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2場音樂會一期一亮點,“江潮樂”打造公共文化新地標
當《螢火追光》的悠揚旋律在楊浦濱江漁人碼頭緩緩消散,為期兩個月的2025江潮樂音樂會系列演出正式落下帷幕。本次活動自8月9日啟幕至10月8日收官,在每周六傍晚為上海市民連續呈現了12場主題鮮明、風格各異的音樂盛宴,線上線下近68萬市民參與。
2025年是“江潮樂”系列音樂會舉辦的第三年,這場持續的文化盛會,讓楊浦濱江的這一隅成為市民心中“如期赴約”的公共文化新地標,更是承載著共同情感與記憶的“熟悉的老地方”。
構建多感官體驗,鐫刻獨特楊浦記憶
為突破傳統音樂會的單一形態,2025江潮樂在“一期一亮點”框架下,著力構建了一個覆蓋不同人群、融合多元感官體驗的新型文化生態。
在主題設計上,精準對接市民文化需求:面向家庭群體推出《釋放童趣》親子專場,用歡快的鼓點、互動式演奏陪伴孩子感受音樂魅力;為都市上班族打造《城市療愈》主題專場,以舒緩的旋律營造放松空間,緩解現代工作壓力;圍繞傳統佳節特別策劃《月圓詩話》音樂專場,將民樂演奏與民俗文化相結合,生動傳遞中華優秀傳統的深厚韻味。
更具突破性的是,本次系列演出打破了“聽覺單一維度”,融入視覺、嗅覺等多重感官元素,構建沉浸式藝術體驗。《名畫狂想曲》專場將梵高、莫奈的經典畫作與大提琴旋律交織共鳴,讓觀眾在聆聽悠揚樂章的同時,欣賞傳世名畫,實現音樂與美術的深度對話;《暗香浮樂》專場精心定制與旋律適配的梔子、桂花香氛,當小提琴奏響悠揚段落時,淡雅氣息隨江風彌漫,市民在江風、音樂與香氣的交融中,沉浸式感受楊浦濱江獨有的自然與藝術氛圍。多維度的設計,不僅提升了音樂會的感染力與吸引力,更在市民心中塑造出深刻的“楊浦濱江音樂記憶”。
打造沉浸式課堂,讓音樂普及觸手可及
“不止于聽,更在于懂”,是2025江潮樂對“文化惠民”的深度詮釋。活動創新性地將“美育小課堂”融入每場60分鐘的演出,讓演奏者同時承擔起表演者與科普者的雙重角色。在曲目間隙,藝術家們會主動走到臺前,用通俗的語言介紹樂器特質與音樂知識。
在《日落basking》專場,非洲鼓演奏家不僅現場展示演奏技巧,還帶領觀眾共同體驗打擊樂的韻律魅力;在《城市療愈》專場,手碟演奏者結合樂器空靈的音色,講解不同敲擊方式如何傳遞情緒、緩解壓力,讓市民直觀感受音樂的療愈力量。


此外,藝術家們還會分享音樂創作背后的故事,引導觀眾理解“旋律如何傳遞情感”,讓原本“被動欣賞”的音樂會,轉化為“主動參與”的藝術課堂,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的互動性與教育內涵。
市民王先生是此次“流動藝術課堂”的受益者。他坦言,起初只是為了打卡濱江美景來到現場,卻被美育環節深深吸引:“以前聽爵士樂只覺得‘好聽’,但聽了演奏家講解即興創作的邏輯后,我才明白每段旋律蘊含的巧思,現在已經會主動尋找藍調曲目來欣賞了。”這種“在享受中學習、在互動中感悟”的模式,使藝術之美融入更多市民日常生活。
從“音樂演出”到“周末經濟新場景”
2025江潮樂不僅停留在文化層面,更延伸至區域經濟發展領域。通過“地標打卡+美育互動”的創新定位,音樂會成功將市民的“單次文化偶遇”,升級為集賞樂、學習、休閑于一體的“周末綜合體驗”,不少家庭會提前規劃行程,下午先漫步濱江步道打卡江景,傍晚參與音樂會及美育互動,演出結束后再前往周邊餐廳用餐或咖啡館小憩,形成“一站式”周末消費動線,有效激活了濱江區域的商業活力。
每周六傍晚,越來越多家庭與年輕觀眾專程前往楊浦濱江漁人碼頭,將參與“江潮樂”作為周末固定文化活動。“自從發現‘江潮樂’后,女兒非常喜歡這樣的音樂會,每周六來濱江就成了我們的家庭慣例。演出結束后,我們會在漁人碼頭用餐,一家人都很開心。” 市民陳女士表示。
據主辦方觀察,隨著音樂會的持續舉辦,楊浦濱江漁人碼頭及周邊區域客流量呈現增長趨勢。憑借這一“文化聚攏效應”,“江潮樂”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有效釋放了消費潛力,為助力區域經濟穩增長注入了強勁的文化動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