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斷崖式”降溫!呼吸道疾病需警惕
秋意漸濃,崇州近日迎來“斷崖式”降溫,晝夜溫差顯著加大,呼吸道疾病也進入高發期。記者從崇州市中醫醫院呼吸科了解到,進入秋季因感冒、流感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急性發作前來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相較8月,該院9月呼吸科門診就診患者增加888人次,環比增長88.44%。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疾控中心最新發布的流感監測周報顯示,目前我國南方省份流感活動呈上升趨勢。專家預測,受多種因素影響,今年我國流感流行季節可能較往年提前,且流行毒株以甲型H3N2為主,與去年不同。由于人群對該毒株的免疫水平相對較低,需引起廣大市民高度重視。為此,記者走訪崇州市中醫醫院,邀請中西醫結合醫師呂巧玉,為市民講解秋季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要點。
一、三類疾病最需警惕
“每年國慶后至次年三月是流感高發期。近期接診中,除普通病毒性感冒外,甲型、乙型流感病例也有所增加。”呂巧玉醫師指出,“不少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也因天氣變化出現病情加重。”呂巧玉解釋,氣溫驟降會使呼吸道血管收縮,局部血液循環減緩,免疫力下降,病毒與細菌更易入侵。加之秋季空氣干燥,削弱了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感染風險隨之上升。她介紹,當前門診中主要有三類呼吸道疾病需引起警惕:

1、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癥狀包括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等,屬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
2、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發,典型癥狀為發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減退及咳嗽等,傳染性強、癥狀較重,臨床以甲型流感較為常見。
3、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發作:如哮喘、慢阻肺等患者,在氣溫變化刺激下易出現急性加重,需及時干預。
二、預防重在“防”與“潤”
呂巧玉醫師提醒,如出現以下癥狀應盡早就醫:高熱不退、全身酸痛、明顯乏力、嗜睡、食欲差,或伴隨寒戰、急性喉炎、呼吸困難、持續腹瀉、劇烈嘔吐等。醫生將根據具體病情進行退熱、止咳、抗病毒等對癥治療。
那么,日常生活中應如何科學預防?
1、疫苗優先,護佑高危人群。針對免疫力較低的人群,如60歲以上老年人、6月齡以上嬰幼兒、孕婦,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礎疾病的患者,還有長期處于高風險環境的醫務人員,建議優先接種流感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2、“防”字為先,阻斷傳播途徑。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添衣,尤其注意頸部、背部和足部保暖。在人群密集場所或霧霾天氣,應科學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避免接觸眼、口、鼻。勤洗手,尤其是外出歸來或進食前,應徹底清潔雙手。
3、“潤”字為輔,強化黏膜防御。秋季干燥,建議室內使用加濕器,保持空氣濕度在40%–60%,有助于維持呼吸道黏膜濕潤,增強防御能力。
4、“習慣”為要,提升整體免疫。保持居室清潔、通風,盡量不去人多密集或密閉的公共場所。根據自身情況堅持適度運動,如慢跑、快走、游泳等,增強體質。飲食均衡、睡眠充足,全面提升免疫力。
對于癥狀輕微的情況,呂巧玉給出了一些居家處理建議:若出現鼻塞、流清涕等風寒感冒初期癥狀,可飲用生姜紅糖水驅寒;伴有咽干、咳嗽時,可以嘗試川貝燉雪梨,起到潤肺止咳的輔助效果。
但她特別強調,一旦出現持續高熱不退、劇烈咳嗽、胸悶、氣喘或呼吸困難等癥狀,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號,切不可掉以輕心,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明確病因,規范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治療,避免自行濫用抗生素。
三、中醫視角 扶正固本 防患未然
作為中西醫結合醫師,呂巧玉從中醫角度分析,“時行感冒”多因人體正氣不足,外邪乘虛而入。因此,日常預防應以“扶正固表”為重點。
《黃帝內經》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她建議可通過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養生功法培補正氣,“我院每周二、四、六早晨8:30-9:00在門診一樓開展教學,歡迎市民參與,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度。”
此外,可適當備用玉屏風散、人參敗毒散等扶正類中藥,或通過溫灸大椎穴、涌泉穴調節免疫。呂醫師補充,秋季對應肺經,可多食百合、銀耳、蓮藕、梨等白色食物,滋陰潤燥,燉湯熬粥皆宜。
呂巧玉還分享了幾個源自中醫的簡便預防方法:
1、穴位按摩:每日早晚用食指按揉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以局部感到發熱為度,有助于通利鼻竅,預防感冒。用大拇指按壓合谷穴,增強自身免疫力,調解肺腑功效。
2、中藥香囊:可使用艾葉、蒼術、白芷等具有芳香辟穢功效的中藥材制作香囊,隨身佩戴或置于床頭、車內。
3、溫水足浴:睡前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15-20分鐘,水中可加入少許艾葉,至身體微微出汗即可,有助驅散寒邪,改善血液循環。
秋冬季雖是呼吸道疾病的“多事之秋”,但科學的防護措施就是最堅實的“健康盾牌”。崇州市中醫醫院呼吸科提醒廣大市民,積極預防,及時應對,方能安穩度過這個秋冬。
記者|李穎 編輯|陳雨思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