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存儲需求激發HDD替代效應,NAND Flash轉向大容量Nearline SSD

NAND Flash通過3D堆棧技術的演進,產能提升速度遠快于HDD。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調查,AI推理(AI Inference)應用快速推升實時存取、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需求,促使機械硬盤(HDD)與固態硬盤(SSD)供應商積極擴大供給大容量存儲產品。
在傳統數據中心儲存分層架構中,HDD憑借每單位儲存容量(GB)的極低成本優勢,穩居冷數據(Cold Data)主流儲存方案。冷數據包含備份檔案、歷史記錄等不常被存取,但需要長期歸檔保存的數據。隨著Inference AI(AI推理)應用擴張,冷數據儲存需求也急速攀升。
SSD則以其高速的讀寫性能,主要負責需頻繁存取的熱數據(Hot Data)和溫數據(Warm Data)。若比較QLC SSD和Nearline HDD,前者不僅效能較佳,而且可節省約30%的耗電量。
由于HDD市場正面臨巨大供應缺口,激勵NAND Flash廠商加速技術轉進,投入122TB、甚至245TB等超大容量Nearline(近線) SSD的生產,原先對未來需求不確定的狀況獲得緩解。
北美CSP早已規劃于溫數據應用擴大采用SSD,但因為這波HDD缺口嚴峻,CSP甚至開始考慮于冷數據采用SSD,然而,要邁向大規模部署須先解決成本和供應鏈的雙重挑戰。
TrendForce集邦咨詢指出,若CSP要導入QLC SSD于冷數據儲存,需考量數據管理算法的修正、軟件堆棧的適配,以及對整體擁有成本(TCO)的精算,有必要堅守價格底線以達到成本平衡。對SSD供應商而言,盡管這波轉單需求是改善獲利結構的絕佳機會,但因高容量產品的產能有限,供應商不會愿意大幅降價。因此,預期買賣雙方將有一場價格博弈,帶動2025年第四季整體Enterprise SSD合約價季增5-10%。
TrendForce集邦咨詢表示,HDD產業正值技術換代的陣痛期,投資新一代熱輔助磁記錄(HAMR)技術產線初期的高昂成本,不僅造成產能擴張瓶頸,也迫使供應商將費用轉嫁給客戶,導致每GB的平均售價(ASP Per GB)從過往的0.012-0.013美元,提高至0.015-0.016美元,削弱了HDD最核心的成本優勢。
相比之下,NAND Flash通過3D堆棧技術的演進,產能提升速度遠快于HDD。此外,隨著堆棧層數從上百層邁向200層以上或更高,晶圓的儲存位元密度不斷提升。預期2026年2Tb QLC芯片的產出將逐步放量,成為降低Nearline SSD成本的主力。
近期以來,多國芯片巨頭上調產品報價。據央視財經報道,過去半年,全球存儲芯片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最近一個月,漲價消息越發密集。
9月下旬,三星電子發出第四季度提價通知,計劃將部分DRAM價格上調15%至30%,NAND閃存價格上調5%至10%。
NAND閃存控制芯片大廠群聯日前恢復報價,價格漲幅約10%。
9月16日,西部數據通知客戶將逐步提高所有HDD(機械硬盤)產品的價格。
9月上旬,閃迪宣布將面向所有渠道和消費者客戶的NAND產品價格上調10%以上。
涉及漲價的存儲芯片種類大致涵蓋DRAM與NAND兩種類型:前者是一種易失性半導體儲器,讀取速度相對快但斷電后數據瞬間消失,無法長期保存,近期受市場追捧的HBM也屬于這一類型;后者屬于非易失性存儲,斷電后數據仍能穩定留存,往往負責存放海量數據和模型參數,SSD、HDD等屬于此列。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研報預測,人工智能熱潮下,存儲芯片行業預計迎來一個“超級周期”。
摩根士丹利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的價格將環比上漲約9%。由此摩根士丹利還將韓國半導體行業的評級上調至了“具有吸引力”,并將SK海力士的評級從“保持”上調至了“增持”。
而在最受市場追捧的高帶寬存儲器HBM領域,現在每一塊HBM芯片都需針對特定的AI GPU定制,客戶需要提前一年下單,合同通常為一年期。這與傳統DRAM芯片形成了鮮明對比,后者可以隨時采購,甚至當天交付,并且容易更換供應商。新的訂貨模式不僅提升了供應穩定性,也顯著增強了存儲廠商的議價能力。花旗分析指出,HBM的毛利率約在50%到60%,而傳統的DRAM僅為30%左右。
多數分析認為,未來五年HBM將繼續主導存儲芯片市場。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提醒,存儲芯片本質上依然是一個強周期行業,價格高度依賴供需變化,未來還需警惕潛在的技術替代和需求波動。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系后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