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連接社區與廠房,“智域漫游”讓居民在工業遺跡邂逅公共藝術
當城市的脈搏由數據定義,歷史的記憶面臨算法的沖刷,我們理想中的智慧城市,將走向何方?10月24日,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靜安展區“智域漫游”在靜安市北國際科創社區正式啟幕,展覽將持續至12月24日。
正如策展人、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張承龍所言:“這不僅僅是一場藝術展覽,更是一次為期兩個月的、關于未來城市公共性的深度探索?!?
工業遺跡:在藝術與科技中新生 ?
展區所在的市北國際科創社區,藏著上海工業史上的璀璨記憶。這里曾是彭浦機器廠的原址,誕生過新中國第一臺大型天線座,見證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工業的黃金時代。如今,4棟風格鮮明的老廠房在城市更新中被悉心保留,與喜馬拉雅總部、風語筑等科技企業的現代化建筑形成奇妙對話。?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靜安展區“智域漫游”開幕。
“從2019年的‘流域·邂逅’到今年的‘智域漫游’,我們與靜安連續合作四屆空間藝術節,始終堅持從公共藝術現場出發。”張承龍介紹,選址彭浦機器廠遺跡并非偶然,“這里一邊是承載歷史的工業肌理,一邊是云集AI、生物科技企業的科創高地,恰好能詮釋‘量子城市’中科技與空間的關系,更能體現靜安的科技人文關懷?!?
展區規劃巧妙延續了場地記憶:A區位于彭浦機器廠原址老廠房,保留著斑駁的水泥柱肌理;挑高極高的B區廊道曾是機械裝配車間,如今成為大型裝置的理想展場;C區戶外草坪則是當年廠區的閑置空地,現已化身市民休閑與藝術互動的核心區。“三個展區均是完全開放的戶外場地,對作品呈現是很大挑戰,但也讓藝術真正融入自然與生活。”張承龍坦言。?
藝術漫游:無門檻的公共對話?
“‘智域漫游’的重點在‘智’與‘游’——‘智’是對科技的認知與拓展,‘游’則希望市民能在空間中漫無目的地邂逅驚喜?!睘榱吮苊庑◇w量作品在開闊場地中“失焦”,策展團隊選取了一些大體量、呈現方式豐富的作品,多維度表現主題。張承龍用了個生動的比喻:“就像把櫻桃放進魚盤會不起眼,我們必須讓作品體量撐得起場景。”?
本次展覽匯聚20余組作品,涵蓋公共藝術、插畫、城市家具等多種形態,動線設計層層遞進,引導觀眾步入一場科技與藝術交織的漫游敘事。
從作為“漫游裝置實驗場”的B區啟程,觀眾踏入一個科技與幻想交織的世界。《洄代新序》大膽打破時空壁壘,唐人與現代玻璃幕墻好奇對望,完成一場穿越千年的文明共舞;《申蘭絮語》邀請觀眾通過吹氣與手勢,讓上海市花白玉蘭在屏幕上綻放。繼續深入,不妨駐足于懸吊于空中的《Space O奇異空間》,作品以流動的牛津布與光影構建出輕盈的夢境;《七步的疊態》則通過水相、蓮池與琉璃態交織出一條可穿行的“水晶宮”通道,引導觀眾在行走中思考存在與意識的多維展開。

《申蘭絮語》

《Space O奇異空間》

《七步的疊態》
步入C區戶外草坪,藝術裝置與綠地景觀相映成趣。《風的漫游》將無形之風化為可見的數據韻律;《管見之蕩·循環新生》用鋼鐵與竹筒的巧妙嵌合,探討著循環再生的永恒主題。

C區將城市綠地與公共藝術裝置結合。
最具親和力的當屬A區的插畫展區。作為中國美協“插畫100”計劃的延伸,“風起海上?繪見中國”插畫項目為硬朗的工業遺產空間注入了感性的色彩。青年藝術家們用畫筆回應歷史,將神話異獸、童年記憶與個人成長故事,烙印在曾經的廠房肌理之上?!渡胶=洝の鞔稳洝分械钠嬲洚惈F在此蘇醒,《大小勇敢家》與《星圖稚夢》講述著關于勇氣與成長的細膩故事。瀏覽之余,觀眾也可以與《鼓點》《云朵回廊》等充滿巧思的城市家具進行互動,親身感受藝術如何無縫融入日常生活。


A區將插畫轉化為公共藝術,極具親和力。
“插畫的優勢在于無欣賞門檻,顏色好不好看、形象生不生動,普通人一眼就懂。” 張承龍強調,這正是為周邊居民量身打造的,“空間藝術本該有溫度,堅硬的工業遺跡需要柔性的藝術來軟化?!?
社區共生:讓科創園區成為居民客廳?
“我來考察時發現,周邊居民很少走進這個科創園區,但這塊區域周邊明明有住宅、人才公寓和國際學校,本該是開放的生活空間。”張承龍表示,希望城市空間藝術季的入駐,打破園區與社區之間的壁壘。為此,展覽不僅全程免費開放,更設計了多重居民互動場景:高低錯落的展臺適配老人與兒童,《鼓點》《云朵回廊》等城市家具可供市民休憩玩耍,插畫作品、裝置則邀請親子家庭共同欣賞參觀。?

城市家具裝置色彩鮮艷,可供市民休憩玩耍。
這延續了張承龍一貫的策展理念:“公共藝術70%在做‘公共’,30%才是‘藝術’,必須和在地環境發生聯系。”此前他在臨汾路社區策劃展覽時,就曾根據老年人口占比高的特點,用老物件插畫喚起集體記憶,如今在市北,他同樣期待藝術能成為橋梁:“天氣好的時候,這里太適合家庭散步了。我們希望居民把這里當成客廳,員工午休能來放松,孩子放學后能來逛展?!?
本次展覽是一次科創與藝術的深度融合。展區毗鄰喜馬拉雅總部,雙方合作以聲音為媒介,將線上內容與線下展覽緊密結合,開創性構建了“1+5+N”的聯動模式:以喜馬拉雅聲音算法藝術為核心,聯動市北高新園區內五大前沿科技展館,并結合多場美育公教活動,共同編織了一個名為“云數智鏈”的展示與體驗網絡。觀眾可以在欣賞算法生成的藝術作品后,移步至聯動科技館,直觀了解其背后的AI、區塊鏈等技術原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