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晚上幾點睡最護心?科學研究揭示睡眠“黃金時段”
都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對于很多現代人來說,別說是晚上十點睡覺,甚至凌晨兩點還在刷短視頻。心血管疾病每年導致全球近1800萬人死亡,是當之無愧的“頭號殺手”。
牛津大學一項涉及近8.8萬人的研究發現,入睡時間與心血管健康密切相關,存在一個“黃金入睡窗口”。
黃金入睡窗口
究竟幾點睡覺對心臟最健康?科學研究給出了明確答案。
全國愛衛辦發布的《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釋義》推薦成年人晚上10至11點入睡,早晨6至7點起床。
這一建議與牛津大學的研究結論不謀而合。該研究團隊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數據,對88026名參與者進行了平均5.7年的追蹤調查。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四組:晚上10點前入睡、晚上10點至10點59分入睡、晚上11點至11點59分入睡和午夜后入睡。
結果發現,有3172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風險最低的是晚上10點至10點59分入睡的那組。
早睡熬夜都危險
研究數據揭示了入睡時間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U型關系——過早入睡和過晚入睡都會增加風險。
具體來說,與晚上10-11點入睡的人相比:
- 過早睡(晚10點前):風險增加24%
- 晚11點-12點睡:風險增加12%
- 午夜后才睡:風險增加25%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還發現了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可能更敏感地受到睡眠時間的影響。
對于女性而言,無論是過早睡還是熬夜到午夜后,風險都顯著增加。
尤其是午夜后才睡的女性,心血管風險比“10-11點”組高出了63%!
而對于男性而言,只有“過早睡(晚10點前)”才顯示出風險增加(17%),熬夜影響不如女性明顯。
生物鐘的奧秘
為什么入睡時間對心臟如此重要?研究者提出了幾種背后可能的原因。
生物鐘紊亂是首要因素。人體有內在的晝夜節律,太早或太晚睡覺會讓節律失衡,影響血壓、激素分泌和血管功能。
代謝異常也可能發揮作用。晚睡和早睡都可能擾亂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風險,而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至于性別差異,研究人員認為,女性在絕經前有一定的雌激素保護,但睡眠節律紊亂可能削弱這種保護,使心血管風險更快顯現。
即使研究人員控制了其他變量(比如睡眠時長、規律性、肥胖、吸煙、糖尿病、高血壓等),這種“U型關系”依然存在。
這意味著:入睡時間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風險因素。
睡眠時長也關鍵
除了入睡時間點,睡眠時長同樣對心臟健康至關重要。
一項樣本量近50萬人的研究顯示,每晚睡6-9小時是對心臟健康最有益的睡眠時長。
與每晚睡6-9小時的人相比,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在研究期間心臟病發作的概率高出了20%。
但是睡太長時間也不行,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人在研究期間心臟病發作的概率增加了34%。
全國愛衛辦的建議也印證了這一點:《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釋義》提出,不同年齡段人群所需睡眠時長不同,且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學齡前兒童每天需要10-13小時,中小學生8-10小時,成年人7-8小時,老年人6-7小時。
好睡眠的四個特征
什么樣的睡眠才算高質量睡眠?《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釋義》給出了明確標準。
入睡時間在30分鐘以內(6歲以下兒童在20分鐘以內)。
夜間醒來的次數不超過3次,且醒來后能在20分鐘內再次入睡。
醒來后感到精神飽滿、心情愉悅、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睡眠規律,成年人應保證每晚7-8小時睡眠。
“生活中大家可能常關注入睡時間和睡眠時長,而忽略了夜間醒來次數和醒來后的精神狀態。”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高偉表示。
這種片面的理解可能導致對睡眠質量的誤判,從而影響身心健康。
今晚不妨早點放下手機,在10點至11點之間入睡。讓你的心臟在規律的節律中得到充分休憩,迎接明天充滿活力的早晨。
畢竟,保護好心臟不需要什么昂貴的藥物或復雜的治療,只需簡單地按時入睡,就能收獲長期健康效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