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外交|加拿大外長的亞洲行:在有限空間內試圖打破對美“單線依賴”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加拿大外長阿南德會談。此訪是阿南德5月就任以來首次訪華,也是繼兩國總理上月在聯大期間會見、兩國外長今年7月在馬來西亞會見之后,中加之間的又一高層交往。
中國是阿南德此次亞洲之行的最后一站,在此之前,她已先后對印度和新加坡進行訪問。
據加拿大政府網站聲明,阿南德于10月12日至17日訪問印度、新加坡和中國。阿南德在聲明中說道,“加拿大要在國內強大,就必須在海外擁有穩定、牢固的伙伴關系。我將深化與印度、新加坡和中國的合作……繼續推動相關工作,努力使加拿大成為‘印太’地區國家及其經濟體可信賴、可靠的合作伙伴。”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晏卓在接受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采訪時表示,加拿大當前面臨多重外交與經濟壓力,因此,降低對美單一依賴、推動貿易多元化成為其重要訴求。
“卡尼政府正從‘意識形態先行’轉為在維持對美倚重的同時,選擇性地與多元國家和地區進行接觸,試圖打破對美‘單線依賴’。但因為加拿大需優先維護對美關系,使其戰略調整空間非常有限。”她說。
試探性戰略調整對華關系
會談期間,王毅指出,今年是中加建交55周年。外長此次訪華為雙方重溫建交初心、推動中加關系“再出發”提供重要契機。阿南德表示,卡尼總理高度重視對華合作,致力于重新校準加中關系。愿同中方加強高層交往,深化互信,用好外交、經貿等領域對話磋商機制,推動貿易、農業、旅游、能源、人文等領域合作。
自加拿大總理卡尼上臺以來,中加兩國在外交、經貿等部門接觸與合作逐漸增多。
今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強應約同卡尼通電話,9月兩國總理在紐約聯大期間會見。7月,王毅與阿南德也在吉隆坡會面。經貿方面,第28屆中國-加拿大經貿聯委會于8月在加拿大渥太華召開,雙方就改善和發展雙邊經貿關系、妥善處理彼此經貿關切、推進務實經貿合作進行了交流。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認為,這一系列舉措是卡尼政府在美國日益轉向貿易保護主義之際,為了改善對華關系以及拓展美國以外出口市場所做的努力。
阿南德行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訪華旨在為加中關系帶來更多穩定性”。她還補充說,目標是“搭建橋梁,開啟對話,確保能以將加拿大工人、企業和產業利益置于首位的方式與中國互動”。
建交以來,中加兩國經貿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據加拿大政府網數據,2024年,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單一國家貿易伙伴,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1187億加元(約合人民幣6023億元)。然而,這一長期建立的經貿互惠關系在去年遭遇挑戰。
2024年,特魯多政府追隨美國腳步,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鋼鋁產品分別加征100%和25%關稅,令兩國關系惡化。中國商務部經調查后,于今年8月宣布對加拿大油菜籽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征收75.8%的保證金,并對豬肉、海鮮等產品加征關稅。
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生產國和出口國,占據全球油菜籽貿易量的50%以上,而中國是加拿大油菜籽出口的主要目的地。2024年加拿大對中國出口的油菜籽價值近50億加元。因此,已有加拿大地方政府向聯邦政府施壓,尋求解決方案。
在阿南德啟程亞洲的前一天,當地時間10月11日,曼尼托巴省省長瓦布·基內夫寫信敦促卡尼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關稅,以換取中方解除對加拿大油菜籽和豬肉的關稅。據《環球郵報》報道,基內夫表示,盡管保護加拿大的汽車產業很重要,但當前加方的貿易政策“已引發雙線貿易戰,這對西部省份造成了尤為嚴重的沖擊”。油菜籽正是曼尼托巴省的主要農作物。
