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學生劇社演繹《玩家》,曹禺劇場見證青春戲劇力量
10月12日晚,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的燈光為一群特別的表演者點亮。北京工業大學青棕櫚話劇團的26名學生,將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原創京味兒大戲《玩家》搬上了專業舞臺。這部聚焦北京古玩行三十年變遷的作品,在工科學子們的演繹下,煥發出別樣的青春光彩。

北京工業大學青棕櫚話劇團版《玩家》首演劇照 陳宏碩飾演靳伯安
這不僅是一場高校戲劇社團的成果展示,更是北京人藝三年來深入推動“‘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踐行“大團小團手拉手”文藝行的生動縮影。
《玩家》作為北京人藝2016年首演的保留劇目,以其濃郁的京味兒特色和現實主義筆觸,刻畫了時代洪流中的人物群像。該劇由劉一達編劇,北京人藝已經謝世的前任院長任鳴導演,演出陣容更是薈萃馮遠征、梁丹妮、王剛、楊佳音、付瑤、程莉莎、叢林、孫星、楊明鑫、魏嘉誠、李越等老中青三代演員,可謂北京人藝全梁上壩的一出大戲。

北京人藝版《玩家》演出劇照 馮遠征飾演靳伯安、梁丹妮飾演關嬸
對于選擇此劇與北工大合作,北京人藝副院長、該劇藝術指導唐燁點明了初衷:“劇中融入了很多老北京的往事與規矩,而北工大有不少學生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通過排演,同學們既能加深對家鄉的認知,也學會了用舞臺語言生動講述北京故事。而這份對地域文化的共同關注,最終促成了劇院與高校的共識,也讓這次合作超越了簡單的劇目排演,成為一次深度的文化傳承實踐。”

青棕櫚劇社版《玩家》排練照 付瑤現場指導學生演員
從六月啟動籌備,到十月最終登臺,近四個月的創排歷程,是一場藝術與毅力的雙重考驗。北京人藝派出了由教研處、演員隊、舞美處、藝術處等部門骨干組成的近40人專業輔導團隊,深入校園,為學生們提供“沉浸式”指導。
對于以工科為主的同學們而言,《玩家》時間跨度大、人物關系復雜、歷史背景深厚,挑戰不言而喻。北京人藝知名演員,此次擔任學生劇社導演的付瑤將表演藝術的核心準則——“真聽真看真感受”悉心傳授給學生,引導他們從自我出發,真實地體驗角色。

學生演員戴怡然在演出前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群訪 攝影:王諍
2023級社會學院的北京學生戴怡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的角色關嬸此前一直是北京人藝著名表演藝術家梁丹妮老師飾演的,為此自己在排練期間還專門找到藝術家出演的版本反復觀摩體會。在生活中,她也留心觀察身邊女性長輩的言談舉止,甚至特地到東四胡同去聆聽、學習,讓角色變得鮮活。“青棕櫚話劇團自2012年成立至今,我們很少同國家級的大院團有過合作,更別提能想到有一天可以在北京人藝的舞臺上演出。”

北京工業大學青棕櫚話劇團版《玩家》首演劇照
“今天是首演,我們其實內心都有點緊張。上午人藝的老師們把我們召集在一起,大家手拉著手,在曹禺劇場的舞臺上圍成一圈。讓我們用雙腳切實地體會這神圣的臺板,并且在自己覺得感覺到位的時候大聲喊出來——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儀式,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自己和舞臺的連接,感受到了自己在舞臺上的分量。”戴怡然說。
72天、近600小時的排練,同學們擠占緊張學業時間全心投入,最終在專業舞臺上完成了這場90分鐘的大戲,收獲的不僅是掌聲,更是對精益求精態度的深刻體悟和對戲劇藝術的更深理解。付瑤導演感慨道:“這次合作不僅是劇院在藝術普及上的一次深度探索,更讓高雅藝術走進校園,將戲劇的種子播撒到青年心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話劇團版《日出》 演出劇照
據悉,“‘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的舞臺上也回響著其他高校的青春之聲。就在此次北工大《玩家》演出的前兩天,10月1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話劇團的同學們也在曹禺劇場成功演繹了人藝經典劇目《日出》。

首演當晚曹禺劇場現場 攝影:王諍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大團小團手拉手”,北京人藝可不是做做樣子,而是做出了“樣子”——盡管只是學生版演出,劇院一樣相當重視:不僅騰出曹禺劇場供學生們排練、演出,現場還印刷擺放了觀眾別冊,連劇場外的展板和演員定妝照照片墻,都和本院劇目演出時的規制一模一樣。
另據悉,“戲劇的力量——北京人藝進北工大”專題展覽將于10月21日在北工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辦。馮遠征院長表示,未來將繼續秉承“人民藝術為人民”的宗旨,深化與高校的合作,通過輸送優秀文化資源與邀請學生走進劇場雙線并行,讓戲劇與高校在生動實踐中雙向賦能,為首都文化中心建設持續注入青春動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