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飛機客艙里的充電寶,到底該怎么管
10月18日,由杭州飛往韓國仁川的國航CA139航班,一名旅客存放在行李架上手提行李內鋰電池自燃,機組按程序立即處置,未出現人員受傷。據媒體報道,國航將分別補償經濟艙和公務艙旅客每人現金200元和300元。

視頻截圖
這起意外事件也提醒監管部門和航司、乘客高度關注機艙內充電寶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今年6月28日,中國民航局關于旅客攜帶充電寶的新規正式實施。根據新規,旅客將禁止攜帶無“3C”認證標識、標識不清及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但境外航班并未執行此項規定。
巧合的是,此次CA139航班就是國際航班,因此對旅客攜帶充電寶的檢查可能并不嚴格。媒體發布的視頻顯示,涉事航班行李艙里燃起了非常明顯的火焰,雖然機組處置及時,但這樣的情形顯然嚴重威脅到了航空安全,更讓航班上的乘客后怕。
一刀切禁止所有鋰電池上飛機可能并不合適,畢竟每個人的手機都需要使用鋰電池。而國家也在逐步更新充電寶強制性標準,以確保相關產品在出廠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夠進一步提升。因此,短時間內,做好飛機客艙充電寶安全管理,除了國內航班安檢時嚴查“3C”標識、避免非標充電寶進入客艙,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做好客艙內充電寶的實時監控。這需要旅客的主動自覺配合。
早年,一些特定品牌手機因電池設計缺陷曾被世界各國民航局施以最嚴格的管理措施,包括禁止帶上飛機及旅客需要將此型號手機交由乘務員統一保管等。因此,當前或可推行類似政策,即要求旅客不得將帶入客艙的充電寶放置于行李架內或隨身攜帶,需將充電寶放置在前方座椅口袋內,以方便機上所有人員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充電寶是否發生異常。通常,充電寶自燃的過程會先冒煙,在此階段進行處置,一定程度上能夠遏止事態進一步升級。
目前,有一部分國內航空公司會在客艙廣播時,要求旅客不要將充電寶放置在行李架內,但落實程度相對較低。故而,也有必要由民航局強制性要求所有航司在客艙內多次進行安全廣播,提醒旅客一定要將充電寶放置在前方座椅口袋內,并不得在飛行中使用和打開充電寶。飛機座椅的織物面料都是經過特殊認證的防火材料,亦可以添加專用的充電寶口袋,方便旅客放置,也方便所有人監督是否違規使用或存在異常情況。
短期看,由于充電寶等鋰電池設備特性,只能依靠所有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主動自覺對相關產品進行管理,才有可能進一步降低充電寶等鋰電池設備自燃帶來的風險。飛機客艙內壓力會隨著飛機起降等產生變化,違規使用充電寶就容易增加自燃概率。加之充電寶起火,常見多類型滅火器均無法有效滅火。
這也再次警醒所有旅客,不能對充電寶的嚴格管理不以為然了。坐飛機攜帶“3C”充電寶,客艙內主動配合管理并自覺監督所有旅客違規使用充電寶,應該成為大家的自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