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楊振寧晚年多次到訪滬上高校:聰明和努力重要,最重要的是走上正確的道路
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即便在晚年,楊振寧也常做客滬上高校,與師生暢談科學、治學之道等等。
另據華東師大消息,此前,楊振寧曾于1985年訪問華東師大并受聘為榮譽教授。2018年10月16日是華東師范大學67周年校慶日,楊振寧再次做客華東師大,并為校慶送上特別的祝福。在“大師講堂”,楊振寧現場憶及當時在西南聯大,吳大猷先生對他的本科論文給予的指點和引導,稱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對稱性在物理學中的應用,而對稱性研究也最終成為他的兩項重要成就之一。

2018年10月16日,楊振寧在華東師范大學麗娃河畔與師生交流。華東師范大學 圖
“我想學習的經驗很重要,我一直認為研究生導師,對于學生最重要的貢獻,不是教了一個技術,也不是告訴了一個領域的發展,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引導到一個以后5年、10年可以有更大發展的領域。”楊振寧說,聰明和努力當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要走上正確的道路。當日,楊振寧與華東師大師生在麗娃河畔進行了對話,訪問了學校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楊振寧工作室揭牌并為實驗室題詞:“我很高興,華東師大向科技方向發展。”

2018年10月17日,楊振寧看望正在住院的張奠宙。華東師范大學 圖
2018年10月17日,楊振寧還特地去看望了一位老朋友——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奠宙,彼時張奠宙正在住院。這是他們最后一次會面,兩個月后,張奠宙與世長辭。1988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曾首次出版《楊振寧文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至今保存著厚厚一疊珍貴書信,是1996-1998年間楊振寧、楊振寧秘書黃美芳與張奠宙、責任編輯陳長華的百余封往來書信傳真,它們記錄和見證了《楊振寧文集》整個出版過程。2021年在楊振寧百歲華誕之際,華東師大推出了增訂版《楊振寧文集》和《百年科學往事——楊振寧訪談錄》,為楊振寧“慶生”。

《百年科學往事——楊振寧訪談錄》 華東師范大學 圖
2008年5月19日,楊振寧做客同濟講壇,講述了他與李政道教授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杰出成果——“宇稱不守恒”誕生的背景、過程,以及為這一理論提供驗證的吳健雄教授的重要實驗。在長達80分鐘的講演中,楊振寧一直面帶微笑,聲音洪亮,語言流暢。講演之后,他還回答了同學的提問,就中美教育特點、中國大學教育等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濟大學 圖
“當時,宇稱守恒定律在人們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說‘宇稱不守恒’是絕對不可思議的。”楊振寧回憶道,他和李政道的這篇論文在1956年發表之后,包括費曼在內的大理論物理學家都不相信。如何為他們提出的這一新理論提供有說服力的實驗證明,成為關鍵。楊振寧說,當時大部分物理學家都認為這些實驗不值得去做,而“吳健雄獨具慧眼”。兩次實驗,均成功證明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從此,三位中國物理學家的名字,舉世皆知。
談到這一理論后來的發展,楊振寧說,對每一個領域如何不守恒的具體情形,現已十分清楚,但對于為什么不守恒,至今還是一道難題。他對同學們說:“如果在座的你們能夠在未來的20年內解決,那將是對21世紀科學的又一重大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先生,曾于20世紀50年代初任教同濟理學院。當日講座的最后,時任同濟大學校長裴鋼將一本楊武之教授在同濟工作生活檔案資料復制件的紀念冊,贈送給了楊振寧,楊振寧十分驚喜地說:“這個禮物很珍貴,再也沒有比這個更有意義的禮物!”
此外,楊振寧曾于2005年做客上海交通大學第9期勵志講壇,講述“我的生平”。而在更早以前的1995年,楊振寧也在上海交大展開了一場關于治學之道的演講。楊振寧說,他接觸過許多學生,都很聰明,但后來的興趣、發展方向、成就,很不一樣,這里很重要的是價值觀。此外,一個人要有大的成就,就要有相當清楚的“taste”(品味)。“就像做文學一樣,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風格,每個科學家,也有自己的風格。我在西南聯大七年,對我一生最重要的影響,是我對整個物理學的判斷,已有我的‘taste’。”

上海交通大學 圖
站在上世紀最后的5年,他把眼光望向了下一個世紀的科技創新和科普工作:“21世紀的中國,科學技術繼續要有很大的發展。這里,除了研究工作外,很重要的是把科學技術介紹給年輕人,以及大眾。這需要教育,也需要科學技術普及。科普,是相當復雜的事情。因為一個做傳播媒介的人,不可能完全專業于一門科學,但他又必須了解各門科學。我不知道,中國的大學,有沒有特別設立專門訓練報道科技知識的新聞記者的專業。如果沒有的話,應該盡快辦起來。”
楊振寧與復旦大學也有不少淵源。
1984年12月19日,復旦大學舉行授予楊振寧名譽博士學位儀式,大會由復旦大學校長兼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謝希德主持。

復旦大學舉行授予楊振寧(左二)名譽博士學位儀式現場。復旦大學 圖
受聘儀式上,楊振寧為復旦大學近300名師生作了題為《讀書研究40年》的報告。而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曾擔任復旦大學數學系教授。
楊振寧與谷超豪的攜手,形成了數學與物理學的一次重要跨界。1974年,楊振寧在研究規范場理論時,急需一位數學家的參與和幫助。此前,他已經在國外找了幾位數學家,但楊振寧不懂數學家抽象的數學語言,數學家也不理解物理語言,研究工作一度停滯不前。
同一年,楊振寧回上海探親,向復旦大學數學系發出了合作邀請。復旦大學對此十分重視,成立了由數學、物理兩方面教師組成的交流小組,由微分幾何學科領軍人物之一的谷超豪擔任負責人。此后,楊振寧與谷超豪等人開展規范場理論研究,創下了數學與物理學的一次跨界合作的佳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