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家上海老牌職校,果然有點東西
10月24日下午,位于上海巨鹿路700號的上海逸夫職校操場熱鬧非常,一場 “致秋” 市集,展現了學校師生的巧思與創作力量。而學校內的華山藝術館正在推出“格物”特展,匯集了從學生到老藝術家、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搭建了藝術與生活的對話平臺。
結合工藝特展,體現教育理念
當“山風吹進魔都”會是什么感覺?用欒樹葉子制作的立體作品、用山歸來的種子和龍柳營造的“吹過窗欞的風”的意象,再用鐵桿秤挑起黃色的南蛇藤的種子,這個裝置藝術好像要“秤出時間的具體形態”。來自松陽的藝術家張戰平介紹,此次展覽的“格物” 特展中,特設了一個單元與松陽縣文廣旅體局合作,展現了一種來自民間的美。

松陽風物展廳
展廳內的紙質作品來自藝術家項軍,“是用松陽的一種手工紙做的,有的是模仿太湖石造型,有的則翻模自日常果蔬,甚至是廣玉蘭的花瓣,本身質地輕盈,但觸摸上去非常結實。” 張戰平是這個展廳的布展人,他希望能向觀眾傳達手工藝作品帶來的溫度,而這些紙質藝術品就是以傳統手法進行了一次當代的表達。“80后”小時候接觸過的棕床墊是用棕葉編制的,如果編制成雙肩包會是什么效果?棕編技藝制作的馬匹造型古樸稚拙,掃二維碼還可瀏覽棕編的起源。據介紹,這些作品都出自非遺手藝人。

用松陽紙做的藝術品

棕編的雙肩包

來自非遺手藝人的棕編小馬
上海市逸夫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沈藍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華山藝術館是全國唯一開在中學校園內的美術館 ,我們其實一直在平衡學術和教育之間的關系 。如何通過產教融合把作品進行賦能,產生當代的一種表達。我覺得很多的教育都是無聲的 ,通過展覽就可以把我們的很多的理念滲透在里面。”
直觀感受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的鏈接
“格物” 特展共有兩層,展出了學校七大特色工作室原創作品 —— 秦偉包裝工作室、3D 打印工作室、水墨畫工作室、篆刻工作室、木藝工作室、數字交互創意工作室及綜合材料工作室。上海工藝美術學會則帶來 67 組(件)精品,通過畫作與器物搭配,營造 “畫中有器、器中有畫” 的立體視覺感。現場可以看到用狼毒草紙制作的畫、精美的琺瑯器物、細膩的顧繡作品、與品牌合作的服飾……從青年學生試筆之作到老藝術家、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現了校園藝術的活力與多元風格。

展出的琺瑯工藝品

展廳內陳設了來自老師與工藝大師的作品,涵蓋各種門類。

用回絲做的畫,《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畢勤樸作品。

狼毒草紙貼畫,《眸耀東曦》(局部),徐善平作品。
“每個展區都有學生在現場導覽,甚至專門做了講解培訓。”據逸夫職校老師、藝術家朱開榮介紹,學生們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產品設計、制作,展現自己的創意,并展示成果,這些學生有的是本校高中學生,也有畢業后在大學讀書的在校生。每個工作室都各有特色,不少學生作品都會在操場上的“致秋” 市集進行售賣,并現場講解自己的理念。

操場內的市集現場
一位曾經畢業于逸夫職校的99級校友也來到了市集,展示陶藝作品,“現在的學生跟我們以前不一樣,想法多而且膽子大,以前的我們沒有這樣的機會,更不敢現場擺攤。”
充滿煙火氣的市集,讓觀眾直觀感受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的鏈接,體會 “技能扎根產業、服務需求” 的成果,讓藝術溫度融入生活。現場不僅集中售賣 “神馬都賣” 非遺文創、數字交互T恤、“十二生肖” 及 “松江” 系列文創、篆刻與水墨周邊,還搭建交流平臺方便觀眾參與文化傳承。

攤位上的木雕作品,出自學生之手。
市集既有老師收藏作品,也有學校工作室的多元成果 —— 涵蓋椅子、帆布包、收納袋、筆記本等文創;琺瑯首飾、寵物用品等手作,兼具實用與設計感;學生社團亦展特色創作,比如用環保材料制飾品;另有學生個人投稿的宋錦發夾、齒輪藝術、版畫折紙、毛氈手作等,盡顯巧思。現場還有西餐西點、酥脆點心,生活氣息滿滿。
活動由上海工藝美術協會、華山藝術館主辦,上海市逸夫職業技術學校、上海工藝美術學會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承辦,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松陽縣文廣旅體局、《上海工藝美術》雜志協辦。
據悉,市集定于 2025 年 10 月 24 日 16:30-21:00、10 月 25 日 09:30-16:00在上海市逸夫職校操場(巨鹿路700號)舉行,且對外開放。“格物”特展則將持續至12月25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