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ronym id="vwv6e"><var id="vwv6e"></var></acronym>
    2.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有码av,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四虎在线成人免费观看,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劈開那座山:她與她的節育環|鏡相

      2025-10-20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本文由鏡相X華東師大傳播學院合作出品,入選高校激勵項目小行星計劃。如需轉載,請至湃客工坊微信后臺聯系。

      作者|賀淼

      指導教師|張洋

      編輯|吳筱慧

      56歲的秀文躺在手術臺上,麻醉生效前,她對醫生說“相信你們啊”。十幾分鐘后,一個在她體內放置了二十多年的T形節育環被取出,上面還沾著血絲和肉。這個小小的環,曾是計劃生育政策的象征,鎖住了和她一樣的眾多女性的生育選擇。

      從上世紀80年代的限制生育到2025年全面放開、鼓勵生育三孩,節育環的角色發生了戲劇性逆轉。它從一種強制性的避孕工具,轉變為許多女性在有限選項中的主動抉擇。無論是被迫放入還是主動選擇,女性的身體始終是生育政策變遷最直接的承受方。我們不禁要問:當節育環從限制生育的工具變為“管理生育”的手段,女性的生育自主權,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避孕的工具,隱沒的生育

      56歲的秀文來到當地的婦幼保健醫院,她決定取出節育環。

      秀文體內的節育環是在計劃生育期間放入的,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早已失去避孕的效果。

      節育環,學名為“宮內節育器”(IUD),生效時間一般為5-20年不等。它主要是通過干擾精子活動、阻止受精或抑制胚胎著床來實現高效避孕。其生物原理是利用人體的排異反應,刺激子宮內膜產生炎癥,使宮腔環境變化從而阻礙卵子受精及受精卵著床,起到避孕作用。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它曾是中國女性使用最廣泛的長效避孕方式之一,因高效、便利的特點被納入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推廣,高峰時超1億女性佩戴。

      上世紀70年代國家提出“晚,稀,少”的計劃生育政策。90年代的計劃生育政策則提倡城鎮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農村可以有控制地生二胎,超生就要按照規定處以相應的罰款。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這筆罰款被稱為“超生罰款”,1992年改為“計劃外生育費”,2000年則改為“社會撫養費”。

      按照當時的政策規定,社會撫養費的征收標準,分別以當地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為計征的參考基本標準,結合當事人的實際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情節,確定征收數額。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征收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1例如1993年《四川省計劃生育條例》明確規定:計劃外生育一個孩子的,按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征收計劃外懷孕費,并從孩子出生之月起,分別按夫妻雙方當年工資總額或年總收入的20%至30%一次性計征七年的計劃外生育費,其總額不得低于二千元;繼續計劃外生育的,加重征收計劃外生育費。2

      由于各地區的情況不同所以超生罰款的征收標準也有所區別,但無論是在哪個地區,這種罰款額度對于普通人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考慮到有限的收入情況,再想到自己也已經有一個女兒,為避免意外懷孕而繳納罰款,秀文就自己主動選擇去上環(即在體內植入宮內節育器)。

      “與其說是主動,不如說是無奈”,秀文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

      她回憶上世紀90年代還好,要求放寬了些,70、80年代左右政策抓得更嚴。當時計劃生育隊在村里搜尋是否有計劃外生育的懷孕婦女,一旦檢查到,如果月份還小就要被拉到醫院流產。但農村地區的人思想較為傳統,一般信奉多子多福,覺得孩子越多越好,所以總是有想要違反規定,“頂風作案”的人。

      秀文還記得以前她們村里有一家人為了多生幾個孩子,做出的舉措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農村里的房子大都有一層簡陋窄小的閣樓,一般用來放置稻草和農具之類的雜物,那家人就讓女人懷孕后在閣樓上整整藏了一年。當村里人問起他家媳婦去哪兒了,家里人怕鄉里人舉報,就謊稱她外出打工要過年才能回來。

