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本壓力與定價邏輯失靈?片仔癀,承壓
曾被稱為“藥中茅臺”片仔癀錠劑的價格,也不那么堅挺了。
當前恰逢“雙11”大促,在一些電商平臺上,片仔癀錠劑每粒零售價與官方設定的760元零售價出現倒掛,甚至有的報價低于600元。片仔癀錠劑是片仔癀的王牌產品,價格曾被炒至每粒上千元。
從廠家片仔癀自身的業績來看也難言樂觀。該公司近期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與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雙雙出現兩位數下滑,其持續10年的高速增長神話到此終止。
片仔癀錠劑價格倒掛
作為擁有國家級絕密中藥配方、傳承數百年的老字號藥企,片仔癀在醫藥領域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在片仔癀的醫藥制造業板塊中,肝病用藥產品是主要收入來源。在片仔癀的肝病用藥產品中,片仔癀是主力產品,擁有錠劑及膠囊劑兩種劑型,具有相同的成分及功能主治。
其中,錠劑作為片仔癀的傳統劑型,是公司的核心品種,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也是目前少數幾個傳統名貴中藥品種中繼續使用天然麝香原料的中成藥,屬于“福建三寶”之列。片仔癀錠劑曾經一度締造千元一粒仍難求的市場奇觀。
然而,如今片仔癀錠劑的價格開始下滑,甚至零售價出現倒掛的情況。
從目前片仔癀錠劑的價格表現來看,在不同的電商平臺上,一些藥店折后的價格低于760元的官方零售價,甚至有的報價570元左右。有熟悉片仔癀的市場人士表示,片仔癀錠劑給渠道的出廠價每粒在600元以下。
有線下小藥店老板表示,他們目前的零售價還是維持在每粒760元,不過他們不是從廠家直接進貨,而是在渠道中拿貨,拿貨價每粒大概在630元。由于片仔癀錠劑產品的價格偏高,銷售情況很一般,“一年也賣不動幾粒。”
片仔癀錠劑市場遇冷,在公司報表上也有所呈現。
從片仔癀錠劑所在的肝病用藥板塊毛利率看,2022年以前(包括2022年),該板塊的毛利率超過81%,但從2023年起,毛利率持續走低。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肝病用藥板塊毛利率只有61.11%,同比減少9.68個百分點。
在前述市場人士看來,片仔癀錠劑銷售疲軟,除了受外部消費市場影響外,跟公司經營策略也有一定關系。過去幾年,片仔癀錠劑銷售市場表現較好的時候,公司更多的資源仍集中投放在福建等優勢市場。在拓展全國下沉市場方面,包括與大連鎖藥房方面的合作,資源投入力度不夠。2023年,在對片仔癀錠劑零售價進行提價時,選擇的時機并非良機,當時的市場有逐漸轉冷趨勢,提價反而影響了動銷。在市場好的時候,廠家對產品的零售價有較強約束力,而一旦市場遇冷時,相應對零售價的約束力會變弱。
三季報營收凈利雙降
與片仔癀錠劑市場遇冷相伴的是,其廠家片仔癀的業績也并不理想。
10月17日晚,片仔癀發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從整體來看,公司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均有所下滑。
2025年第三季度,片仔癀營業收入、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0.64億元、6.87億元和4.38億元,同比分別下滑26.28%、28.82%和54.6%。受第三季度下滑幅度加大的拖累,今年前三季度片仔癀的營收、凈利潤和扣非后的凈利潤分別為74.72億元、21.29億元和18.91億元,同比分別下滑11.93%、20.74%和30.38%。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下滑了62.53%。
片仔癀自2015年起連續10年保持高速增長,市值曾一度躋身A股中藥企業前列,成為資本市場與消費市場眼中的“中藥龍頭標桿”。
然而,片仔癀三季度業績報告以營收、凈利雙降的表現,終結了這一持續10年的增長態勢。
從業務結構來看,作為公司“壓艙石”的醫藥制造板塊成為業績下滑的主因。
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醫藥制造板塊實現營收40.16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達54.09%,但收入同比下降12.93%,毛利率同比減少7.51個百分點至59.38%。
其中,核心產品片仔癀系列的表現尤為低迷。前三季度,作為公司核心品類的肝病用藥營收38.80億元,同比下降9.41%;毛利率也同步降至61.11%,較上年同期減少9.68個百分點。
肝病用藥品類長期以來都是支撐片仔癀高增長的關鍵,其營收占醫藥制造板塊比重超95%,堪稱半壁江山,如今這一核心品類業績下滑,直接動搖了公司增長的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核心醫藥制造業外,其他業務板塊同樣未能突圍。
醫藥流通板塊前三季度營收為28.87億元,同比下降8.45%,毛利率減少4.19個百分點至8.64%;化妝品業務營收4億元,同比降幅高達23.82%,毛利率減少1.28個百分點至61.79%。
盡管公司此前推出美白、抗衰等系列產品,試圖切入高端美妝市場,但是受消費需求疲軟與品牌認知度不足影響,高毛利優勢未能轉化為穩定增長動力。
多業務線同步下滑,使片仔癀整體經營陷入全面承壓困境。
成本高企與定價邏輯失靈
在片仔癀業績下滑背后,是成本壓力與定價邏輯失靈的雙重擠壓。
上游原材料漲價正不斷壓縮中藥企業的利潤空間。片仔癀曾表示,主要藥材如麝香、牛黃、蛇膽的市場價格長期呈上漲趨勢,即便牛黃價格保持平穩但水平仍然“居高不下”。
公司近年來通過戰略儲備、參與麝香人工繁育等方式保障原料供應,但原料成本高企對毛利率的侵蝕在短期內難以完全轉嫁。2025年以來這一趨勢并未緩解,不少中藥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出現“營收微降、凈利大幅收縮”的共性,背后原因之一正是關鍵藥材成本居高不下。
渠道端的滯銷同樣令人擔憂。截至9月末,片仔癀存貨較年初增加約24%,同期合同負債余額下降近三成。庫存積壓不僅占用資金、推升倉儲成本,還可能面臨跌價準備風險。一家券商發布的研報稱,若社會庫存長期維持高位,廠商勢必放緩出貨節奏,甚至通過降價或促銷手段加快去庫,這將對短期利潤率形成壓力。
過去二十余年,提價一直是片仔癀應對成本壓力的核心策略。2023年5月,公司將片仔癀錠劑價格從590元上調至760元,當年即實現營收達100億元,同比增長15.69%。
但這一策略在2024年后逐漸失效。面對終端滯銷,盡管公司官方維持760元/粒定價,但是電商平臺實際售價已降至590元左右,價差幅度超22%,部分臨期產品價格更低。
市場分析認為,終端與官方定價的背離,本質是公司為緩解庫存壓力暗中下調出廠價,這一操作直接加劇了毛利下滑。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片仔癀長期依賴的消費屬性,在宏觀經濟承壓的大環境下遭遇了嚴峻挑戰。與傳統治療性藥品不同,片仔癀因臨床價值尚未明確此前一度受到質疑。盡管公司宣稱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等功效,但是目前缺乏大規模、多中心的臨床研究數據支撐,其產品更多承載著禮品、社交屬性,在商務饋贈、節日送禮場景中需求旺盛,屬于非剛性消費品類。
對于投資者而言,當前最大的擔憂在于,片仔癀系列無法再續寫高增長神話,公司尚未找到明確的新增長引擎。
在業績增速下滑之后,能否打破只能漲不能降的定價困局,以及能否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將成為片仔癀能否走出當前困境的關鍵。
綜合自 | 第一財經、界面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