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眼中的第25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前言:
2025年第25屆工博會以“工業新質、質造無界”為主題,于9月23日開幕。本屆工博會,展覽面積達30萬平方米,匯聚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家展商,超越德國漢諾威工博會,現場發布數千項新產品、新技術,規模水平均創歷史之最。
苗建信息通過運用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嚴謹的分析模型和研究方法對第25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媒體傳播情況進行了深度分析,幫助參與各方洞察媒體眼中的工博會。
作者丨苗建研究院
文章導覽
01. 工博會成果豐碩
02. 第25屆工博會媒體傳播情況概述
03. TOP50展商榜:越疆科技第一,機器人展、工業自動化展參展企業超半數席位
04. 熱門分展榜:AI、智能、創新等核心詞高頻露出
05. TOP10高管:聚焦技術場景化落地,深化本土生態共贏
01
工博會成果豐碩
本屆工博會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匯聚了來自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家展商,包括施耐德電氣、西門子、特斯拉等近300家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以及70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近300項全球首發和近200項中國首秀展品集中亮相,沙特首次組團參展,波蘭、土耳其、德國等展團再度回歸。
展會為期5天,同期舉辦了10場高規格論壇和近300場專題活動,超千項新技術、新產品首次發布,其中近400項成果體現了“極大、極小、極輕、極智、極精”的特點。本屆工博會集中呈現了新型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彰顯了中國工業經濟的強大韌性與創新活力。據官方統計,到場專業觀眾達22.4萬人次,全網曝光量突破23億,展商數量、展覽面積、觀展人次和影響力均創歷史新高。

02
本屆工博會媒體傳播情況概覽
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得到了境內外各新聞媒體以及專業領域媒體的廣泛關注。媒體主要圍繞中國機器人、工業自動化、新材料產業、數控機床與金屬加工專區等中國工博會亮點展區進行了深度和詳細報道。
本屆工博會上,機器人展依然是最受媒體關注的分展會。整個機器人展規模達到56000平方米,吸引了國內外超450個知名品牌同臺競技,有132款產品全球首發、87款亞洲首發、128款全國首發。集中呈現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場景邁向高階智能、柔性協作的最新落地成果,其中物流揀選、搬運、裝卸解決方案成為最亮看點。
庫卡、ABB、發那科等國際巨頭攜全球前沿技術悉數亮相;新松、埃斯頓、柴孚等大批本土龍頭則在自主決策、核心部件自主化及整機高端化上加速突破,顯著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彰顯國產力量。

以下為本屆展會媒體傳播數據概覽:
媒體傳播總量:6.3萬+
參展展商媒體曝光比:84.8%
官方媒體傳播音量占比:27.9%
全網互動量:35.7萬+
短視頻平臺播放量:252萬+
全網閱讀量:1.2億+
最受關注的分展會:機器人展
媒體熱議度最高的企業品牌:越疆科技
最受媒體關注的熱點概念:AI+工業母機、具身工業、綠色低碳技術
曝光率最高的機構/院校:東華大學
03
TOP50展商榜:越疆科技第一,機器人展、工業自動化展參展企業超半數席位

越疆科技是本屆工博會傳播熱度指數最高的展商品牌;
TOP50榜單中,機器人展企業上榜15家、工業自動化展企業上榜12家企業共占據榜單54%。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展6家,新材料產業展和智慧能源展各4家,智行未來展2家,科技創新展、綠色低碳展、數控機床與金屬加工展各2家企業上榜;
參展企業國際化比重進一步提升,榜單TOP50品牌中,中國展商數量36家,日本5家、德國4家、美國3家、法國瑞士各1家上榜。
04
熱門分展榜:AI、智能、創新等核心詞高頻露出
本屆工博會傳播中,各分展展商傳播熱度如何?
傳播核心都是哪些方向呢?


機器人邁向高階智能,多形態協同勾勒未來工廠新圖景
本屆工博會機器人展區匯聚了上海機器人“四小龍”與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首次在全球展會中實現同臺競技,集中展現了機器人技術向更高階智能、更強柔性及更深度人機協作方向發展的顯著趨勢,為未來工廠的構建提供了多樣化、平臺化的解決方案。
越疆科技全球首發多形態通用具身智能“超級工廠”平臺化方案,一次性打通“機械臂+人形+多足+輪式”四類本體,在統一大模型調度下完成抓取、檢測、搬運、組裝全流程,率先給出“未來工廠”落地級答案。
節卡機器人揭幕全球首款AI+工業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JAKA EVO工業具身智能平臺,并攜JAKA具身智能家族、AI視覺與大負載新品亮相;開幕式兩臺JAKA Zu20協作機器人同步沙畫表演,五分鐘完成微米級路徑復現,刷新“人機協同”精度與柔性雙紀錄。
ABB展示其AVR(自主多功能機器人)技術路線最新成果,新一代AI機器人融合生成式AI、3D視覺與移動復合能力,可在無人工干預下自主規劃、實時切換多任務,標志著“零編程、零示教”的自主生產時代正式開啟。

自動化與AI深度融合引領未來工業
本屆工博會工業自動化展進一步凸顯了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AI技術與工業場景的深度融合成為核心亮點,推動制造業向高效、靈活和可持續方向加速演進。
施耐德電氣聚焦數智化與綠色化,展示適用于惡劣環境的工業產品及AI優化方案,覆蓋水廠、空壓站等場景,通過開放自動化與數字化技術賦能全價值鏈。
西門子以“數實融合,新智增長”為主題,重點展示其工業AI成果:發布工業智能體趨勢報告、落地Industrial Copilot試點應用,并推出10余款新品,強化AI落地能力。
臺達以“AI賦新 GI永續”回應,首發能效超98%、體積縮小70%的固態變壓器;并展示集成數字孿生的精密旋蓋產線及超高功率密度液冷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AI+工業母機重塑制造范式
本屆工博會數控機床與金屬加工展聚焦人工智能與工業母機的深度融合,通過智能裝備、柔性產線與協同控制技術,推動加工精度、自動化水平和全流程效率的突破,彰顯“AI驅動制造”的未來趨勢。
交大智邦首次參展,推出“智能體機床”創新方案,以AI為核心實現自主路徑規劃與決策,控制精度達微米級,類比“無人駕駛汽車”的智能化加工模式。越疆機器人同步首發多形態通用具身智能“超級工廠”平臺,支持雙足人形機器人、輪式機器人及多足機器狗在統一調度下協同完成抓取、檢測、搬運與組裝全流程任務,實現跨形態機器人柔性協作。
通快全方位展示鈑金加工全鏈條能力,全國首秀全自動7000系列翻板折彎中心,并同臺展出5000系列沖裁激光機床、折彎機及自動化激光焊接系統,以高效、高精度裝備強化其在高端鈑金加工領域的領先地位。
05
TOP10高管:聚焦技術場景化落地,深化本土生態共贏

工博會期間,高管們普遍強調,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技術正與工業場景進行深度融合,通過提升產品的自主性、精度和智能化水平來重新定義制造業。他們指出,技術創新的價值最終體現在對具體行業需求的精準捕捉以及與行業機理的結合上,以此解決實際痛點,幫助企業收獲真正的效益。
高管們高度認同中國在全球產業中的核心地位與巨大潛力,并致力于通過構建本地化價值鏈和產業生態來響應市場需求。他們的戰略重心集中在推動“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旨在通過覆蓋研發、制造到服務的全鏈條能力,與合作伙伴共創一個高效、柔性且可持續的工業未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