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察哈爾--蘇世民書院公共外交對話會舉行,主題為“企業公共外交”

2025年10月10日,察哈爾學會與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在北京適園公館共同舉行以“企業公共外交”為主題的對話交流活動。察哈爾學會秘書長張建國大使、第四任秘書長李強民大使、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柯銀斌、高級研究員李志永教授、學會青年委員會主席韓皓若等出席。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助理傅強(Chad Futrell)、江雨珂率來自十三個國家的蘇世民學者參加活動。

張建國秘書長在致辭中代表韓方明會長對蘇世民書院師生表示歡迎,介紹了察哈爾學會作為中國行動型非官方外交與國際關系智庫的發展歷程與工作重點。他指出,學會打造了獨特而富有影響力的“察哈爾渠道”等實踐產品。一是在中外關系發生緊張時,積極開展非官方游說、斡旋,讓對方了解和理解中方核心利益訴求,推動中外關系回到正軌;二是在中外關系平穩向好時,深耕友誼,謀取中方重大議題的國際支持;三是在區域沖突時參與有關調解,推動區域和平與發展。他強調,隨著全球化與信息化深入,民間智庫在推動國際理解與促進民心相通中作用日益重要。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助理傅強(Chad Futrell)在致辭中首先感謝察哈爾學會第三次熱情接待。他說,中國有句老話:“三次相逢,便是朋友”。第三次相見,既有信任,也有共同推進議題的責任。他介紹說,參加今天交流活動的學生來自十三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中國、克羅地亞、多米尼加共和國、法國、德國、圭亞那、肯尼亞、尼日利亞、烏干達、俄羅斯、英國和美國。中國跨國企業在這些國家都十分活躍,既在銷售方面,也在投資方面。他指出,中國企業已在多個關鍵產業實現世界領先: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無人機、光伏與儲能等;包括高鐵、5G 與數字平臺在內的系統性能力,也在持續“走出去”。這些“走出去”的企業,正在成為海外公眾接觸中國的第一窗口與第一印象,是“講好中國的故事”的重要載體。他希望,通過今天的對話,把“企業公共外交”與企業合規、產品質量、本地化用工與社區參與、社會責任等具體議題結合起來,讓品牌形象與國家形象相互增益,推動“民心相通”與互利共贏。

柯銀斌副主任圍繞“企業公共外交的若干議題”作專題發言。他認為,企業公共外交應從功能與行為、母國與東道國多個角度加以理解,企業涉外行為“天生地”具有公共外交功能,只有其中的非市場行為才是公共外交行為。通常說的企業公共外交主要是指跨國企業作為母國的公共外交行為主體,同時還應重視跨國企業作為東道國公共外交行為主體的角色和作用。他還指出,企業公共外交需要同時具有工商管理與國際關系兩個學科視角。在中國,研究公共外交的學者主要來自國際關系學科。從工商管理學科來看,企業涉外非市場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屬于公共外交行為。最后,他提出兩個命題,希望與同學們共同研討。命題1:企業公共外交與企業業務的文化屬性和企業品牌形象正相關。命題2:企業公共外交與企業意愿程度、政府要求清晰度以及政企關系密切度正相關。

來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李志永教授首先指出,公共外交的本質其實是一個主權的國家,它試圖去管理非主權邊界之外的民眾對你的認知。公共外交的要素有三個層次,分別是信息、知識和價值。他從“立體公共外交”視角闡述企業在國家形象塑造中的角色,強調公共外交應是雙向溝通、多主體的互動過程,并指出企業并非國家意志的簡單延伸,應區分國家引導與企業自主。他還指出中國企業公共外交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對公共外交的認識和意愿,二是企業經營的本土化程度,三是對東道國的輿情、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具體情況的了解和理解。最后,他認為,中國企業公共外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和改進,第一是意識,第二是品牌,第三是企業社會責任,第四是企業文化。

察哈爾學會青年委員會主席韓皓若介紹了今年4月成立的察哈爾學會青年委員會,旨在為中外青年學者、企業家與青年外交官提供交流學習平臺,未來將舉辦更多中外青年研討與交流項目。

在互動環節中,蘇世民學者就企業外交邊界、ESG責任、“一帶一路”債務問題、中歐關系及中東合作等提出問題。大使和專家結合實踐經驗與研究觀點進行了深入回應,強調企業應在國際合作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推動公共外交多元化發展。


本次對話會加深了雙方對“企業公共外交”議題的理解,為青年學者提供了與資深外交專家面對面交流的平臺,進一步推動了高校與智庫在民間外交領域的合作與研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