      女人吃喝拉撒都在上面,一日三餐由婆婆或丈夫給她送上去。最后連生產也沒敢去醫院,是家里婆婆幫她弄的。生下來后偷偷摸摸,東躲西藏地將孩子養大到近3歲,后來還是被發現了。鄉里人這才知道原來她沒出去打工,這一年都躲在閣樓上生孩子去了。檢查的人發現了也沒辦法,孩子都這么大了,只能依照政策罰了將近5000元了事。當時的5000元幾乎耗去了一個農村家庭好幾年的收入。

      村里像這樣的人家還有一些,為了生孩子跟打“游擊戰”一樣。秀文記得有一次計劃生育隊半夜突擊檢查,鄰居家的嬸嬸為了不被抓到,慌地從床上爬起來直接往深山里竄。直到天亮,估摸著檢查的人差不多離開了,那嬸嬸才小心翼翼地從山上挪回家里。

      當時的計劃生育除了對各家孕婦查得嚴之外,為從根源上減少和杜絕超生問題,部分地區還要求已經生育的婦女接受節育措施,如上環、皮埋(全稱皮下埋植避孕法,是通過在育齡婦女胳膊植入米粒大小的左旋18甲基炔諾酮硅膠囊,緩釋藥物達到避孕效果的長期避孕方式)或結扎。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1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中的數據顯示,在計劃生育期間,全國范圍內超過80%的節育責任由女性承擔,在節育措施中節育環約占50%,為主要的避孕手段。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多數女性在第一次生育之后就失去了再次生育的自主權。她們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著不同的節育措施,有些人不得不和子宮里的環一起生活。除此之外,部分女性由于自身的體質還要忍受上環后的副作用。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婦科專家李醫生表示,針對已有的癥狀,對于大部分女性來說,節育環最常見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出血和腰痛。因為它是通過持續地刺激子宮內膜引起一個非細菌性炎癥反應。這時候,女性白帶有可能增多同時伴隨而來的就是腰酸甚至出血的癥狀。部分人一周內就能恢復,有的人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好轉。

      其次它有可能反復誘發婦科疾病,比如陰道炎、宮頸炎等。此外,有一類的節育環是有尾絲的,一些留在陰道內的尾絲會增加感染的風險甚至提升逆行感染(指病原體沿著人體的腔道,向其起源部位甚至更深處的組織,器官蔓延的感染方式)的概率。最后是節育環有可能嵌入子宮肌壁,很容易發生嵌頓,特別是圓形環。而如果超過期限未取出,也很有可能發生上述癥狀。

      二十多年后的現在,秀文正在為取環做準備。

      秀文自從上環后月經就有些不正常,她和檢查的醫生說自己約莫在40多歲時就停經了。醫生一聽她的情況,就連連擺頭,告訴她這種情況不好取,有點棘手,風險也比較大,有的人剛開始也只是取環,到最后變成住院了。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取環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尤其是對于已經絕經多年的女性來說。

      根據成都市婦幼保健醫院婦科專家孫醫生的描述,近年來大多數取環的女性在50歲左右,而這個年齡正好是絕經前后,這時體內雌性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子宮會逐漸萎縮變小。然而宮內的節育環卻不會隨之變小,如長期滯留在宮內,很有可能會引發比較棘手的情況如子宮嵌頓(指節育器部分或全部嵌入子宮肌層)和腹腔穿孔(指在上環或取環過程中如操作不當可能使得節育器穿破子宮壁進入腹腔),增加出血和感染風險,從而誘發慢性子宮內膜炎和盆腔炎等婦科疾病。因此最佳取環時間一般為絕經后的1年內,此時子宮尚未明顯萎縮,宮頸口相對松軟,取環操作簡單,損傷最小。

      取環不僅有時間要求,還要做大量的術前檢查,查看子宮情況如是否有炎癥或其他宿病。即使符合取環條件,在取環時也要小心翼翼,因為節育環位于子宮內部,雖然有宮腔鏡等醫療設備探查輔助,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類似于“盲操作”,只能憑借醫生以往的取環經驗,盡量避免刺傷子宮內部組織。

