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學者高棣民:浦東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科技最先進地區之一
10月14日上午,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開幕式及主論壇在黃浦江畔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約500余位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世界視野下的歷史中國與當代中國”主題,通過開幕式、主論壇、5場平行分論壇及多項配套活動,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系榮休教授高棣民(Thomas Gold)在主旨發言中,談及了自己多次往返中國時的不同看法。
1979年,我作為首批由政府資助并派遣的美國學生代表團成員,在中國生活了一年。我在上海復旦大學度過了那段時光。我喜歡長時間散步,探索石庫門、里弄和老建筑。我以為自己對上海相當了解。
但周日(2025年10月12日)晚上當我從浦東機場驅車進入市區時,我真切地感覺自己像《紅樓夢》里的劉姥姥——一個在宏偉府邸中完全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鄉下人。
我是在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后不久來到中國的。那次全會將黨的重心轉向搞活經濟和對外開放,以實現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我結識了來自各行各業的人,老實說,其中許多人當時對這項政策能否成功非常懷疑。他們認為這些目標不切實際。我承認我當時也認同這種看法。
自那以后,我多次重返上海,并非常欣慰地發現自己錯了。浦東就是最好的例證。
1980年,我的中國朋友邀請我去他位于浦東鄉下的母親家做客赴宴。我們先是乘公交車到黃浦江輪渡碼頭,然后
換乘公交車進入鄉下,再步行很長一段路才到他母親家。那時那里沒有高樓大廈,當然更沒有摩天大樓、地鐵、高速公路、磁懸浮列車或國際機場。如今,全世界都知道,浦東是地球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科技最先進的地區之一。并且它仍在不斷變化。
當中國開始改革時,它曾將其他經濟體視為可能的榜樣。現在,情況正好相反,其他國家紛紛派遣規劃師、技術員、經濟學家、工程師等前來考察,看看有哪些可以借鑒應用到他們自己經濟中的經驗。
當然,中國正面臨諸多挑戰,密切關注中國如何借鑒自身的歷史、文化和特色來持續向前發展,將至關重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