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文化講座|家書里的家國情懷:我們的叔(舅)公梁漱溟
上海|時代的回聲:回望張樂平和“上海漫畫”
時間:10月3日(周五)15:00
地點:浦東新區上南路205號中華藝術宮41米層展廳
主講人:張慰軍(張樂平之子)
看上海美術館的“上海現代”展覽,怎能錯過“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的經典作品?本次導賞活動尤為珍貴,我們邀請到張樂平先生之子張慰軍先生親臨現場。他將以家人的獨特視角,分享父親創作背后的溫情故事與時代背景,為您講述一個書本之外、有血有肉的藝術大師,以及“上海漫畫”的繽紛世界。

上海|《周易》:中華文明的密碼
時間:10月4日(周六)14: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谷繼明(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哲學系主任、教授)
《易》是中華文明的起始,也是中國哲學的源頭。從廣義的《易》,到《周易》,恰恰是中華文明早期不斷演進的過程。“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本次講座,探討作為文明開端的《易》與成為群經之首的《周易》之間的關系,并對易與天道的關系作一定深入淺出的講解,揭示其作為中華文明的密碼。

上海|方寸之間的淵雅娟秀和森然法度——《羅啟程印存》新書發布會
時間:10月4日(周六)15:00-17: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24號藝術書坊三樓
嘉賓:羅剛(篆刻家)、莊藝嶺(畫家)、王金聲(《海派》雜志編委)、邵琦(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等
清末民初,開埠后的上海以海納百川之態迅速崛起,海上印壇也秉承開放之風氣,吸引了全國各地大量優秀印人蜂擁而至,大批出類拔萃又個性獨特的印家駐守留連于此。進入當代,亦產生多位既具深厚功力又不乏創新的杰出印家。上海書店出版社曾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他們分別出版個人印選。現今,深得傳承的印壇正當年的一代,繼承優秀傳統又有自我面貌,是引領海派印壇的又一群佼佼者,羅啟程便是其中一位。10月4日下午,他將攜新書《羅啟程印存》做客藝術書坊,并將與莊藝嶺、王金聲、邵琦、蘇小松、錢文忠、周佩軍、邵仄炯七位嘉賓,共話篆刻藝術,以及這一中國傳統視覺文化瑰寶的傳承歷史和發展趨勢。

上海|教育如何抵抗內卷與碎片化,守護兒童的自然節奏與內在聲音——《日有所誦》分享會
時間:10月5日(周日)14:00-15:30
地點:楊浦區政學路158號內鋪位B110號朵云書院·復旦管院店
主講人:劉美文(上海教育出版社美文工作室負責人、兒童閱讀推廣人)
《禮記》有言:“溫柔敦厚,詩教也。”詩歌不僅是文字的藝術,更是心靈的滋養。正如一生致力于傳播詩詞智慧的葉嘉瑩先生所說:“中國古典詩歌可以讓人心不死。”今天,我們如何讓詩歌教育真正走進孩子的生命?10月5日,上海教育出版社美文工作室負責人劉美文將與大家分享《日有所誦》,帶家長和孩子一起,用詩歌與母語、與內心、與世界對話,守護孩子的自然節奏與內在聲音。
上海|聲動摩登:時代曲在上海(1926-1951)
時間:10月5日(周日)14:00
地點:浦東新區上南路205號中華藝術宮0米多功能廳
主講人:王莫之(作家、樂評人)
如果“上海現代”是一部電影,它的背景音樂會是什么?青年作家、樂評人王莫之將為我們拉開帷幕,帶來一場關于“時代曲”的專題講座。從周璇到白光,從《夜上海》到《玫瑰玫瑰我愛你》,讓我們一起聆聽老上海的城市心跳,感受那些早已融入城市肌理的摩登旋律。

上海|《旌旗在望》新書分享
時間:10月8日(周三)14:00-15:30
地點:楊浦區長海路366號楊浦區圖書館2樓影視廳
嘉賓:李憶廬(上海市檔案館黨史學者)、張曉棟(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編輯部主任)
1921-1933年中共中央在上海時期,在上海參加革命的第一代共產黨人具有很高的政治文化素養,他們深入工廠做工,巧設秘密聯絡點,組織機構用化名,出版革命書籍和報刊等。抗戰時期,上海先后輸送到新四軍的各類人員共有2萬余人,有力地充實了新四軍的人力資源。本場講座中,《旌旗在望》的作者李憶廬將通過真實的史料,再現革命的歷史現場,讓讀者感受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力量,感悟立體豐富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力量的蒼莽蘊籍。講座之后,李憶廬、《紅色弄堂》作者張曉棟以及兩本書的責任編輯將展開三方對談,共探革命歷史的深層價值。

