21%。南海航運繁榮且安全有保障。
系全球首個基于大數據方法系統分析南海航運三要素的研究成果
澎湃新聞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報告》由大連海事大學智庫專家團隊編制,作為全球首個基于大數據方法系統分析南海“港口、航線與貨物”航運三要素的綜合性研究成果,首次以客觀、完整的數據揭示了南海航運體系的真實運行狀況,深入分析了南海航運對全球貿易、能源穩定的重要作用,闡述了南海在全球貿易與區域合作中的戰略意義,填補了國際相關領域的研究空白。

《報告》封面。
報告顯示,南海水域匯集29個主要港口、14條海上航路,通航環境與交通組織復雜,途經航線通達全球所有的重要貿易區,集裝箱、油氣等貨品中轉量位居全球前列。南海海域港口的“船舶密度”是加勒比海的7.5倍、波羅的海的3倍,地中海的1.5倍,彰顯其作為“超級縫合線”在全球化裂變時代維系產業鏈穩定的不可替代性。
報告指出,南海為大宗重點物資運輸和航行安全提供保障。南海承載全球40%船舶掛靠量、30%集裝箱運輸量,串聯中日韓、東盟、澳洲和非洲四大經濟圈。為保障航行安全,南海建立了完善的航行管理體系,成為全球船舶通行和大宗 貨物運輸的“安全壓艙石”。
報告顯示,南海承載著全球關鍵大宗物資運輸的顯著份額:經南海運輸的原油、液化天然氣和大豆分別占全球海運總量的40%、34%和21%。南海港口群以新加坡和香港為“雙核心”,形成多層次、高效率的協同網絡,其船舶掛靠量與主干航路流量年均增速超過15%,貨物運輸總量保持約5%的年增長。南海已成為全球能源與糧食供應不可或缺的“物資生命線”,直接關系多國能源安全與產業鏈穩定。
“中國是南海航運安全的堅定維護者和貢獻者”
“《報告》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繁榮、自由、安全的真實南海。”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原所長、中國海洋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海文表示。
張海文指出,該報告是全球首個基于大數據研究方法,從“港口、航線和貨物”三要素系統分析南海海上交通的成果,具備客觀、完整與創新性。報告用大數據客觀地展示出南海海上交通的繁榮景象,用事實證明了南海海上航行是自由的,南海航行安全是有保障的。
她強調,南海是關鍵的能源、礦石和糧食的重要運輸通道。南海航行自由和航行安全,對于暢通世界貿易往來、維護和促進各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她認為,此成果意義重大,再次證明了中國是南海和平穩定的維護者和貢獻者。
“《報告》為國際社會研究和觀察南海提供有價值參考。”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表示,報告提出的“南海是超級縫合線、安全壓艙石和物資生命線”新概念,對于國際社會研究和觀察南海有著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胡波認為,南海穩定關乎全球經濟發展,但各方存在過度反應。數據顯示,盡管南海長期是地緣熱點,海洋爭議摩擦不斷,但這些摩擦并未影響到南海的航行及飛越。中國作為南海局勢最大利益攸關方和負責任大國,長期重視維護南海通道暢通,正為南海海上安全穩定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報告》執行主編匡海波、賈鵬指出,中國構建起完善的航行監管與服務系統,涵蓋船舶交通管理等多維度,同時南海救助局打造現代化應急救助體系,為航行安全筑牢根基,南海已成為全球航運“安全壓艙石”。在全球經濟影響方面,研究發現南海是全球海運“物資生命線”,承載關鍵大宗物資運輸顯著份額,且航運發展動能強勁、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強,是支撐全球經濟運轉不可或缺的海上動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