      二十多年前被放入節育環以避孕的女性,在二十多年后則要面對取環的風險,再次經歷與上環時相似的痛苦。

      秀文覺得這件事還是不能這么拖著,于是一咬牙決定繼續完成后面的術前檢查如透環、腔內彩超、血常規等等。令她稍感心安的是查驗結果顯示一切正常,基本符合取環條件。

      隨后醫生對她體內的節育環做了一個術前摸查,發現還能摸到當初放入的T形環的尾絲。不過由于絕經太久,目前的子宮和陰道狀況不適合進行手術。于是醫生開了戊酸雌二醇口服片(一種雌激素類藥物),囑咐她一天吃兩顆,吃完后再來醫院看看情況。這種藥物一般用于刺激體內雌激素分泌和子宮內膜增生,為取環手術創造條件。

      吃藥后的第二天,秀文發現自己內褲上的白帶分泌物逐漸增多,隱私部位也開始腫痛。秀文心里有些害怕,給醫生打電話反映這個情況。醫生回答她這是正常的,如果實在不舒服也可以停藥,但取環手術可能就要往后推遲了。秀文沒有停止服藥,她想著“一定得趕快把這個環取出來”。

      取環那天早上她比往常早起了兩個多小時,按照醫生要求不吃飯不喝水。8點20分秀文到達醫院,門診部熙熙攘攘擠滿了人,有些吵鬧的人聲莫名地牽扯著她的心。

      安排取環的手術醫生讓她先做了一個宮腔鏡和心電圖,確認無誤后,又告訴她手術室的空調才開,等一會溫度高一些,再喊她進來,隨即讓她手術單上簽字。簽字的時候,醫生說由于上環時間久,閉經時間長,子宮已經萎縮了,取的時候可能會斷,也許要分幾次做手術。

      坐在觀察室里,秀文有些緊張,大約半個小時后,護士才通知她進去。坐在手術臺上脫外套時,她還是很緊張。為了轉移注意力,秀文開始找醫生聊天,說她一共就躺過兩次手術臺。第一次是生女兒的時候,她選擇順產連麻藥也沒有打;第二次是上環的時候,也沒有打麻藥。今天是第三次,也是她第一次打麻藥。

      麻醉醫生喊她醒來時,手術已經做完了,“沒有任何感覺,好像十幾分鐘就完了”。手術醫生給她看了取出的節育環,小小的一個金屬物件,還泛著光澤,非常完整,沒有斷裂,上面沾著血絲和肉。

      看著這個放置在子宮內二十多年的東西,秀文有些茫然,就是這樣一個小物件,限制了多少和她一樣的女性二十年甚至三十多年的生育權。對于秀文這一代女性的很多人而言,節育環通常并非自主的選擇,更像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她們的子宮成為上世紀計劃生育的微觀戰場。

      失衡的責任,有限的選擇

      29歲的董明明卻做出了與秀文截然相反的舉措,她選擇去上環了。比起被動植入節育環的秀文,對于她來說這個小小的醫療裝置反而是她避孕的絕佳選項。

      “我就是不想再懷孕了”,董明明在被問到為什么去上環時這樣回答道。

      2023年3月8日,董明明產下了一個男嬰。回憶長達九個多月的“長跑”,“實在是太辛苦”,她感嘆道,“暫時不會再生了。”

      然而在11月,董明明敏銳地覺察到自己的月經似乎推遲了兩周,心中有些慌亂。去醫院檢查,果不其然,懷孕了。

      “實在沒精力再去生一個”,董明明和老公決定流掉這個孩子。

      人流手術只有半個多小時,很快。術后醫生給她開了消炎藥和慕芙滋,這是用于修復子宮內膜,緩解手術副作用的藥物。董明明回憶,“藥挺苦的,要吃一個療程,后面還要復查。”

