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白塞病發作與情緒有關?3個 “情緒調節法”,幫你減少不適頻次,比吃藥更易堅持
在白塞病的日常調理中,多數人會優先關注飲食、用藥或作息,卻容易忽略一個隱形影響因素 —— 情緒。不少患者反饋,情緒波動大時,口腔潰瘍、皮膚紅斑等癥狀會更頻繁出現;而心態平和的階段,不適發作次數明顯減少。這種關聯并非偶然,從生理邏輯到臨床觀察,都能找到情緒與白塞病發作的潛在聯系,而科學的情緒調節,也能成為輔助改善的實用手段。
從現代醫學視角來看,情緒與免疫系統存在緊密互動。當人處于焦慮、緊張、煩躁等負面情緒中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皮質醇等應激激素,這些激素長期處于高水平,會抑制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而白塞病作為一種與免疫相關的慢性疾病,免疫系統的失衡本就是癥狀發作的重要誘因。情緒引發的免疫紊亂,相當于為癥狀發作 “推波助瀾”,可能導致口腔潰瘍難愈合、關節不適加重,甚至誘發新的癥狀。

從中醫角度分析,“怒傷肝”“思傷脾”,長期負面情緒易導致肝氣郁結、脾胃失調,而中醫認為白塞病的發生常與 “濕熱內蘊”“氣血不暢” 相關。情緒不暢引發的臟腑功能紊亂,會進一步加重體內的失衡狀態,使得癥狀反復。無論是現代醫學還是傳統中醫,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情緒對自塞病發作的影響,這也讓情緒調節成為日常調理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相較于藥物調理,情緒調節無需依賴外部干預,且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長期堅持的難度更低。這里分享 3 個簡單易操作的情緒調節方法,適合白塞病患者日常練習,幫助穩定心態、減少不適發作。
第一個方法是 “5 分鐘呼吸錨定法”。當感到情緒焦慮或煩躁時,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腰背挺直,閉上眼睛。用鼻子緩慢吸氣 4 秒,感受空氣進入鼻腔、充盈肺部的過程;然后屏住呼吸 2 秒,讓氣息在體內短暫停留;再用嘴巴緩慢呼氣 6 秒,感受身體的放松。重復這個過程 5 分鐘,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能快速切斷負面情緒的 “思維循環”,讓心態恢復平靜。這種方法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在工作間隙、癥狀發作時都能使用,幫助及時緩解情緒壓力。

第二個方法是 “情緒日記梳理法”。準備一個筆記本,每天花 10 分鐘記錄當天的情緒變化:比如 “今天因為工作壓力大感到焦慮,下午出現了輕微口腔潰瘍”“晚上和家人聊天后心情放松,睡前沒有明顯不適”。通過記錄,既能清晰看到情緒與癥狀的關聯,也能找到引發負面情緒的具體原因 —— 可能是工作壓力、人際關系,或是對病情的擔憂。找到根源后,就能針對性地調整,比如減少過度勞累、主動與家人溝通,從源頭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
第三個方法是 “低強度興趣轉移法”。當負面情緒襲來時,及時用低強度的興趣活動轉移注意力,比如聽舒緩的音樂、看輕松的散文、做簡單的手工(如折紙、拼圖),或是在室內緩慢散步。選擇低強度活動,是為了避免身體過度消耗,同時讓大腦從負面情緒中抽離。比如在口腔潰瘍發作、情緒煩躁時,聽一首輕柔的鋼琴曲,跟著節奏輕輕哼唱,能在緩解情緒的同時,減少對癥狀的過度關注,避免因焦慮加重不適感。

需要注意的是,情緒調節并非 “治療手段”,而是輔助改善日常狀態的方法,不能替代專業的醫療干預。但長期堅持情緒調節,能幫助穩定身體的免疫狀態和臟腑功能,減少因情緒波動引發的癥狀發作,讓整體調理更順暢。對于白塞病患者而言,日常調理本就是 “細水長流” 的過程,情緒調節這種簡單、易堅持的方式,或許能成為長期調理中 “性價比最高” 的助力之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