上海|絲綢之路不在紙上,在腳下
時間:10月8日(周三)15:00-16: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65號上海書城6樓
主講人:侯楊方(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絲綢之路作為文明交流之路的真正魅力——它絕非只有眼前看到的“大漠黃沙”與風光。本次分享中,我們將跟隨侯楊方教授的腳步,去厘清“絲綢之路”這一概念的本源,從古典地理學的角度出發,真切探訪多條絲綢之路經典路線,歷數敦煌、陽關、玉門關、蔥嶺、鐵門等重要地標,從而跨越千年時空,感受多種文明交融,與數千年來往來絲綢之路上的前行者重逢。

上海|媽媽真的愛我嗎——《水在島中央》分享會
時間:10月8日(周三)15:00-17: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620號百新書局一樓展區
嘉賓:江曄(上海文藝出版社原創文學出版中心主任、作家)、三三(作家)
在養老院將被“兒童院”取代的傳言中,一座名為“空島”的爭議之地浮出水面。青年作家李停在首部長篇新作《水在島中央》中,深入探討了幾種不同類型母親的困境,以獨特的老年視角、細膩的心理描寫,揭開了一個關于愛與不理解、犧牲與遺憾的動人故事。10月8日下午,本書責編江曄與作家三三將與讀者們聊聊愛與理解之間,《水在島中央》中的母女困境與救贖。
杭州|了不起的小孩,了不起的大人!——蔣莉《輕松養育:了不起的 0-6 歲》新書分享會
時間:10月7日(周二)15:00
地點:西湖區北山街32號保俶塔前山路8號純真年代書吧
嘉賓:蔣莉(浙江省教育督學、浙江省新思維教科院院長、崇文小學創校校長)、邊玉芳(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楊詠梅(《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創辦人)、俞國娣(杭州市余杭區理想教育集團總校長)
《輕松養育:了不起的0-6歲》是蔣莉老師階段性的研究總結,蔣莉老師是崇文小學的創校校長、浙江省教育督學,是一位非常資深的教育前輩,近年來她專注于0-8歲兒童行為心理發展的研究。10月7日下午,蔣莉老師邀請了與她同樣資深的教育大咖——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浙江省特級教師、理想教育集團總校長俞國娣——做客寶石山,與0-8歲的孩子家長們談談兒童教育的那些事。

杭州|巴特勒新書分享會——誰在害怕性別
時間:10月8日(周三)14:00-17:00
地點:蕭山區市心北路2000號歸谷國際中心1F普通讀者書店
嘉賓:子蘭(讀者)、Alexis(讀者)、夢夢(讀者)
朱迪斯·巴特勒,這位當代性別議題最具爭議的思想家,始終身處輿論的風暴中心。作為朱迪斯·巴特勒首部面向大眾的通俗作品,《誰在害怕性別》跳出了以往學術寫作的晦澀框架,成為ta回應所有爭議的有力發聲。本次講座希望可以為大家理清一些ta的思想內核以及本書討論的內容。
長沙|好玩的大師:我的外公趙元任
時間:10月4日(周六)16:00-18:00
地點:開福區建湘路270號止間書店·中西餐
主講人:黃家林(中南大學教授)
趙元任是一位語言學大師,同時也是作曲家、翻譯家、科普先行者,是一個終生追求真理,最能接受新科學、新觀念、新工具的人文學者;在充滿探索精神的一生中,他總是用好奇和好玩兒的心態從事研究,涉及了包括數學、哲學、物理學、心理學、天文學、音樂、語言學、戲劇、攝影在內的諸多領域。而終生喜愛攝影的他,留下了近一個世紀的上萬張影像資料,記錄了他治學的一生,也為中國近代學術史留下了生動的視覺記錄。10月4日,止間書店邀請到趙氏后人黃家林教授,以海量老照片的方式,和我們分享“好玩兒的大師:我的外公趙元任”。
長沙|家書里的家國情懷:我們的叔(舅)公梁漱溟
時間:10月5日(周日)16:00-18:00
地點:開福區建湘路270號止間書店·中西餐
嘉賓:梁曉新(長沙市工業泵總廠退休工人)、李自強(長沙市飲食公司退休工人)
1938年,梁漱溟先生前往延安訪晤毛澤東主席,主席開口一句話就問他:梁先生,究竟你是湖南人呢,還是廣西人呢?在主席看來,北京梁家一直說自己籍貫廣西,但何以梁先生的族兄辟園先生又是主席湘潭同鄉呢?20年后,漱溟先生在給湖南省志編纂委員會的信中,專門回顧了此事。漱溟先生1958年這封信,主要是為了提請省上修志時對“辟園兄”和“華昌公司”的重視。信里提到的“辟園兄”,就是梁煥奎。梁煥奎,字辟園,號青郊,25歲中舉,27歲入仕,辦礦辦廠,辦到世界第一;辦留學、辦師范、辦高等實業、辦學堂、辦圖書館,不少事業,全國第一。而這背后,是28歲上喪父后奉養祖母、母親和撫育兄弟姐妹八人的大哥、大家長,是后來漱溟先生所說的“中國式書生”。10月5日,止間書店邀請到梁氏后人梁曉新、李自強伉儷,以長沙梁氏家存書札的方式,和我們分享“家書里的家國情懷:我們的叔(舅)公梁漱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