      做了人流手術后,董明明感覺身體虛弱,很容易疲憊,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做什么都提不起力氣來”。她突然想到這種癥狀和她剛生產完后的兩個多月的狀況很相似。有時她在家蹲著找東西,站起來后就頭暈目眩,眼前發黑,“要緩好一會才能正常走路。”她也更加懼冷,往年冬天只要穿上一件毛衣和羽絨服就能御寒,而今年冬天自己還要再加一層毛衣,“卻還是覺得手腳冰涼,身體發冷”。

      據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婦科專家李醫生介紹,孕早期流產的主要人工流產方法有藥物流產和人工手術流產兩種。

      藥流的基本方法是通過抗早孕藥物殺死胚胎并激發宮頸擴張和子宮收縮,排除妊娠組織。它的優點是方便簡單,無需宮腔操作,痛苦相對較小。但總有一部分女性在藥流后無法將組織全部排除,所以要進行“清宮”手術,在這個過程中會對子宮造成二次傷害。與此同時,在藥流后女性很有可能出現腹瀉、嘔吐、頭暈惡心、見紅等癥狀。

      人流術目前最為廣泛的術式是負壓式吸宮手術(手術原理與吸塵器的工作原理相似,使用負壓吸引器伸入子宮內,通過負壓力量強制性地讓胚胎與子宮分離并吸出體外)和鉗刮術(結合鉗夾和刮宮的婦科手術),前者適用于妊娠期10周以內的女性,后者適用于妊娠期10周—14周以內的女性,術中是否選擇無痛麻醉全憑個人意愿。

      更要注意的是,人流術的傷害是完全無法避免的,術后有可能伴隨一系列的并發癥。主要有以下三種癥狀,第一種是宮腔粘連。由于人工流產操作,可能導致子宮內膜損傷而發生局部的粘連。就好比是讓子宮從一片肥沃的土壤變成坑坑洼洼的貧瘠土壤,很有可能造成月經量減少甚至不孕;第二種是盆腔炎癥,最嚴重的結果可能導致輸卵管炎癥,造成輸卵管性不孕;第三種是子宮腺肌癥,可能會對子宮基底層造成損傷,伴隨強烈的痛經和月經量增多。此外,流產后有些女性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如因流產而長期陷入自責或恐懼再次懷孕,這種癥狀往往會持續一年甚至更久。

      為了避免再次出現意外懷孕而去流產的情況,董明明嘗試吃避孕藥。

      她選擇服用對身體副作用較小的,市面上常見的避孕藥,這種藥物需在事后72小時內口服。然而在連續服用一段時間后,董明明發現她發胖了,臉上甚至冒出暗紅的痘痘和粉刺,夜里更加少眠,連月經周期也亂了。

      “我胖了十斤左右”,董明明的語氣里透露著難以置信。她開始在網上和其他服用相同藥物的女生交流,得知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的人基本沒有什么副作用,而她恰好屬于反應比較大的那一類。

      董明明決定不再服用避孕藥,那么如何避孕就又成了一個難題。董明明和她的老公感情很好,性生活穩定在一周1-2次左右。“我不想帶套,我不舒服,我老公也不舒服”,說到這里時她的語氣有些羞澀,“而且這樣的方式也不能絕對避免,上次就是這么懷上的。”

      面對這種棘手的情況,董明明在網上了解到還有兩種方式可以避孕,分別是男性結扎(一種通過阻斷輸精管實現避孕的醫療手段)或女性上環。在查詢了一些基本信息后,董明明和老公去了當地的一家三甲醫院先詢問了男性結扎避孕的可能性,得到的答案卻有些出乎意料,“是有這個方法,可是醫院拒絕給我們做。”

      而后,她又去詢問了節育環的事項,醫院則表示可以做并且節育環的種類有很多。董明明不理解,同樣是節育手段,為什么節育環可以上,結扎就不可以。據前婦產科醫生、科普博主“六層樓先生”介紹,結扎手術本身并不復雜,但背后的人性很復雜,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很多醫生都會選擇拒絕。后來他們又去了另外幾家醫院,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樣的。

