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不開的車門!小米汽車成都事故爭議背后:門把手為何再成焦點
小米SU7再次遇到嚴重事故,“車門為何打不開”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事發現場視頻截圖
10月13日,據“成都公安”通報,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時18分許,天府大道南段發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31歲當事人鄧某某駕車與李某駕駛小型轎車發生碰撞,事故造成駕駛人鄧某某死亡,涉事兩車不同程度受損。經檢測,鄧某某涉嫌酒后駕駛機動車。目前,事故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此前有網友發布的現場視頻顯示,四川成都天府大道發生一起涉及小米的嚴重交通事故,涉事汽車的車型為小米SU7 Ultra。
有參與現場救援的目擊者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事故車輛“外車門是個電子鎖,當時無法打開”,眾多現場群眾“拳打腳踢”試圖打開車門,但未能成功,“后來等到消防車過來,使用切割機切開車窗,才把人救出來。”
“車門無法打開”,也再次引發外界對于隱藏式或半隱藏式門把手的安全質疑。
為何車門無法打開
“遇到類似事故,車門無法打開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常見現象,并不局限于小米。”10月14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車安全專家向澎湃新聞記者分析。
“如果遭遇如此劇烈的撞擊,大部分車輛可能都會出現車門無法打開的情況。”該專家說,“傳統燃油車也包括在內,此前已經有多次類似事故出現。”
不過,該專家認為,門把手可能依然是此次車門無法打開的核心原因,“SU7車型在外門把手上沒有機械解鎖冗余設計,車內是用按鈕的,斷電后按鈕無法實現電解鎖,而SU7內部機械冗余門把手隱藏在車門內板里,車內人看不見,車外救援人員即便砸破窗玻璃也夠不著。”

小米SU7 Ultra
根據該專家的說法,如果汽車廠商要制造并生產符合《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要求的門把手,成本要較現有普遍使用的門把手價格翻倍。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告訴記者,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門把手普遍是電子門把手,當出現事故斷電時,電子門把手便會失效,需要通過機械門把手開門。小米SU7門把手的外表看似是機械門把手,但實際是全電子把手,純電動控制,一旦斷電就無法工作。此時唯一能開門的,只有車門內側的備用機械小把手,但前提是車主還有行動能力可以開門。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警方此前發布的通報尚未提供對涉事車輛的詳細調查結論,因此上述說法為根據視頻的初步判斷,是否準確還等待后續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在安徽銅陵發生的小米SU7車禍導致3人遇難事故中,已經出現了車門無法打開的情況,當時,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
朱西產分析,在一般情況下,當車輛發生側面碰撞,導致氣囊點火,安全氣囊控制單元(SRS ECU)會在氣囊點火指令的同時發送解鎖指令,解鎖失敗可能有兩種原因:第一是在刮底碰撞或非結構性碰撞中,若氣囊未點火,安全氣囊控制單元沒有生成解鎖指令,導致車門保持鎖定狀態。
第二種原因是電路中斷。在正面碰撞事故中,12V蓄電池位于發動機艙,當發生嚴重碰撞后70-80毫秒內,可能發生電瓶線路斷裂,此時即便氣囊點火并發送解鎖指令,但車門鎖因失去供電,也無法執行解鎖動作。
朱西產分析稱,“根據現行標準,車門解鎖不是硬性要求,因此即便碰撞事故后車門未解鎖也無法追究車企產品責任。”
“門把手之殤”
據公開信息顯示,SU7 Ultra和SU7車型均采用半隱藏式門把手設計,此前雷軍曾在微博介紹。小米SU7半隱藏式門把手不同于早年純機械結構“上翻式半隱藏門把手”,采用固定式設計,通過按壓內部微動開關實現電動解鎖,無需物理抬起就能開門。
隱藏式門把手的流行主要是因為美觀和能降低風阻,它的代表性車企是特斯拉,曾經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分風靡,相較全隱藏式門把手,半隱藏式門把手部分外露,支持直接機械拉動,但仍然存在電控失效、無法打開的風險。
隱藏式門把手、半隱藏式門把手曾經遭遇廣泛輿論爭議。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2025年兩會期間承認設計不足,透露正在研發“極端情況下更好開”的門把手,重點解決低溫冰凍和電路故障等場景的可靠性問題。
在5月5日的一場發布會上,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還對隱藏式門把手作出評價,直指隱藏式門把手“重量大、噪音大、碰撞缺電打不開”,并稱“我們長城并沒被那個隱藏把手帶歪”。他還表示,隱藏式門把手唯一作用是減少風阻,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中保研2024年碰撞測試報告顯示,配備純電控隱藏式門把手的車型,側面碰撞后車門成功彈出概率僅67%,遠低于傳統機械門把手的98%。
隱藏式門把手的安全風險毋庸置疑,上述專家向記者表示,“從結構上,SU7 Ultra是半隱藏式門把手,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事故中已經看到了,救援人員無法打開車門。”
“目前大部分造車新勢力都采用隱藏式門把手,但是現在很多普通民眾對隱藏式門把手不熟悉,盡管有開關也不會使用,也會導致在極端的交通事故中無法起到救人目的。”張翔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車企喜歡采用的全隱藏式門把手有望迎來監管新規。9月24日,工信部官網發布《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各界對這一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11月22日,建議實施日期為2027年1月1日,設置了一年的過渡期。
《征求意見稿》對于車門把手結構、手部操作空間等作出明確要求:車門外把手在任意狀態時,應具備手部操作空間,有效解決電動隱藏式門把手操作不便、識別不清、不利于救援等痛點問題。
針對車門外把手,《征求意見稿》規范車門把手的結構型式,規定針對汽車車門外把手的事故后功能、布置位置及手部操作空間,新增了相關要求,從而提升救援的便利性。
規定中特別提到“每個車門(不包括尾門)應配置具備機械釋放功能的車門外把手,系統的設計應滿足在鎖止裝置處于鎖止狀態時,發生不可逆約束裝置展開或動力電池熱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側車門應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況下,通過車門外把手開啟車門。”
也就是說,在車輛發生事故后,即便車門上鎖,也應可以從外部打開車門開啟救援。在安全要求方面,《征求意見稿》依據行業內車輛安全控制邏輯,考慮事故過程中車內乘員的安全性及自主逃生的可操作性,制定了功能抑制時長要求:當發生不可逆約束裝置展開時,具備電釋放功能的車門(不包括尾門)把手應保持至少5秒的功能抑制。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主要針對新出貨車輛,而《征求意見稿》正式實施前,已經交付并且使用的車輛可以繼續使用原來的門把手。
另外,據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盡管全隱藏式門把手或將被禁用,但是汽車廠商仍然可以采用半隱藏式門把手,“并非所有的半隱藏式門把手都不符合《征求意見稿》要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