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好萊塢抵制AI只是煙霧彈,背后金主竟是他們自己

當“反AI斗士”成為“AI公司大股東”
文 | 羊羊
編輯 | 羊羊、小小樹
好萊塢又被AI搞破防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AI運動正在發酵,但看似“一邊倒”的抗議聲中,其實暗流涌動。
9月30日,OpenAI的新一代多模態AI視頻生成模型Sora 2正式登場。
Sora 2在視頻生成的物理精準度、真實感和可控性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也讓整個好萊塢的神經再次繃緊。

△OpenAI推出的Sora 2讓好萊塢充滿危機感
它允許用戶掃描自己的面部,并將其置入超現實的視頻片段中,甚至可以一鍵生成帶有明星臉和知名IP角色的短片。這無異于在好萊塢的版權體系和明星肖像權上投下了一顆“核彈”。
好萊塢各大經紀公司迅速發起了抵制活動。
WME(William Morris Endeavor)率先宣布其所有客戶都選擇退出Sora 2,UTA(United Talent Agency)稱其為“剝削而非創新”,而CAA(Creative Artists Agency)則發表聲明,直指Sora 2“將我們的客戶及其知識產權暴露于重大風險之中”,并質問OpenAI是否要為創作者提供“控制、使用許可和補償”。
這場聲勢浩大的抵制活動,讓人回想起2023年那場歷史性的好萊塢大罷工,當時“抵御AI入侵”正是核心訴求之一。
然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CAA的聯合創始人邁克爾·奧維茨的風險投資公司Crossbeam Venture Partners今年剛剛投資了AI娛樂工作室Promise。

△ CAA聯合創始人邁克爾·奧維茨
這家公司的目標正是利用生成式AI技術,幫助創作者開發和推出自己的內容。
在宣布投資Promise時,邁克爾·奧維茨的公開聲明頗為耐人尋味:
電影敘事的未來屬于那些尊重電影制作藝術的人——他們不僅使用新工具,更要發明新工具來重新定義銀幕上的可能性。

△ AI娛樂工作室Promise
當你在好萊塢發現了一個偷偷投資AI公司的行業大佬時,在你沒注意到的地方,一定還有許多個這樣大佬。
前段時間,AI女演員Tilly Norwood計劃簽約經紀公司,遭到整個好萊塢怒懟。

△ AI女演員Tilly Norwood在好萊塢“黑紅”,連SNL都開起了她的玩笑
誰能想到,其實很多好萊塢的大明星們一邊罵著AI,一邊投資AI。
從《終結者》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到“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再到“華爾街之狼”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很多好萊塢明星都是擁抱AI的風險投資家。
抵制AI,支持AI,哪個才是他們的真實想法?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層神秘面紗。
01 從卡梅隆到小李子,揭秘好萊塢明星的AI投資版圖
仔細扒扒才發現,好萊塢的大明星們投資的AI公司,已經覆蓋了從內容生成、數據分析到全棧式平臺的各個領域。

△ 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詹姆斯·卡梅隆用《終結者》系列定義了“AI恐懼”,又用《阿凡達》系列推動了3D和CGI技術的革命,在AI時代,他再次走在了前沿。
盡管曾發表過批評AI的言論,去年,詹姆斯·卡梅隆出人意料地加入了AI巨頭Stability AI的董事會。

△ Stability AI
Stability AI以其開源文生圖模型Stable Diffusion聞名,并已將業務擴展到音頻生成領域。Stability AI公司CEO普雷姆?阿卡拉朱稱公司的使命是“通過為創作者提供全棧人工智能工作流,助力他們將想法變為現實”。
卡梅隆加入Stability AI,被視為一個里程碑事件。如今的他,顯然不認為AI是敵人,而是能為他所用的最新的工具。
以《黑天鵝》《夢之安魂曲》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更是自己下場開辦AI公司。
就在今年,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創辦了一家名為Primordial Soup的AI工作室,并與Google DeepMind達成合作,目標是“用AI賦能電影人”,確保AI成為創作工具,而非替代品。
該工作室的首個項目《Ancestra》今年6月在翠貝卡電影節全球首映,45分鐘的短片以獨特的“真人+AI生成視覺”混合模式,探索了生命起源、母愛與科技的交融。
在電影《喬布斯》中扮演蘋果公司創始人的演員阿什頓·庫徹,早已是硅谷知名的投資人。

