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不“悲秋”?在烏魯木齊處濕地,放松一點
一場秋雨,帶來一陣濕潤的水汽。干燥秋天給人帶來的緊繃感消失不見,人也隨之舒展。
沒雨的日子里,秋天一定是干燥的、枯萎的嗎?其實不然,在烏魯木齊城內和周邊的 3 處濕地公園里,就藏著最為生動、濕潤的秋。
濕地公園,又被稱為“生態綠肺”,是候鳥遷徙的驛站,也是城市水源的涵養地,但濕地公園的魅力不止于此。
秋色正當時,跟隨時節的指引,去濕地走走,遇見蘆葦的金色波浪、雪山的倒影和風車的轉動。

地址:十七戶濕地公園
時間:全天開放
價格:免費
“秋天總是比平常更容易感知幸?!?,這句話不知何時撞進耳朵里,直到走進這里,秋日的浪漫變得具像化。

在燕爾窩路與十七戶路交匯處,藏著烏魯木齊市區內現存最大的天然濕地,經過精心修復,如今成為濕地公園。
園內有 6 個大小不一的人工湖,每一個都被層疊的蘆葦包圍。公園里人很少,沿著木棧道慢慢走,只聽見蘆葦被風吹起的“沙沙”聲。




園中水系南起紅雁池水庫,長度約 7.6 公里,像一條絲帶串聯起金泉公園、水上樂園和南公園。
公園很大,若想走遍所有步道,大概需要半天時間。



若是清晨來訪,可能會遇見野兔、松鼠等小動物。我去的當天下午,只見到了成群的鴿子。


走在十七戶濕地公園里,能感覺到秋天不是突然變色的。風一吹,綠、黃、紅次第渲染。究竟有多少種顏色?可以在這里數一數。

地址:白鳥湖濕地
時間:全天開放
價格:免費
感受完十七戶的秋色,再到白鳥湖濕地,感受另一種秋的韻味。在這里,湖水的藍與戈壁的黃色是主基調。

這里沒有我想象中的景區大門,導航到目的地所在,便已然置身于 131.49 公頃的自然之境。
近處秋草黃綠相間,湖水如碎銀鋪展,遠山朦朧如黛,偶爾可以看見天上飛鳥。




查了資料得知,白鳥湖有 150 余種鳥類生活于此,其中最罕見的是世界瀕危鳥類——白頭硬尾鴨。
白頭硬尾鴨長得有些像唐老鴨,每年 4 月從北非及歐洲不遠萬里飛到新疆進行繁殖。



除了湖水,山丹、沙冬青等植被在此形成群落,也為鳥類提供了理想的覓食、棲息和繁殖好地兒。


周圍設有護欄,湖水只可遠觀。一旁的科普牌講述著濕地與鳥類的故事,很適合帶孩子來。

地址:柴窩堡湖國家濕地公園
時間:10:00-21:00
價格:門票 8 元
驅車約莫一小時光景,窗外的景致便從城市的棱角分明,過渡到自然的開闊蒼茫。

柴窩堡湖,烏魯木齊市周邊最大的淡水湖,就靜臥在這片被雪山環抱的盆地里 。由此形成的濕地是氣候調節、水源涵養、蓄洪防旱的“綠肺”和“綠腎”。
公園門票每人 8 元,慢悠悠逛下來 2 小時左右。從踏上木棧道開始,便被比人還高的蘆葦叢溫柔包裹 。從逆光的方向看去,蘆花像是鑲上了金邊。




體驗的層次,在于視角的轉換。穿行于蘆葦旁,是一種被自然擁入懷中的沉浸感;而當登上觀景臺,視野豁然開朗。
遠處,雪山像是披了一層輕紗,風力發電的風車悠然轉動;近處,金色蘆葦觸手可及。一近一遠,一微觀一宏觀,趣意盎然。



我了解到,柴窩堡湖區域分布的野生脊椎動物共有 252 種。斑鳩、雀鷹、紅隼、赤麻鴨、大山雀、灰藍山雀等都是這里的???。


這次不巧,未能邂逅候鳥。但這份“雖未見,卻已知”的想象,也為秋日靜謐平添了一份生動的期待 。
季節的輪換,給我們帶來什么?
換上厚衣服、感嘆又長一歲的時光刻度……它影響著我們的身體、情緒和生活節奏。
深秋時分,難免讓人覺得一年時間流逝之快,不免失落或惆悵。但沒關系,季節從未要求我們始終快樂。
深入自然中,傾聽、感受具體的變化,允許情緒隨季節自然流動。
愿你我都能從容地面對時間,在每個階段找到屬于自己的平衡。
作者:許瑞嫻、韓雨琪
圖片:許瑞嫻、韓雨琪
編輯:許瑞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