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55載時光見證綠色蛻變
深秋的毛烏素沙地,金黃的沙柳與湛藍的光伏板在蘇里格氣田交織成景。55年前,這里還是荒蕪的戈壁灘,如今已成為年生產天然氣超300億立方米的整裝大氣田,更孕育出12萬畝生態綠洲。長慶油田用半個多世紀的實踐,書寫了油氣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的“綠色方案”。

16個生態保護區、48條黃河支流與12萬口油氣水井、數千座場站以及近10萬公里的油氣長輸管道交錯共生,這是長慶油田開發建設面臨的現狀。多年來,長慶油田創新技術工藝,加快新能源發展,采取避讓關停、土地資源整合等多種方式實現“綠色開發”。
位于子午嶺邊緣的合H9平臺,是分布式光伏與油氣生產深度融合的范例。平臺創新采用斜交布井方式,為光伏板安裝預留了充足空間,井場配套安裝的太陽能板每年能產生近21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力。“這些清潔電力不僅完全滿足平臺24口井和井場設備的用電需求,還實現了零碳采油。”長慶油田第十二采油廠質量安全環保部人員劉秋波介紹道。
據了解,長慶油田目前年發電能力達到5.8億千瓦時,可滿足20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38萬噸。
走進陜北定邊的黃3區二氧化碳驅綜合試驗站,巨大的壓力驅動液態二氧化碳涌向地層,在占地面積僅1.63公頃的情況下,該站年埋存二氧化碳相當于200公頃以上的闊葉林一年吸收的量。“把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作為開采石油的介質,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提高石油采收率,開采效率比傳統的水介質要高25%。”長慶油田首席技術專家高春寧介紹。
“十四五”期間,長慶油田在陜甘寧三省(區)部署了3個百萬噸級CCUS工業化項目。目前,埋存二氧化碳已突破百萬噸,通過二氧化碳驅累計增油超5萬噸,不僅實現了“廢氣入地”,還成為驅油上產的“法寶”。
“我們種下的不僅是樹,更是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在蘇里格氣田工作了31年的柴興軍,見證了這里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蛻變。在油田開發建設過程中,長慶油田將環保理念融入企業社會責任,在陜、甘、寧、內蒙古4省區新種植超1800個林點,撫育養護3000多個林點,種植各類樹木17萬株,筑起“中國石油長慶林”等10多個大型生態屏障,油氣區綠化率達到95%。
2024年,長慶油田蘇6區、蘇南C3區、燕鴿湖正式成為中國石油第二批自主貢獻型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紅嘴鷗、蓑雨鶴、黑格蘭等國家級珍稀動植物以長慶為家。“我們先后調整了100余口氣井的井位部署,目前蘇里格氣區內的蓑羽鶴已從最初的25只增長到200多只。”長慶油田蘇里格南作業分公司人員李昊龍介紹道。
55年一如既往,長慶油田以綠色轉型發展的實踐印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在鄂爾多斯盆地譜寫了一曲“黑色血液”與“綠色動能”和諧共鳴的時代樂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