△ 阿什頓·庫徹在電影《喬布斯》中飾演蘋果創始人喬布斯
他的風險投資公司Sound Ventures曾在短短五周內籌集2.43億美元,專門投資AI創業公司,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OpenAI,以及Anthropic、Stability AI等熱門AI公司。
就在前幾天,阿什頓·庫徹又投資了一家AI動畫工作室Spiridellis Bros.Studios。該公司計劃利用AI技術,在電影、電視、數字短片、游戲及玩具領域打造原創系列IP。

△ AI動畫工作室Spiridellis Bros.Studios
“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不僅是環保活動家,也是一位低調的投資人。他的投資組合中包括一家名為Qloo的AI公司。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Qloo自稱“文化品味推薦引擎”,通過分析海量數據來預測消費者的偏好,為精準營銷、內容分發和IP開發提供數據支持。其客戶名單上,已經有了Netflix、環球音樂等行業巨頭。

△ Qloo自稱“文化品味推薦引擎”
杰瑞德·萊托對AI的熱情堪稱“狂熱”,他接連投資了兩家備受矚目的AI視頻創業公司:Pika和Captions。

△ 杰瑞德·萊托在《創:戰神》中出演AI“戰神”阿瑞斯
Pika是一家能根據文本提示、圖像或視頻生成短視頻的公司,而Captions則致力于開發視頻創作和編輯領域的AI技術。


△ AI視頻創業公司:Pika和Captions
今年上半年,“洛奇”和“蘭博”的扮演者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以戰略合作伙伴的身份投資了Largo.ai。

△ Largo.ai
這是一家為影視行業提供AI驅動分析解決方案的公司,通過分析海量數據來評估項目、預測市場表現。對于制片方而言,這就像一個“AI軍師”,能幫助他們在項目早期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名單上的好萊塢大咖們還遠不止這些。
小羅伯特·唐尼的基金投資了用AI預測天氣的ClimateAi,其數據分析能力同樣適用于影視業。

△ 氣候人工智能ClimateAi
他還發起過一個名為“足跡聯盟"的倡議,目標是運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來清理地球,在十年內扭轉其“碳足跡”。
演員兼編劇娜塔莎·雷昂則參與開發了AI視頻工具Moonvalley,并強調其通過購買素材進行訓練的“干凈”模式……
02 “聰明錢”兵分幾路,大咖們偏愛什么樣的AI公司?
梳理完這份星光熠熠的投資名單,可以清晰地看到,好萊塢的“聰明錢”正兵分幾路,涌入AI的不同賽道。
內容生成是最直觀、也是目前最火熱的賽道。相關公司的目標是直接利用AI創造新的內容,從根本上改變制作流程。
杰瑞德·萊托投資的Pika和Captions,娜塔莎·雷昂參與的Moonvalley,阿什頓·庫徹投資的Spiridellis Bros.Studios,以及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創辦的Primordial Soup,都試圖降低視頻制作的門檻,或探索全新的視覺語言。
詹姆斯·卡梅隆加入董事會的Stability AI,其近期推出的產品Stable Audio已經可以生成商業級的音樂和音效,為影視配樂、聲音設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很多投資者希望通過AI分析數據,為創作和商業決策提供支持,旨在讓充滿不確定性的內容生意變得更“科學”。
史泰龍投資的Largo.ai是典型代表,這家公司試圖用AI破解“爆款密碼”,為制片方提供從劇本到選角再到票房預測的全方位分析,降低投資風險。

萊昂納多投資的Qloo則更進一步,它分析的是“人”,試圖描繪出全球消費者的“文化品味基因圖譜”,為精準營銷和IP孵化提供依據。
建立平臺與生態則是最具野心的AI賽道——誰能成為未來娛樂產業的基礎設施,誰就能制定游戲規則。

阿什頓·庫徹投資的OpenAI就屬于此類。這類AI公司不止于提供工具,而是致力于打造覆蓋文、圖、音、視頻的“全家桶”,構建自己的技術生態和開發者社區。
03 “搞錢”才是第一生產力?他們早就算明白了這筆賬
AI應用在好萊塢仍是敏感話題,稍微激進一點的觀點就可能招來海量口誅筆伐。在這樣的氛圍下,為什么還有那么多明星頂著“冒犯天下之大不韙”的風險去投資AI公司呢?
首先,AI領域的高回報率是吸引明星投資的直接動力。
這種回報源于AI行業的高速增長——到2025年底,全球AI市場規模預計突破1.3萬億美元。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到2033年,全球AI市場的規模更是將達到3.49萬億美元。
站在這樣的風口上,明星通過早期布局,可分享技術紅利。

