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讀懂疼痛背后的真正需求,照亮生命最后的歸途|醫學的溫度
作為疼痛科的護理人員,見過太多被疼痛吞噬的生命。尤其是終末期癌癥患者,他們的痛苦往往超出常人想象——那不是偶爾的刺痛,而是如潮水般連綿不絕、足以摧毀意志的折磨。
當92歲的李爺爺住進我們疼痛科的病房,他頸肩部的劇痛與眼中的絕望,再次讓我們深刻意識到:我們治療的不僅是疼痛,更是在守護生命最后的尊嚴。
第一次見到李爺爺時,他坐在輪椅上,來到上海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主任陳輝的門診。李爺爺是一名肺癌晚期患者,癌細胞已經全身擴散,劇烈的頸肩部疼痛正是癌癥轉移瘤所致。身形消瘦的他,幾乎撐不起身上的衣服,而他的子女也是年近古稀,在一旁攙扶著老人,臉上滿是疲憊與焦慮。
在過去幾個月間,子女帶著老人持續輾轉于養老院與醫院之間,路途的顛簸、醫院的嘈雜、漫長的等待,每一次出行都耗盡老人本就所剩無幾的體力。持續存在的劇烈疼痛,一點點蠶食著他的精力與希望,幾乎將這位老人的身心徹底拖垮。
陳輝幫李爺爺進行了一次疼痛評分:8分,屬于重度疼痛。加之器官功能減退,口服大劑量藥物副作用較大,為了幫老人進一步減輕痛苦,陳輝考慮進一步優化鎮痛方案,將李爺爺收治入院。
考慮到李爺爺高齡、病情復雜且疼痛劇烈,陳輝迅速協調相關科室,加快完成各項檢驗檢查,并組織了多學科專家(MDT)會診。綜合各方意見后,團隊決定為李爺爺實施鞘內鎮痛泵植入手術。
2025年5月30日,在局部麻醉下,手術僅用40多分鐘就順利完成。回到病房后,李爺爺的疼痛當即緩解了70%,終于能夠躺下睡覺了。術后第一天早晨,當陳輝來到床邊詢問老人身體情況時,從老人的面容中,我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絲絲欣慰。
“以前疼得厲害的時候,真的不想活了。現在不一樣了,疼的時候按一下小按鈕,立馬就能緩解,舒服多了,終于睡了一個安穩覺。”李爺爺的聲音雖輕,卻透著許久未有的平靜與從容,老人口中的“小按鈕”,可以將止痛藥物輸注進體內,不僅緩解了疼痛,更給了他重新面對生活的希望。
術后,老人的疼痛迅速得到了緩解,但老人出院后,如何維持治療、補充鎮痛泵的藥液、減少往返醫院的麻煩,又如何進行傷口護理等,成為橫亙在李爺爺和子女面前的又一座“大山”。
幸運的是,這樣的困境正在被打破。就在此前,我們醫院與附近的臨汾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攜手,通過專家定期下沉社區教學、開通“24小時疼痛熱線”、建立“定期聯合查房”制度等措施,開啟了一場溫暖的接力。
出院前,上海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團隊為李爺爺制定了詳細的居家鎮痛方案,并把所有信息實時同步至社區端。這樣,李爺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安寧療護病房就能得到專業的疼痛評估、藥盒更換、參數調節等服務,不再必須奔波至醫院,實現了從醫院到居家的全周期疼痛管理。
在臨汾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休養的日子里,每周我們都會去看看李爺爺,細致地評估他的疼痛程度、傷口情況、進食狀況、睡眠質量和情緒變化等,我們也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護士長楊霜霜持續保持溝通,及時反饋李爺爺的情況,幫助他得到最好的照護。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手把手指導他的家人如何從老人微蹙的眉間,抑或是無意識握緊的拳頭中,讀懂疼痛的信號。

上海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護理團隊前往臨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患者李爺爺開展專業的護理。陳珍珍 供圖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系列關懷舉措也一度打動了老人和他的家人,這是醫療手段之外另一種減輕身體疼痛的方式,但意義卻很深遠。
志愿者趙小敏發現,李爺爺聽到古典音樂時眼神會微微發亮,便特地帶來小巧的音箱,當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在房間里流淌時,老人輕輕閉上雙眼,枯瘦的手指在扶手上跟著節拍輕輕叩動——那一刻,病痛悄然退場,只剩下音樂包裹的寧靜與尊嚴。
還有社工趙文薔,每周雷打不動地抽出兩個下午,陪著李爺爺一頁一頁翻看那本泛黃的老相冊。我們看到老人用顫抖的手,指著照片里那個穿著工裝服的青年時的自己,時光仿佛在故事中重新閃爍出青春的光芒。
這些細節,或許在有些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對終末期患者而言,卻是對抗孤獨與恐懼的力量。我們治療的不僅是他們的身體疼痛,更是他們心理上的“疼痛”——那種對死亡的恐懼、對生活的絕望。當音樂響起、故事流淌時,他們感受到的是被尊重、被關愛,是生命依然有溫度、有意義。
在那里,時常可以看到李爺爺眼里的光以及臉上的笑容;在那里,疼痛管理不再只是機械地調節鎮痛泵參數,更是一場走進另一個生命的溫暖實踐。對于李爺爺來說,人生的最后時光不再只有疼痛與輾轉。在醫院與社區的接力守護下,他在音樂、陪伴與專業照護中,找回了生命的安寧。
李爺爺的故事只是我們開展居家鎮痛工作的一個縮影。目前,這種院間接力、分層協作的居家鎮痛模式已經覆蓋了上海市虹口區的8個社區,并正在向其他社區延伸,為百余例癌痛患者帶去了溫暖與希望。
未來,我們還計劃引入人工智能輔助評估系統,通過智能設備實時監測患者狀況并自動化給出反饋,實現更加精準、更加及時、更加個體化的疼痛管理,讓每一位終末期患者都能在無痛苦、舒適、有尊嚴的環境中,走完最后一程。
從事護理工作多年,我也始終堅信:醫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充滿溫度的藝術。我們手中的手術刀、注射器,不僅能治療身體的疾病,更能撫慰心靈的創傷。對于終末期患者來說,治愈已經成為奢望,但我們依然可以用專業的技術、溫暖的關懷,為他們驅散疼痛的陰霾,照亮生命最后的歸途。這不僅是我們的職責,更是我們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與敬畏。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整理修改)

陳珍珍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專科護理組長、主管護師,擔任中國抗癌協會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虹口區醫學會安寧療護專業委員會委員,曾獲得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好護士”榮譽稱號,專業擅長多維度的疼痛評估、疼痛相關的健康宣教、鎮痛泵的維護、傷口護理、居家鎮痛的管理等。

章美玲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專科護士、主管護師,從事護理工作14年,曾多次獲得院優質服務先進個人獎,優秀工作者,優質護理明星,最受病人滿意的護士等稱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