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再產險總經理:服務企業“走出去”,我國保險業存在保險供給不足、服務能力不強等挑戰
“我們預計全球財產險市場將呈現‘整體穩健、分化顯著’的格局,新興市場在經濟轉型與技術滲透的雙重驅動下,有望成為全球財產險市場增長的重要推動力。”10月22日,中再產險總經理王忠曜在2025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期間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全球再保險市場的趨勢變化體現為風險復雜、科技賦能、發展分化三個方面,這一趨勢對我國再保險業務帶來了多方面的機遇和挑戰。
王忠曜表示,當前,國際政治經濟領域摩擦不斷,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保險業務中政治暴力、營業中斷、航空以及網絡安全等領域的風險敞口增加。在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的背景下,發生供應鏈中斷與額外通脹的可能性上升,可能引發行業理賠成本增加、盈利水平下滑與保障缺口擴大等一系列不利情形。同時,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也將產生與網絡安全、新興技術應用相關的各類經營風險,可能催化網絡風險保障需求進一步形成。
談及對中國在保險業務的機遇,他認為,主要體現在區域發展增量與技術服務“出海”方面:
一是區域發展增量。在災害保障需求升級、基建投資擴增、經濟模式轉型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部分區域市場存在增量機會,對再保資本、技術、服務的需求上升。
二是技術服務“出海”。我國在基建升級、大型裝備制造、新能源車、人工智能技術等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可以有效對接全球市場投資、消費需求,形成我國技術、服務、甚至產業“出海”新模式,創造發展新機遇。
“挑戰主要體現在風險環境復雜方面”,王忠曜指出,一是氣候變化風險演變加劇,二是發展與安全面臨多重不確定性、不穩定性。
當下,國際局勢仍較為復雜,地緣政治等風險依然較大。中國企業在加快“走出去”之際,需要再保險行業主動作為,織密中國海外利益“安全網”。
王忠曜直言,隨著我國海外投資和新簽合同的快速增長,我國保險行業在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確實存在一些挑戰。主要是三大方面,包括保險供給不足、服務能力不強、中國保險業的全球話語權不足等。
例如,在保險供給上,還存在產品供給不足、定價能力不足、承保能力供給不足等問題。在服務能力上,中國保險業的網絡建設滯后于實體企業,海外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待完善,增值服務能力較弱,科技化手段應用需加強。目前,保險行業仍由歐美市場主導,中國保險業在國際保險業中話語權不足,導致我們在定價談判等方面處于被動。
“面對這些挑戰,我國保險行業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引入國際承保技術和經驗開發產品、彌補保障空白,強化海外風險評估,打造海外風險觀測及預警體系,搭建海外服務網絡強化對中國‘走出去’企業的海外風險保障。”王忠曜說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