      根據《2021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女性上環手術2501486例,全國男性結扎手術僅為2626例。除了有限的男性結扎手術外,截至2024年,市面上幾乎沒有男性避孕藥上市,而女性避孕藥卻種類繁多,已上市的就有口服片劑,注射劑,貼劑和栓劑等8種劑型。

      男性避孕藥的稀缺,主要歸因于兩個層面:一是研發環節的技術瓶頸,二是推廣階段面臨的社會接受度挑戰。

      首先是技術方面,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男性每日產生精子數量多達百萬,而女性每月僅產1顆卵子,極少數情況下為2顆,因此針對男性的藥物如要生效則需要達到近乎百分之百的抑制效果,有可能干擾激素平衡引發副作用如情緒波動,痤瘡,性欲下降等等。其次對于男性避孕藥的可逆性要求也很高,一般需要在停藥后的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生育功能,但在研發階段存在部分實驗藥物使得少數實驗者生育力長期無法恢復的狀況。諸如此類使得男性避孕藥研發失敗的幾率和成本偏高,大多企業不愿投入無效生產。

      從社會推廣方面來說,受社會傳統文化觀念影響,避孕長期被視為女性責任,男性大多不愿參與其中。且通常情況下男性以性功能強健為榮,社會對于男性生育能力的意愿也主要傾向“強化”(如壯陽藥)而非抑制。

      戴避孕套有再次懷孕的風險,長期吃避孕藥又有副作用,思慮再三后,董明明覺得上環是目前的最優選。比起生育和流產帶來的不可逆的身體損傷,節育環的傷害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她說自己有一個表妹也是這樣,不想上環也不想做其他避孕措施,懷了兩次,都流掉了,現在身體很虛弱。董明明無奈道,“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又愿意傷害自己的身體呢?”

      身體與社會的平衡:主動上環的她們

      如果說秀文和董明明都是因為避孕的原因被動或主動地植入節育環,林月則與體內的節育環“相處友好”,對于她來說,節育環不只是避孕的工具,而是輔助她治療疾病的“靈丹妙藥”。

      2025年1月21日下午,當腿間涌出一大股黏膩的熱流時,林月能感覺到淺黃色的褲子已經沾染上了紅色的痕跡。她因疼痛而靠在沙發上蜷縮起身體,換了個更舒服的姿勢,以前痛經時常吃的布洛芬也不太管用了。她一只手按住墜疼感加重的小腹,另一只手拿起手機撥打了120。約莫半個小時后,林月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

      林月在藥房購買的曼月樂環

      醫生像往常一樣開了止血藥,在檢查后,又說比起尋常女性,她的子宮內膜較厚,且厚度不一,再加上中度貧血,建議立即住院,第二天安排宮腔鏡刮宮。

      “這是我第一次因為月經血崩而住院。”林月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雖然自己以前來月經時的量也很大,但遠沒有這樣夸張。正常女性的經期一般會持續3—7天左右,其總量穩定在20—80毫升之間,約莫為4—12個礦泉水瓶蓋的液體量。

      而林月此次經期長達15天,排出的月經總量過多,早已超過正常范圍。后面的5天里她感覺到血直接大塊大塊地涌出來,“大概手掌那么大,腿都軟了。”后來醫生告訴她那些大塊的,黑紅和鮮紅交織的東西不只有血塊,還有脫落的子宮內膜。

      根據《2022中國女性經期健康報告》,女性的平均月經周期為29.34天,96%的女性出現過至少一種月經異常,只有56.55%的女性經期規律。月經異常的表現包括眩暈、頭疼、小腹墜疼、耳鳴等多種癥狀,而面對這些難以避免的疼痛,大多數的女性選擇默默地忍耐。

      第二天手術時,林月因為沒生過孩子,很怕疼就打了全麻,打麻藥的時候醫生讓她深呼吸,再張嘴,她照做。在感覺到左手手臂上出現了輕微的刺痛后,林月的意識逐漸渙散,“然后人就斷片了。”醒來時在觀察室,林月聞到了刺鼻的消毒水味道,頭還有些昏昏沉沉的。父母告訴她手術持續了將近40分鐘。

