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行官員:適當整合投資渠道,吸引更多境外機構有序投資境內市場
“十四五”時期,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慎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高人民幣國際化的質量和水平,推動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被更廣泛地使用,人民幣國際地位和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近日,《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負責人,就“十四五”時期,中國人民銀行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的扎實工作和豐富成果展開深入交流。
《金融時報》記者:能否請您介紹一下“十四五”時期中國人民銀行在推動人民幣跨境及國際使用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
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負責人:“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按照市場驅動、互利共贏原則,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導向,為經營主體跨境交易提供更多幣種選擇。潘功勝行長在9月22日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如果拉長一點周期來看,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是近20年來國際貨幣體系變革中的一個重要特征”。目前,人民幣已成為我國對外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三大支付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位列第三。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成效。
一是人民幣跨境貿易和投融資大幅增長,服務實體經濟能效顯著增強。通過持續完善政策框架,深化高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人民幣國際使用的網絡效應逐步顯現。2025年上半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為35萬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貨物貿易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為6.4萬億元,占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的比重為28%,收付金額和占比均處歷史最好水平。在匯率彈性增強的背景下,更多企業愿意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以規避匯兌風險,降低財務成本。
二是我國金融市場穩步開放,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發展,人民幣資產的全球吸引力明顯提升。目前,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超過10萬億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人民幣債券、股票納入全球主流資產交易指數。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日益深化,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核心樞紐,倫敦、新加坡、迪拜等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離岸人民幣市場。主要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存款達1.6萬億元。離岸人民幣債券及境外機構發行的熊貓債存量規模約2萬億元。
三是人民幣全球支付清算網絡逐步完善,人民幣變得越來越“好用”。經過多年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基本建成多渠道、廣覆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網絡,包括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商業銀行行內跨境系統,以及中國銀聯、財付通、支付寶等商業機構構建的跨境零售支付網絡。其中,CIPS已接入1729家參與者,覆蓋全球六大洲共189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余家法人銀行機構。數字人民幣跨境交易以及境內外快速支付系統、二維碼互聯互通穩步推進,跨境支付效率不斷提升。人民幣清算網絡也加快布局,在33個國家(地區)授權清算行,覆蓋主要國際金融中心。
四是國際貨幣金融合作全面深化,人民幣在全球金融穩定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層面,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權重占比達12.28%,位列美元、歐元之后。區域層面,近期在清邁倡議多邊化機制下,新設以人民幣等可自由使用貨幣出資的快速融資工具相關安排,進一步強化地區金融安全網。雙邊層面,中國人民銀行已與32個國家或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對維護全球金融穩定、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發揮重要作用。
《金融時報》記者: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央行貨幣互換的額度和范圍都在增加,這些貨幣互換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負責人:央行間貨幣互換是國際上央行合作的主要方式,兩國央行在互信基礎和一定條件下,可以用自己的貨幣置換另一國貨幣,到期后再換回,實質是一種有抵押的融資安排。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與歐央行及新西蘭、韓國、印尼、巴西、沙特等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有效互換協議32份,基本覆蓋全球六大洲重點地區的主要經濟體,規模約4.5萬億元人民幣。
從全球和中國實踐看,貨幣互換主要發揮三個功能。首先,貨幣互換可用于向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維護金融市場穩定。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主要貨幣流動性緊張,當時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主動提出與我國建立貨幣互換機制,以獲取流動性支持。這種央行之間承諾相互提供流動性支持的安排對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構建的貨幣互換網絡已成為全球金融安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貨幣互換還可用于支持實體經濟,一國央行可以將互換資金通過商業銀行提供給企業,用于雙邊貿易投資,從而促進兩國貿易投資便利化。此外,貨幣互換也是兩國金融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調動雙方金融機構提供雙邊本幣結算服務的積極性,推動雙邊本幣結算,幫助兩國企業經貿往來降低匯兌成本、規避匯率風險。
未來,中國人民銀行將有序擴大貨幣互換合作覆蓋面,重點是與我經貿往來密切的國家和地區加深合作,有效使用互換資金,增加流動性供給,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金融時報》記者: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如何推進在國際貿易和投融資中更廣泛地使用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負責人:人民幣跨境使用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步伐加快,經營主體對人民幣使用的內生需求增加,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繼續為境內外主體持有、使用人民幣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重點是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強高質量政策供給,全面清理、優化、整合跨境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企業境外上市資金管理政策,優化跨國企業集團資金池相關政策。指導商業銀行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優質企業名單,優化業務辦理流程,提升人民幣資金收付效率。
二是深化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繼續完善各項人民幣融資支持政策和工具,更好發揮央行間貨幣互換機制支持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作用,完善銀行跨境同業人民幣融資管理,鼓勵和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熊貓債。
三是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增強透明度、規則性和可預期性,提升金融市場交易效率和流動性,適當整合投資渠道,吸引更多境外機構有序投資境內市場。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打造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
四是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完善跨境人民幣流動性供給安排,優化清算行布局,持續加強對清算行的流動性等政策支持。支持境內外各類機構在境外發行、交易人民幣資產,常態化發行央票,豐富流動性管理和風險管理工具。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原題為《金融改革開放持續深化 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金融時報》訪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負責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