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刀筆崢嶸”上海展出
澎湃新聞獲悉,10月19日,“刀筆崢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版畫特展”在地處上海虹口區的朱屺瞻藝術館對外展出。展覽聚焦新興木刻版畫,展出的五十七件版畫原作,如同五十七個歷史的切片,帶觀眾回到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感受刀鋒與木版撞擊出的民族強音。
這一切,始于九十四年前上海的一個講習班。1931年,魯迅召集一群青年,傳授木刻技藝。誰也未曾料到,這幾柄雕刀、幾塊木板,竟會成為日后喚醒千百萬民眾的驚雷。“當革命時,版畫之用最廣,雖極匆忙,頃刻能辦。”魯迅的遠見,為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找到了一把視覺的利器。

到前線去 江豐 黑白木刻 1931年 23.8×17cm 上海魯迅紀念館藏?
走進展廳第一板塊“匕首投槍”,時光瞬間倒流至1930年代的上海。江豐的《到前線去》撲面而來——黑白兩色激烈碰撞,青年揮舞手臂,張開的嘴巴仿佛發出震天的吶喊。刀法粗獷有力,每一道刻痕都飽含緊迫感,將觀者瞬間拉入那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魯迅像 力群 黑白木刻 1936年 12.4×10.1cm 家屬提供
旁邊,由家屬提供,力群刻刀的《魯迅像》則呈現出另一種力量。魯迅側身凝望遠方,眉宇間凝結著整個時代的憂思。精細的刀法在方寸之間勾勒出思想者的深度,這是新興木刻運動精神導師的永恒定格。
開埠后的上海,成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前沿。正是在這片土壤上,新興木刻如榛莽中的新芽破土而出。現場展出的十四件新興版畫初期作品,見證了這批版畫家如何將藝術化為投槍匕首,刺向黑暗,喚醒沉睡的靈魂。

救亡歌聲 野夫 黑白木刻 1944年 10×7.5cm 浙江美術館藏
轉入第二板塊“旌旗蔽空”,歷史的車輪行進至全面抗戰時期。野夫1944年的《救亡歌聲》令人動容——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民眾齊聲高歌的場景,雖無色彩,卻仿佛能聽見那救亡的強音在硝煙中回蕩。

教授 楊可揚 黑白木刻 1947年 21.5×16cm 浙江美術館藏
楊可揚1947年的《教授》,則以深沉的目光凝視著戰后中國的知識分子群像。當時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學生上街游行,教師因欠薪而集體請愿,知識分子或賣舊書、或上當店……如此種種情況,激起作者的強烈悲憤,于是創作了一批有關知識分子困苦生活的木刻作品,《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作品中教授的身份是假的,但生活是真實的。由于這個特別瞬間的聚焦,作品具有一種特別的感染力。
二十一件作品,清晰地展現了新興版畫如何從初期的探索走向成熟。各地木刻社團如雨后春筍,版畫家們以刀為筆,以木為紙,用最樸素的黑白兩色,記錄下中華民族最悲壯的一頁。這些作品既是山河破碎的“歷史檔案”,更是熔鑄民族脊梁的“精神豐碑”。
如果說前兩個板塊是歷史的回響,那么第三部分“繼往開來”則是傳承與新生的交響。改革開放為版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藝術家們在繼承木刻傳統的同時,大膽探索新的表現形式。

農家 鄂圭俊 套色木刻 1982年 38×42cm 浙江美術館藏
鄂圭俊1982年的《農家》帶來了色彩的驚喜——套色木刻中,農家生活洋溢著溫馨的暖意,刀法依然剛勁,情感卻變得豐盈。趙延年1983年的《凱旋》則以恢弘的構圖、強烈的黑白對比,再現了勝利的豪情。而陳柏堅1983年創作的《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標題取自魯迅名言,畫面中新一代正走向光明,寓意深長。

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陳柏堅 黑白木刻 1983年 42×57cm 浙江美術館藏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王煒2015年的《刻痕——向抗戰木刻致敬》。這件套色絲網作品以當代語言向歷史致敬,傳統木刻的視覺元素在全新的媒介中重生,證明著木刻精神在新時代的延續。

刻痕——向抗戰木刻致敬 王煒 套色絲網 2015年 68×137cm 浙江美術館藏
木刻之所以能在抗戰時期成為最具效力的大眾藝術,正在于其“頃刻能辦”的即時性和強大的復制能力。它不需要復雜的畫材,不需要漫長的創作周期,一柄刻刀、一塊木板、一張紙、一點油墨,就能將思想與情感迅速傳播。這種特性,使它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成為了最有力的視覺武器。
從1931到2025,新興木刻走過了近一個世紀。幾代版畫家以刀為筆,不僅在木板上刻下了時代的印記,更在民族精神的長卷上刻下了不朽的篇章。他們的作品,曾經是喚醒民眾的號角,是鼓舞士氣的戰鼓;今天,它們成為了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橋梁,提醒著我們不忘來時路,砥礪向前行。
站在勝利80周年的歷史節點回望,這些穿越烽火的木刻作品,依然散發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們告訴我們:藝術從來不是象牙塔中的裝飾,而是可以與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創作不僅可以追求美的境界,更可以承擔啟蒙與救贖的使命。
此次展覽由上海交通大學檔案文博管理中心、上海市虹口區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四大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館、浙江美術館主辦,展覽將持續至10月31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