      醫生告訴她這次手術切了十幾顆息肉,體積與綠豆大小差不多,和手術后的內膜一起送去病檢了。

      病檢出來后,醫生說林月患有子宮腺肌癥(也稱為子宮腺肌病,是由于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導致周期性的增生、剝脫和出血),體內長有一個3×4×3cm的腺肌瘤。且她從第一次來月經情況不正常了,這次手術只是暫時緩解月經異常的癥狀,后面還得繼續調理,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療效果,建議吃激素藥或者上曼月樂環(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適用于避孕及特發性月經過多治療)。

      這是林月第一次聽說這個醫學裝置,后來她在網上查了一下,才明白曼月樂是節育環的一種。一般的節育環用于女性避孕,而曼月樂環則有所不同,放置在子宮后,它會持續性釋放激素性藥物左炔諾孕酮,不僅有避孕的效果,還會幫助治療婦科疾病。像林月這種月經異常的情況,曼月樂環則會使其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并減輕痛經癥狀。同時其效果也是可逆的,可以隨時取出。

      每一次月經的到來對于林月來說都是折磨,最開始的那幾年是痛一天,后來演變成了兩至三天,疼痛的部位也是從肚子擴展到腰部再到膝蓋。“每次月經快來之前都很害怕,那種痛感像是肚子里被塞進了一塊石頭然后四處攪動,痛到暈厥,你懂嗎?”受夠了十多年的月經異常,喝中藥等調理方法都試過了,林月決定去上環。

      上環后林月復查子宮狀況的彩超單

      與出于治療子宮疾病而上環的林月不同,加拿大留學生英英單純是不想來月經,她是在19歲時植入的曼月樂環。

      “一方面是因為我的月經量不太正常。”英英之前特意計算過自己三個周期的月經量。稱量每一片衛生巾的重量差值后,她得知自己每次月經前三天的總量都超過了110克,算上完整的月經周期可能有140克,這個數據遠超出了女性平均月經量80毫升的上限。長期的失血使得英英出現了貧血的癥狀,她會時不時地感覺頭昏腦漲,這種感受在月經期間尤為明顯。“我不想再白白流血了。”英英這樣說道。

      “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對兩性平等有比較多的思考。”除了身體健康的考量外,英英認為月經作為女性天然的生理機制給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這些不便是男性無法感同身受的。

      英英緩解痛經時吃的布洛芬藥片

      每次月經到來前,英英心里很是發愁。因為自己的月經量較大,即使衛生巾更換得勤快也難免會沾到衣服上,洗不干凈。晚上睡覺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月經側漏更是每月的“固定項目”。英英回憶在月經期間有好幾次凌晨時模模糊糊地感受到腿間或屁股上不舒服,伸手一摸黏糊糊,濕噠噠的,像是一根針扎入大腦,意識瞬間清醒,從床上“彈射起步”,低頭一看床單上果然已經染上一小塊暗紅的痕跡。

      除此之外,英英提到由于月經,比起男性,女性免不了一筆與月經相關的固定消費。例如每月需定期購入一定量的衛生巾,“雖然加拿大的衛生巾和棉條不交稅,但是一個周期怎么也要大約50元人民幣。”

      再比如沾上經血的衣物和床單必須及時清洗,如果洗不掉,“好好的一件衣服就只能扔掉了,感覺很可惜。”英英坦言自己很喜歡穿白褲子和白裙子,但來月經的時候就不敢穿,因為淺色的衣服沾上血過于顯眼也不容易洗掉。這導致英英喜歡的白色衣物成了“不實用,浪費錢”的東西,所以也不能買。

      英英在小紅書上發帖分享上環的經歷

      在天然的生理機制面前,英英不得不壓抑自己的喜好。每當月經來臨時,所有的需求似乎都在為之讓步,與之相同的還有23歲的小雪。

      在小學六年級時,小雪迎來了第一次生理期,媽媽也順勢給她做了相應的科普:“每個女孩都會來月經的,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然而在現實的交往中,月經卻常成為一個無法訴諸于口的的存在。

