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金融監管局副局長: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要上量、要持續、要可控

10月22日,上海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毛利恒在2025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上表示,四年來,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實現高位起步、穩健發展,實現了產業集聚、業務集中、改革集成。
據他介紹,目前,有26家機構匯聚臨港,6家境外機構設立了交易席位,開通交易權限的機構達128家,初步形成了再保險全產業鏈條。截至三季度末,登記交易中心累計交易規模達到45億元,累計登記規模近1100億元,業務穩步增長。在改革集成上,國產商用飛機海外機隊保險聯合體完成首單承保,新型風險轉移工具進入研究論證階段,交易流程線上化整體架構基本成形,區塊鏈防篡改、保透明功能發揮初見成效。
“我們越來越認識到,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各個領域的全面風險保障需求在上升。”毛利恒表示,一方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正在加快轉型,科技創新、綠色低碳、航空航天等戰略領域快速發展,大量新興風險保障需求持續釋放;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加快“走出去”。
他認為,全球戰略再平衡,國際再保險市場對中國承保能力的訴求在強化。近年來,大國競爭加劇,地緣沖突頻發,全球發展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持續增加,越來越多的經濟體更加注重發展和安全的有機統一。選擇把再保險承保能力分散到更多的國家,特別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已經成為比較廣泛的國際共識。中國再保險市場作為全球市場重要參與者、組織者和策源地,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更要躬身入局、貢獻力量。與此同時,經濟數字化轉型加速,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科技賦能的領先優勢在凸顯。
毛利恒指出,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既要錨定長期目標、保持戰略定力,又要走好腳下每一步、感受過程美好。
首先,要上量。當前,我們已經實現0的突破,截至9月底,交易額達到45億元,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高度,但相對于全國再保險市場千億級交易體量而言,這個占比是遠遠不夠的。下一步,境內業務要再集中,引導頭部機構發揮“頭雁效應”,分批上平臺交易,夯實基本盤。跨境分入要再聚力,探索整合行業承保能力,大船拉小艇,攜手闖藍海。跨境分出業務要再優化,在精準引進承保能力的同時,更要大力引導境外機構上平臺交易。
其次,要持續。著重培育“分出+分入+中介”市場生態。下一步,要推動業務和人員雙進場,再保險運營中心作為持牌機構,要有職責、有授權,確保有人在、能做事。要引入專業中介機構,支持頭部再保險經紀公司在臨港展業,加快引進律所、評級等中介機構,做好配套保障。要加強市場履約管理,保障各方權益,增強市場互信。
最后,要可控。著力打造自主可控的風險管理中心。下一步,要在推動全量登記基礎上,逐步形成中國再保險行業經營風險監測、國別風險地圖、機構風險畫像,推進精準定價、靶向預警。要加快創新風險轉移工具,助力填補巨災風險、新領域新業態保險保障缺口,拓寬多元資本補充和風險分散渠道,實現再保險承保能力的“無限續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