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華每日電訊:李玟音樂賬號“復活”折射數字遺產管理漏洞
近日,已故歌手李玟的一個音樂賬號被異常登錄。據媒體報道,有網友在使用新辦的手機號注冊這個音樂平臺賬號時,竟自動登錄上了李玟的賬號。平臺客服回應稱,此事源于“運營商二次放號”導致賬號被新用戶“繼承”,已緊急解綁處理。這一事件,引發了公眾對數字遺產保護的關注。
數字時代,平臺賬號不僅包含虛擬貨幣等財產性資產,也承載聊天記錄、照片影像等記憶內容。可以說,數字軌跡已構成與現實生活交織的“第二自我”,但數字資產的管理和保護仍存在短板。此前已有平臺用戶反映,新手機號無法注冊微信等App,經查為回流“二手號”,已被原用戶綁定多個平臺,無法重新注冊賬號。還有一些使用“二手號”的用戶頻繁收到陌生快遞通知、購物消費等提醒,甚至遭遇催債電話與短信轟炸。
數字資產管理的短板急需補齊。不少網絡平臺將手機驗證碼作為唯一的注冊或登錄驗證工具,手機號停用后,其綁定的平臺賬號就存在泄露風險。法律層面,民法典雖然承認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但并未明確社交賬號數據是否屬于可繼承遺產,操作層面仍需進一步細化規則。
完善數字資產管理規則需多方合力。法律法規需明確社交賬號等數據的法律地位,構建分類繼承制度。平臺應承擔管理責任,比如給逝者賬號建立親屬“繼承”通道,從技術上筑牢信息安全防線。B站、抖音等平臺已明確相關規則,親屬認證后即可凍結賬號使用權限。運營商對“二手號”信息的披露也需更主動,在售號前告知購買者是否屬于“二手號”,同時與平臺建立信息聯動機制。公眾也要增強數字資產管理和保護意識,棄用手機號碼前,先解綁各平臺賬號。
在數字空間日益成為情感寄托載體的今天,唯有技術、制度與人文關懷并舉,才能讓我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軌跡和記憶得以安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