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再集團擬任董事長:再保險是應對科技創新等新興風險的重要工具

10月22日,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擬任董事長莊乾志在2025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上表示,從經營邏輯看,保險業遵循的是“大數”法則,特點是“取之于面,用之于點”,而再保險作為“保險的保險”,遵循“風險分散”原則,本質上是依托自身數據積累、模型定價和全球化經營等優勢,將各類巨災風險、新興風險及復雜風險進行全球化轉移和分散,是擴大保險業承保能力和服務邊界、維護宏觀經濟金融穩定的重要機制安排。
在他看來,再保險是分散氣候變化等巨災風險的主要渠道,是應對科技創新等新興風險的重要工具,是防范地緣沖突等復雜風險的有效手段。
莊乾志指出,再保險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金融經營的是貨幣和風險,過去,我國金融改革的重點是完善投融資功能、建設多元融資體系,解決經濟高速增長對資本的需求,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和居民財富增長。當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經濟形態向更高階段演化,全社會范圍內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多層次的風險管理需求,需要更具韌性、更有效率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保險業發展必須以完善的再保險體系作為堅實支撐。
“未來十年,是中國保險再保險業補缺口時期,加快再保險發展已成為下一步金融改革發展的基本邏輯和戰略選擇。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再保險在建設金融強國、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功能價值,牢牢把握未來再保險體系建設的重大機遇。”莊乾志表示。
談及如何深化再保險功能作用、加快發展中國再保險市場,莊乾志指出,國家和行業層面已作出共同努力,在企業方面,一是要強化研究引領,二是要強化科技賦能,三是要強化行業協同。
他指出,再保險業是典型的研究驅動、創新驅動型金融領域。再保險機構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增強對巨災風險、新興風險和復雜風險的研究,提升認識攻克風險定價的難題,制定綜合的解決方案,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風險的保障。
莊乾志表示,再保險機構具有平臺型公司的典型特征,是推動行業建立健全風險共擔機制、發揮共同體作用的重要力量。再保險不僅要實現承保能力整合,更要積極制定行業標準、共享風險數據,進而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韌性,使保險真正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