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上海經濟數據里的“大城韌勁”

上海集裝箱碼頭上的起重機和集裝箱。視覺中國 圖
10月22日,上海發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成績單”。
2021年,上海GDP規模首次突破4萬億元。今年,上海前三季度GDP已突破4萬億元。
作為中國首個經濟規模突破5萬億元的城市,上海在風云變幻的世界經濟格局中拾級而上,“逆勢增長”“邊際改善”“回升向上”是成績單中的關鍵詞。數字之間,得以窺見的是一座大城不斷突破、轉型的產業戰略和持續釋放、蓬勃的經濟活力。
向新向智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孫立行說,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上海來說尤為重要,上海的所有成就都體現了它的價值。
數據來看,前三季度三大先導產業實現產值3629億元,增長8.5%,其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分別增長11.3%、12.8%、3.6%,三大產值規模占全市工業比重12.3%,較2024年提高0.6個百分點。
整個“十四五”期間,上海持續加力布局三大先導產業,如今這些新興動能已然積聚成勢。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長馬海倩指出,在上海的高質量發展中,產業轉型的重點就是三大先導產業的壯大和以此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培育。
在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稀宇極智(MiniMax)開發的AI原生應用,已累計服務超過200個國家及地區的逾1.57億名個人用戶,以及5萬多個企業客戶。而在工業制造領域,黑湖科技致力于打造工業互聯網制造協同平臺,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今年迎來盈利轉折點,收入增速提至75%,在全國的客戶又新增數千家。

2025年4月29日拍攝的上海市徐匯區“模速空間”外景。新華社 資料圖
黑湖科技公共事務副總裁徐宇軒表示,工業軟件的市場狀況,和全市的PMI指數息息相關。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全市制造業PMI為51.5,較8月提高3.4個百分點。1-8月,全市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6.3%,工業企業利潤率達到6.3%。前三季度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1%。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黑湖科技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它的發展既依賴于工業經濟向好的環境,又能帶動更多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下一步,AI智能體的開發應用也將是黑湖科技發展的關鍵方向。
徐宇軒說,黑湖當下對于發展充滿信心,在上海這樣提倡智能化、科技化的高地,有利于讓更多科技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以新質生產力為主題,更多企業在管理方面更科學、更穩定,增長質量更高,也有利于整體經濟的穩定,而不是激進、盲目地發展。
戰略敏捷
敏捷很大程度上在于及時、高效地完成轉型,識別風險、找尋風口、快速轉身。事實上,從整體來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就是其中的關鍵內容,“新”和“智”所引發的變革是根本性的。
視角收窄一些,在國有企業之中,上海電氣積極布局科技創新新賽道,加速培育企業發展新動能,通過收購上海寧笙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而獲得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50%股權,大膽嘗試挺進智能機器人賽道。上港集團推動碼頭從“自動化”向“智能化”升級,在上海港羅東自動化碼頭,全球首個全棧自主可控的“智慧大腦”Neo-TOS系統正穩健運行。
相較于國企求變,民營經濟整體的騰飛更是過去一段時間的主旋律。從前三季度的數據可以看到,在產業結構轉型以及應對外部風險的過程中,民營企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8%,增速快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1個百分點。1-8月,規模以上民營企業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5%,增速快于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8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活力在外貿領域尤甚。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1.32萬億元,大幅增長27.1%,增速領跑各類經營主體,對全市進出口增長貢獻率高達164.5%。孫立行指出,上海外貿當前正從外資依賴轉向多元驅動,民企正在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與市場多元化的雙重引擎。
外貿的多元當然不僅限于經濟主體,還在于市場選擇。國際貿易摩擦頻頻的環境下,前三季度上海對歐盟、美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分別下降0.4%、8.1%,兩者合計占全市外貿總值的比例下降2.5個百分點。在風浪中敏捷轉身,企業積極開拓非傳統市場,進出口增長8.7%,對全市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87.8%,特別是在出口市場開拓上,對巴西、印度等其他金磚國家出口2046.3億元,增長27.7%;對非洲出口645.5億元,增長79.2%。
從產業到企業,上海的戰略敏捷造就了產業發展的韌性,以實打實的數據證明這座城市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立竿見影
談到營商環境,大家總說經營主體的感受說了算;談到政策,也總是要講落地,看轉化。而在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中,很多亮眼的數據都能看到背后支撐的政策。
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在“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拉動下,限額以上單位中,體育和娛樂用品類、家具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7.7%、22.1%、28.2%。
今年以來,上海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用好促消費政策,加力實施汽車、家電、家裝等以舊換新,進一步以新技術、新業態牽引消費新增長點,更好激發有潛能的消費。目前,汽車、家電、家居等以舊換新補貼仍在按“消費者報名、公證搖號、中簽領取資格”方式開展。
消費市場上,上海發放兩輪共10億元“樂·上海”服務消費券,下半年又增發文化、觀賽消費券,加之“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上海旅游節等活動密集開展,文旅商體展充分聯動。9月,住宿業和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增長9.1%和2.6%;前三季度全市旅游入境人數636.6萬人次,同比增長37%。

而在“兩重”“兩新”政策帶動下,相關領域的投資也在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1.7%,其中,電力建設、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42.1%、26.5%;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0.3%,其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投資增長41.8%。
8月底實施的房地產“滬六條”政策效應同樣顯現。政策出臺后,外環外新房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9月份全市一、二手住房成交面積分別環比增長27.7%和1.8%。
政策落地,必有回響。這不僅僅是城市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亦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實踐。
2025,站在“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展望“十五五”的經濟發展,這些從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中看到的,仍將是通向未來更高處的鑰匙。堅持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在前沿產業尋求創新突破;積極應對多變的世界經濟格局,在科技浪潮和國際局勢中靈活調整發展戰略;針對市場環境推行針對性政策,確保政策落地化為實效。
一座城市的韌勁所在,會是前行的道路上經久不衰的力量源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