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甲骨文AI云業務毛利率僅14%引發市場擔憂,黃仁勛表態:整個周期看利潤可觀

風頭正勁的云服務供應商甲骨文(Oracle)被潑了一盆冷水。
當地時間10月7日,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甲骨文內部文件顯示,在截至今年8月31日的三個月中,甲骨文旗下英偉達相關云業務的銷售額為9億美元,但僅實現了約1.25億美元的毛利潤,毛利率僅為14%,而甲骨文的整體毛利率約為70%。在這部分業務中,甲骨文通過向客戶出租由英偉達芯片驅動的AI(人工智能)服務器獲利。
如此低的毛利率或許要歸因于英偉達芯片的高昂成本,以及甲骨文為搶占市場份額而采取的激進定價策略。文件指出,在某些情況下,甲骨文因小批量出租英偉達新舊版本的芯片而錄得“相當大”的虧損,在上一財季,公司就因出租英偉達Blackwell架構芯片而錄得近1億美元的虧損。
同時,甲骨文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在于其AI云業務嚴重依賴少數大客戶,包括OpenAI和英偉達在內的五位大客戶為甲骨文的AI云業務貢獻了約80%的收入。
消息傳出后,7日當天,甲骨文(NYSE:ORCL)盤中一度大跌7.1%,全日收跌2.52%,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不過,10月8日,甲骨文股價漲1.54%收于每股288.63美元,總市值8228.2億美元。今年以來,甲骨文股價已漲超70%。
甲骨文的數據引發了市場對于AI基礎設施競賽可持續性的擔憂。目前,甲骨文正在積極進軍AI和云基礎設施領域,通過轉租第三方的數據中心,以多云戰略和微軟、亞馬遜、谷歌等主要云供應商爭奪客戶。同時,甲骨文與美國政府關系密切,參與了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項目。
今年9月,甲骨文公布截至8月31日的2026財年第一財季業績,稱公司的剩余履約義務(RPO,客戶已簽約但尚未計入收入的合同)金額已經在本財季達到455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四倍,預計RPO有望在未來幾個月超過5000億美元。
有分析指出,甲骨文旗下英偉達云業務的低毛利率體現出了AI基礎設施產業的資本密集型本質。美國投資研究公司Zacks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甲骨文的多云戰略為公司的長期增長提供了強力催化劑,為了保持這一勢頭,甲骨文正在大力投資。然而,從估值角度來看,甲骨文似乎被高估了,其未來12個月的預期市盈率達到了40倍,高于行業平均的34倍。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雖然早期匯報表現疲軟,但甲骨文的毛利率會在未來上升。例如,華爾街知名資管機構古根海姆(Guggenheim)的分析師指出,由于初期利潤率較低,甲骨文的AI云業務面臨巨大的短期盈利壓力,需要依賴長期規模效益來提升財務表現,預計其長期毛利率不會低于25%。
基于相似的理由,英偉達CEO黃仁勛也對甲骨文的未來表現持有信心。黃仁勛表示:“當你首次推出一項新技術時,起初很可能賺不到錢。但從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來看,它將產生可觀的利潤。對于甲骨文來說,管理英偉達的系統并不容易……你必須構建基礎設施、提供電力和冷卻系統,然后還要運營這些系統。”
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在X(原推特)平臺上發文表示,英偉達最新的Blackwell/GB200 NVL72芯片才剛推出并準備上線,目前可供租賃的算力仍然有限,甲骨文相關業務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從Hopper架構向Blackwell架構過渡的初期成本較高。如果將利潤的計算條件改為“少量新款+大量舊款”或“僅大量舊款”的英偉達芯片租賃業務,結果就會不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末,甲骨文突然宣布換帥,提拔其云基礎設施總裁克萊·馬古伊爾克(Clay Magouyrk)和行業總裁邁克·西西里亞(Mike Sicilia)為聯席CEO。連續擔任了11年CEO的薩弗拉·卡茲(Safra Catz)被任命為公司董事會副主席。
此外,甲骨文即將于10月16日舉辦財務分析師日,有望進一步介紹其提升AI云利潤率的詳細策略以及公司的長期盈利前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