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言短意長|中國人的氣節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10月18日晚揭曉,鄭麗文高票當選。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0月19日致電鄭麗文,祝賀其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指出多年來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致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成效積極。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期望兩黨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深化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推進國家統一,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守護兩岸同胞根本利益,攜手開創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賀電發出后,立即引發島內各界及主流媒體高度關注。臺灣中時新聞網、《聯合報》、“中央社”分別以“盼堅持九二共識、推進民族復興”“賀電提九二共識與反臺獨”“盼推進統一”為題進行報道。
10月19日稍晚,“北平鋒”即以《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題撰文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這一殷切期望,既是對兩岸關系正確發展方向的科學指引,更是對全體中華兒女凝聚民族力量、共赴復興征程的召喚。

“北平鋒”評論文章緊緊圍繞“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這一主題展開:
——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堅定民族復興偉大追求。九三閱兵上45個方(梯)隊整齊列陣,“東風-5C”“巨浪-3”等先進裝備亮相,不僅展現軍事實力,更彰顯中華兒女賡續抗戰精神、向著民族復興奮勇向前的志氣。
——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人的骨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隨時準備著挫敗任何外部的武力干涉”的擲地有聲中,在福建艦三型艦載機成功起降、作戰半徑覆蓋“第二島鏈”的硬實力里,更在全體中華兒女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堅定意志中。
——增強做中國人的底氣,堅守中華民族共同家園。這份底氣來自大陸科技工業的厚積薄發——福建艦搭載的電磁彈射系統15分鐘即可完成冷啟動準備,能兼容多型裝備,而民進黨吹噓十年的“海鯤號”卻只能展出模型;這份底氣來自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可——中國在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時展現的全球擔當,靠自身不懈奮斗贏得世界尊重;這份底氣更來自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共有基因和情感共鳴。
“氣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觀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它既代表中國人的道德操守和精神境界,也指向中國人在面對威逼利誘、外敵入侵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的獨立意志和抗爭精神。
堂堂正正做中國人、堅守中國身份認同就是廣大臺灣同胞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的具體體現。
10月18日晚,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揭曉后的第一時間,“北平鋒”即刊文《臺灣主流民意彰顯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是歷史必然》,釋讀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背后彰顯出來的臺灣主流民意。

“北平鋒”指出,在此前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競選辯論階段,各位參選人均明確表示“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鄭麗文更是指出,臺灣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新大力推動兩岸交流對話。這一立場不僅符合兩岸發展的方向,更契合臺灣主流民意的鮮明訴求。堅守中國身份認同,是臺灣一切政治經濟社會活動走正道、行大道的最好保證。
“北平鋒”進一步指出,這次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再次照見了臺灣主流民意的真實樣態。鄭麗文在競選中明確主張“要和平、要發展”“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支持一個中國”,這些立場契合了臺灣同胞的核心訴求,也讓她贏得了更多中國國民黨黨員的支持。
“北平鋒”的敏銳觀點很快為島內主流媒體注意到。10月19日上午,聯合報即以《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陸媒:照見臺主流民意真實樣態》為題對“北平鋒”上述文章予以大篇幅轉引。
連日來,“北平鋒”的文章和觀點備受島內主流媒體高度關注并予以大篇幅轉引,向島內民眾廣泛傳達。觀察“北平鋒”文章,有兩大特色:其一,微言大義,以最密集的發布頻率、最明白曉暢的語言把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國際大局勢向臺灣島內講清楚、道明白、理順暢;其二,見微知著,善于結合時事抓取新聞熱點,發現兩岸關系發展中的新現象、新情況、新形勢并給予深度解讀。
比如,“北平鋒”敏銳地提到,近期,九三閱兵、《吾愛吾國》《沒出息》《沉默的榮耀》等在兩岸的火爆,充分表明臺灣社會“要交流、不要‘臺獨’、反對抗中”的聲音日益強烈,兩岸同胞正在“想到一起、聊在一起、走到一起”。
比如,在觀察2025年“灣區升明月”大灣區電影音樂晚會時,“北平鋒”沒有選擇更有流量、更有關注度的青年歌手,而是將關注的目光投向80歲的臺灣歌手凌峰。凌峰在“灣區升明月”晚會上唱響《吾愛吾國》,一句“中國人必然要有家國情懷”穿透人心,喊出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
10月18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先生因病逝世。“北平鋒”當日的評論即引述楊振寧先生生前多次提及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期許表達出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兩岸一家親,走向統一、攜手復興,不僅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對先輩家國情懷的最好傳承。
最新的這篇評論文章,“北平鋒”又緊緊圍繞“中國人的氣節”這一主題展開論述,可謂直擊中國人深層文化心理的核心。
在氣節的認知上,兩岸同胞心理是連在一起的。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臺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