      比如在需要更換衛生巾時,下課后女生總會迅速地從抽屜中拿出一個裹著塑料袋的東西,然后偷偷塞進口袋里,腳步匆匆地走進廁所里。“總有種不想讓人看見的感覺。”

      在小雪的記憶中,班上的女生在月經期間,書包總會顯得鼓鼓囊囊的,里面一般都裝著一袋或兩袋的衛生巾,有時候甚至是換洗的褲子。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女生的月經量較大來不及更換衛生巾,或者即使換得很勤也會不可避免地沾染到褲子上,那么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狀況,要么就忍到放學回家或者是事先準備好更換的衣物。

      諸如這樣“麻煩的禁忌”還有很多,比如經期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能喝冷水,更不能下水受冷,劇烈運動等等。像這樣的注意事項雖然令小雪感到繁瑣但還是在努力遵守,“畢竟是為了我自己的身體。”她這樣想到。

      而當小雪喜歡上游泳后,月經帶來的不便則表現得更加明顯,每月定期到來的月經成了她“暢所欲游”的最大阻礙。“游泳是一項不間斷的運動,為了保持身體的靈敏度需要每周游上一次。”小雪說道。而月經來了之后,她至少一周甚至是兩周內都要停止這項運動。間隔兩周,身體不能很好地適應水下環境,在水中的行動也更加遲緩,“游得很不痛快”。

      小雪上環后在游泳館內游泳

      在國內,不少人缺乏一定的人體生理知識,受到一些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對月經這一正常的生理現象抱有天然的回避,偏見甚至是隱性歧視。這種態度桎梏著小雪們的活動空間,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女性的生理需求及月經困境。也正是這種羞于啟齒的態度,“月經”有諸多晦澀的指代詞,如“大姨媽”“來事兒”“那個”等等,被遮掩的背后透露著月經是不宜公開述說的社會文化觀念。

      這些日常生活中時有時無的微小刺痛,讓小雪覺得自己的身體被置于一個需要周期性隱藏的境地。她意識到,只要月經存在一天,她就無法真正無視這種無形的枷鎖。于是,能夠讓她暫停月經的節育環,在她眼中就成了斬斷這根枷鎖的利器。

      不論是上環還是取環,不論是出于避孕還是其他原因,秀文、小雪等人的選擇早已緊緊地和這枚節育環綁在了一起,它體現著女性在面對復雜困境時所展現出的主動出擊。

      對于林月,這枚環是拽她脫離生命險境的“救命稻草”;對于小雪,它則是刺破月經羞恥、贏回身體自由的“破壁的矛”。或許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節育環的確承載了部分女性痛苦的記憶和經歷,埋藏了數不清的,隱形的傷痛。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為了自己的健康,開始選擇將它納入體內,畢竟這是她們在科技發展有限的情況下能做出的最優選擇。

      痛苦需要被正視,不便應該被消除,自由有權被實現。從被動到主動,英英們正在慢慢嘗試將身體自主權收攏到自己手中,但這絕非終點,它恰恰彰顯了女性在有限現實與無限訴求之間的艱難權衡,相反,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英英想起自己曾讀過的《她來劈開這山》中的一句話,“她喜歡收藏聲音,那些被忽略的,遺失的女性聲音。”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參考資料:

      [1]來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政策原文。

      [2]來源為《四川省計劃生育條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亚洲欧美成人a∨观看| 国产99青青成人A在线|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日韩av|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97|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综合蜜臀蜜臀|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亚洲大尺度一区二区av|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完整版| 99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日本| 老熟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喷水|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 国产嫩草精品网亚洲av| 永久天堂网 av手机版| 国产男女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有码久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 少妇人妻偷人偷人精品| 90后极品粉嫩小泬20p|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潘金链|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无需播放器av网站|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