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扶桑談|朝野各黨正為首相寶座相互勾兌,而日本正被推向不可知的未來
10月15日,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與在野黨日本維新會舉行黨首會談。高市早苗在會談后向媒體表示,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將從16日開始展開政策磋商。當天,高市早苗還分別與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首、國民民主黨黨首舉行了會談。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5日,日本東京,日本國會大廈,自由民主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右)會見日本維新會共同代表藤田文武(左)和代表吉村洋文。視覺中國 圖
7月底日本首相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遭遇參議院選舉失敗,石破茂最終也因維護黨內團結而辭去黨總裁職務。右翼保守色彩濃厚的高市早苗在10月4日的總裁選舉中勝出。然而,當日本社會還在感嘆“巨大歷史性變革時代”來臨,期待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正式登場之際,卻先迎來了一枚“重磅炸彈”。首當其沖的就是執政聯盟的存續問題。
10月10日,與自民黨聯合執政26年的伙伴公明黨正式向自民黨傳達退出執政聯盟的決定。預計在21日召開的臨時國會上將舉行首相指名選舉,高市早苗作為自民黨新任總裁,必須獲得超過國會眾議院半數議席(233席)支持才能出任首相。公明黨的退出已讓高市的首相之路蒙上陰影,近日自民黨內也傳出對高市不滿的聲音,認為作為“保守強硬派”與公明黨保持距離的高市就任黨總裁是自公執政聯盟破裂的導火索。這又使高市在首相指名選舉中面臨來自黨內潛在的背刺風險。
自民黨內右派保守勢力的自作自受
高市早苗在14日出席商業活動時表示,自己雖然當了自民黨總裁,卻被說成“可能是當不了首相的女人”。另一邊,處于分散狀態的在野黨則燃起了權力欲望。如今自民黨的執政地位岌岌可危,為實現政黨輪替而將自民黨趕下臺,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眾議院擁有148席)主動同存在政策分歧的共同民主黨(27席)和維新會(35席)進行政治接觸,提出在首相指名選舉中,推舉國民民主黨黨代表玉木雄一郎為在野黨統一候選人。公明黨、共產黨等黨派對于加強在野黨合作亦表示出積極意愿。
一旦在野黨成功協調彼此立場分歧,并成功將在野黨候選人推上首相之位,自民黨就將繼1993年、2009年后第三次失去執政黨地位。
自民黨在7月的參議院選舉失利后,黨內以麻生派和舊安倍派等為代表的議員和地方黨員掀起要求首相辭職的運動。盡管到9月時,石破茂的民調支持率已有改善,但他最終仍因黨內和內閣成員的反叛與倒戈而決定辭去自民黨總裁職務。回顧這兩個多月來的事態發展,可以說,正是自民黨內右派保守勢力不負責任的做法,釀成了如今自民黨再次面臨執政地位旁落的可能性。以麻生太郎、茂木敏充以及舊安倍派等為代表的派閥大佬,無視國民整體利益和石破內閣執政成績,以造王者身份幕后操控,策劃針對石破茂的政治逼宮,實則就是要扶植符合他們利益的權力代理人。
沒有必要的總裁選舉與日本政治的畸形權力欲
盡管自民黨遭遇國會兩場選舉失敗淪為少數派,石破內閣執政表現飽受詬病,且內閣支持率持續下降,但政府的執政效能并沒有出現癱瘓狀態,相反石破內閣竭力與在野黨加強政策協調。從去年開始的臨時國會到今年的通常國會結束,政府提出的68項法案中有67項獲得通過,而13項條約則全部獲得通過。
可以說,雖然“石破丸”這艘大船前行不夠穩當,但內政外交也算是有驚無險,完全沒有必要以對選舉失敗負責為由,逼迫石破辭去黨總裁一職。在各大民調中,多數民意并不支持石破茂辭職,進行一場新的耗費政治資源的總裁選舉。但是,石破茂終究還是辭職了,一場由五位去年敗選者再度角逐黨魁的“復活戰”隨之展開。這些候選人清楚自民黨已失去在參眾兩院的多數地位,新領導人未來執政之路必然荊棘滿路,甚至不排除重蹈“一年一相”的政治窘境,但這些都沒有能夠阻止他們參選。
在這場黨總裁選舉中,五位候選人政治背景、從政經歷等各具優劣,但在畸形權力欲驅使下,加之派閥大佬操縱、政治右傾化和民粹主義盛行等態勢,這些候選人在為自身撈取更多政治資本,以攫取未來首相之位的同時,也使得最終勝選的候選人并不是符合各方期待的合適人選,而是體現當前派閥勢力強弱與政治利益權衡的臨時人選。
如果小泉進次郎勝選,其引發的國內政治地震和外交關注度則相對較小,但令各方高度警惕的高市早苗贏得總裁之位,而其背后的派閥勢力麻生派權力也進一步坐大。這將極大地影響自民黨推動改革,解決金權政治頑疾,實現黨內代際更替等目標。
作為自民黨內唯一沒有解散的派閥勢力,麻生派在押注支持高市勝選的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也使得麻生派議員在未來自民黨和內閣人事安排中占據重要地位。作為擁有畸形權力欲的代表,85歲高齡的麻生太郎已是自民黨絕對的“造王者”,其派閥勢力和政治理念今后都會長期影響自民黨。高市早苗任命麻生太郎及其派系成員出任自民黨內多個關鍵職位。可以說,高市早苗就是麻生畸形權力欲造就的產物。盡管高市表示是安倍政治路線的繼承者,但安倍及其領導的派系已經不再,麻生派將是潛在的“高市內閣”得以維系的主要權力根基(如果她能當選首相)。麻生派與高市早苗的外交安保理念均趨于保守強硬,這種權力結合形成的政策不能不引發外界擔憂。
權力之爭將使日本和地區國家都陷入不安
總之,這場總裁之位的權力角逐,直接引發日本政局的不穩定性,進而也有可能導致未來日本外交的不確定性。而這一切似乎才剛剛開始,在召開首相指名選舉之前,日本朝野各政黨間也將不斷展開縱橫捭闔的政治權力游戲。三次競逐首相的高市早苗若這次如愿登上相位,她及其背后的大佬麻生太郎,必然會在朝野之間以利益交換為條件,拉攏各方勢力保住執政黨之位。同時,即便在野黨推出的候選人獲得首相之位,他們之間的矛盾也將隨著內閣人事分配與政策分歧等而突顯,政治混亂的情況也恐會隨之加劇。
也許,最終無論是自民黨保住執政黨地位,還是在野黨聯合在時隔13年后實現政黨輪替,抑或發生其他情況,首相之位歸屬已經不再重要。在目前日本政黨碎片化與右傾化格局之下,任何首相都將處于弱勢地位,在面對國內經濟增長乏力、財政重建壓力、物價持續上漲與人口老齡化等棘手問題,以及外部復雜、嚴峻的國際安全環境時,政策的制定與通過都需要在政黨間來回牽扯。這必然會影響政府的執政效率,降低國民對于政府的期待,內閣支持率的下降又會加速政府的倒臺。日本這場圍繞首相之位展開的赤裸裸權力之爭,正將“日之丸”這艘大船推向更為艱難的未來,其內外政策的走向也將引發本國國民和地區國家的不安。
(束必銓,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