△ 阿什頓?庫徹
例如,阿什頓?庫徹的Sound Ventures基金投資OpenAI、Anthropic等頭部大模型公司,利用私募股權的估值差獲取高額回報。

△ Anthropic推出世界首個“混合推理”人工智能模型
他曾公開預言:
“未來,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一家公司不以某種方式運用AI。因此,每家公司都將成為一家AI公司。”
萊托投資的Pika上線半年估值翻10倍,也印證了“早入局即賺溢價”的邏輯。
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曾感慨:
“AI創造的百萬富翁數量,有望超過互聯網20年創造的百萬富翁數量總和。”
對明星而言,這不僅是財務多元化,更是在分享“技術替代人力”的產業紅利。
除了大把大把地掙錢,很多好萊塢明星作為內容創作者,也是真心相信AI技術能為內容創作服務的。
詹姆斯·卡梅隆加入Stability AI董事會的時候,就解釋說,其目的是了解該領域,了解開發者們的想法。
“他們的目標方向是什么?他們的開發周期是怎樣的?要開發一個具備特定用途功能的新模型,需要投入多少資源?我的目標是嘗試將其整合到視覺特效工作流程中。”

△ 詹姆斯·卡梅隆在電影《阿凡達:水之道》的拍攝現場
“如果我們還想繼續看到那些我一直熱愛且會去影院觀看的電影,比如《沙丘》,或是其他特效密集的大片——我們就必須找到方法,將這類電影的成本降低一半。
這并非指要解雇特效公司一半的員工,而是要將他們完成特定鏡頭的速度提高一倍。
這樣一來,工作節奏會更快,產出周期也會更短,藝術家們就能接著去做其他有意思的工作,這就是我對這方面的設想。”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認為:
“電影制作總是由技術驅動的,技術上的突破——聲音、色彩、視覺特效——讓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講述故事,現在是探索這些新?具并為未來的故事講述塑造它們的時候了。”
一些站在更高的維度上思考AI的電影人,投資AI公司,尤其是平臺型公司,考慮的是從技術的使用者轉變為規則的制定者。
這是一種對未來話語權的爭奪——與其等待科技巨頭定義好萊塢的未來,不如自己成為股東,從內部影響技術的發展方向、倫理邊界和商業模式。

△ Moonvalley官網首頁
演員娜塔莎·雷昂反復強調她參與打造的Moonvalley是“版權干凈”的AI模型——所有訓練用的數據均獲得授權,正是這種主動塑造行業規則的體現。她希望通過建立一個不依賴“盜取數據”的模型,為藝術家們創造保護和發展的空間。
當然,好萊塢明星投資AI公司也不是毫無爭議的。
比如阿什頓·庫徹曾“大放厥詞”:
“你為什么要出去為一個電視節目拍攝一個房子的外景鏡頭,而你明明可以用100美元就創造出這個鏡頭?”

△ 阿什頓·庫徹
盡管阿什頓·庫徹后來道歉并“服軟”說他認為AI不會取代創意藝術,但他的言論已經觸動了整個行業最敏感的神經——職業替代和價值重估。
阿什頓·庫徹說這些話的時候,Sora一代剛剛問世。更加強大的Sora 2讓這種爭論卷土重來。比如,已故演員羅賓·威廉姆斯的女兒塞爾達·威廉姆斯在社交媒體上憤怒地抨擊用AI“復活”其父親的行為。

△ 已故演員羅賓·威廉姆斯和他的女兒塞爾達·威廉姆斯
“你們不是在創作藝術,你們是在用人的生命制造惡心的、過度加工的熱狗。”
04 結語:又愛又恨,既怕又用?
好萊塢究竟是愛AI還是恨AI?
答案可能是:又愛又恨。既害怕,又想用。
公開的抵制和私下的投資,共同構成了這個行業面對顛覆性技術時最真實的反應——一種混合了恐懼、貪婪、好奇和希冀的復雜情緒。
但不管怎么說,那些身家億萬的好萊塢的大明星們已經用錢包投了票。現在,與其爭論是否要用AI,不如思考如何用好AI,以及如何在AI時代保護自己的價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