10月10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王鏑在接受“加拿大電視臺”采訪時強調,雙邊的貿易往來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中國對加拿大農產品的關稅,是在加方對中國電動汽車以及鋼鋁產品采取單邊歧視關稅的情況下,采取的反制措施。如果加方糾正其做法,中方的措施自然也會調整。
目前,加拿大政府已啟動對華電動汽車等商品附加稅審議程序;中方也對加油菜籽的反傾銷調查期限延長6個月至2026年3月9日。這為重新校準中加關系、推動雙邊經貿關系重回正軌提供了新的契機。
此前在訪問新加坡時,阿南德接受亞洲電視臺(CNA)采訪時說道,加拿大“將在能夠合作的領域與中國合作,在必須挑戰的地方提出挑戰,同時始終保持對話渠道暢通”。
因此,在徐晏卓看來,無論是近期的中加高層互動,還是卡尼表達的會面意愿,目前尚處于加方試探性的戰略調整階段。“在特定議題上展現對華接觸的姿態,實現關系的局部松動與互動;但同時,對華防備心理依然突出,在核心敏感領域的立場并未發生根本轉變。”
究其原因,徐晏卓認為,從短期來看,盡管加拿大國內出現呼吁理性對話的聲音,但卡尼政府的外交政策中仍帶有較強的價值觀偏見,另一方面,加拿大也擔憂若大幅調整對華關系,可能會遭致特朗普政府更強的報復。從長期看,加拿大對美存在結構性安全依賴,且雙方長期保持的盟友關系,決定了加拿大難以在對華關系上作出實質性調整。
卡尼政府試圖打破對美“單線依賴”
阿南德亞洲行程的第一站是印度,期間與印度總理莫迪、外長蘇杰生會談。外界認為,這標志著加拿大與印度的關系出現緩和。
此前,加拿大指控印度政府參與了對加拿大境內的錫克教活動人士的暗殺,兩國關系隨之惡化,曾一度互相驅逐對方外交官,并暫停向對方國家公民發放簽證。
據路透社報道,加印雙方在會談中商定加強在關鍵礦產、貿易和農業價值鏈等領域的合作,并強調通過執法對話應對安全關切。阿南德表示,加拿大與印度接觸的首要前提是“確保國內公共安全”,她還強調,加方將循序漸進地把雙邊關系提升至貿易韌性、能源合作、人工智能等議題上。
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持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穩固且具韌性的加印雙邊關系至關重要。這不僅能為深化經濟合作創造機遇,也有助于緩解全球格局變化帶來的脆弱性”。
事實上,作為美國的核心盟友,此次加拿大外長的亞洲之行,也被外媒普遍解讀為“在特朗普立場強硬之際,加拿大尋求緩和與中、印緊張關系”。而阿南德的個人履歷、身份背景,以及加拿大的區域戰略訴求,為訪印提供了支撐。
徐晏卓告訴澎湃新聞,阿南德此前曾擔任交通部長、國防部長等多個職務,同時,其印度裔身份、信奉印度教(非錫克教)都有助于與印度政府建立更順暢的溝通。“此外,加政府將此訪定位于‘印太戰略’框架下,也意圖通過與印度加強安全領域的協調溝通,提升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
在訪問期間被問及加拿大如何平衡大國關系時,阿南德表示,“這回歸到一個主權國家的根本立場。”
徐晏卓直言,加拿大始終將“減少對美依賴、實現戰略與經濟自主”作為重要外交方向,但實際成效有限。不過,她也明確指出,卡尼政府正從對美“意識形態先行”轉向——在維持對美倚重的同時,選擇性地與多元國家和地區進行接觸,試圖打破對美“單線依賴”。
甫一上任,卡尼就對法國、英國進行了訪問,后又訪問波蘭、德國等歐洲國家。9月,卡尼訪問墨西哥,與墨總統克勞迪婭·欣鮑姆承諾加強兩國間的經濟與安全合作,并共同為即將于明年進行的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審查做好準備。另據多家外媒報道,卡尼有計劃出席即將在韓國召開的APEC峰會。
在卡尼政府尋求的多元化接觸中,中國無疑是一個關鍵對象。中加關系的發展與合作空間,也成為觀察加拿大外交策略的重要切口。
“對加拿大而言,深化對華關系可緩解特朗普政府的壓力。對中國而言,與加拿大關系的緩和有助于爭取更多美國盟友的合作,同時釋放明確信號:在與美同盟框架下,完全可以與中國發展務實關系,既能緩解特朗普政府‘甩鍋’帶來的壓力,也能避免陷入對華全面對抗與脫鉤的困境。這無疑是一種積極趨勢。”徐晏卓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