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法源寺》上海創(chuàng)造現(xiàn)象級熱度,奚美娟田沁鑫共話合作
9月30日,可以容納2500位觀眾的上海前灘31劇院座無虛席,在觀眾熱烈依舊的歡呼和掌聲中,連續(xù)演出5場的話劇《北京法源寺》落下了大幕。時隔8年再度來滬,《北京法源寺》以自己十年的口碑,在上海再次創(chuàng)造了現(xiàn)象級的熱度。不僅5場超12000張票全部售罄,而且前3輪開票都是秒罄,其中最快一次52秒內就一票不剩,可謂創(chuàng)造了話劇開票歷史上的一個紀錄,真正一票難求。

《北京法源寺》上海首演謝幕合影
隨著《北京法源寺》結束上海5場演出,中國國家話劇院與黃浦文旅合作推出的“2025國話·上海演出季”也正式落下帷幕。從7月至9月,演藝大世界核心區(qū)域連續(xù)呈現(xiàn)了《四世同堂》《鼓樓那些事兒》《大宅門》《直播開國大典》《北京法源寺》5部國話佳作,共16場演出,上座率達到97.8%,共有近2.5萬名觀眾走進劇場,顯示了國家級院團的藝術號召力。

“2025國話·上海演出季”專家研討論壇在上海報業(yè)集團大廈舉行
在上海演出間隙,由中國國家話劇院、文匯報社、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上海黃浦文旅集團共同主辦的“2025國話·上海演出季”專家研討論壇也于9月28日在上海報業(yè)集團大廈舉行。國家話劇院院長、導演田沁鑫和《北京法源寺》劇組的演員奚美娟、周杰、賈一平也都來到現(xiàn)場,和眾多專家齊聚一堂。這是京滬兩地戲劇文化界的一次交流,田沁鑫、奚美娟等京滬藝術家在一起回望了彼此的合作和碰撞,也探討了“中國式演劇觀”等專業(yè)深度話題。
奚美娟:十年合作,不僅有友誼和敬意,還有觀念的碰撞和融合
“我必須要把我的身份第一次強調一下,我是國家話劇院《北京法源寺》劇組的特邀演員,我自己的單位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也是前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
論壇上,上海市文聯(lián)主席奚美娟以這樣一句自我介紹做了開場白。作為《北京法源寺》中慈禧的扮演者,奚美娟在這一次上海演出和研討會上交織著多重身份,這讓她感慨此次演出京滬聯(lián)手的特別意義,更聯(lián)想起曾經北京和上海兩地戲劇界合作的往事。
“我想到黃佐臨先生,曾經到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排過《伽利略》。傳統(tǒng)上,北京、上海的國家院團經常有一些合作,黃先生是作為導演過去,而我這次是因為跟田導的一種淵源,參與了這個劇組。”

奚美娟
奚美娟和田沁鑫的淵源始于1993年,當時的北京國際小劇場展演,奚美娟演出《留守女士》,還在中戲導演系做學生的田沁鑫逃課來看這個戲。當時田沁鑫就想,將來要跟這個女演員合作。
奚美娟說,2015年3月,她接到了田沁鑫的電話,邀請她來參加《北京法源寺》,而慈禧是這部劇第一個定下的角色。“我們自那個淵源之后就成了朋友,當時的朋友有點君子之交淡如水,她每次來上海演出,基本都會邀請我看她的戲,我們倆就認識了。但有幸參與了田導的《北京法源寺》,是真正合作的開始。也是一次京滬戲劇界的合作。”

《北京法源寺》劇照
在和《北京法源寺》結緣之后,奚美娟陪伴這個劇整整10年,這部劇也成為她這10年間最重要的一部舞臺劇作品。談及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奚美娟有頗多藝術上的思考。她說,“這部戲對演員綜合能力是一種非常大的考驗。我們以前是演現(xiàn)實主義、學現(xiàn)實主義的表演,學斯坦尼出身的。我們遇到了田導這樣一部戲,包括田導是這樣一個獨特的導演,我們怎么用我們所學到的東西去呈現(xiàn)?”
“十年來,逐漸體會到中國戲劇的表達,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與田導一起工作的過程,互相尊重與重新發(fā)現(xiàn)了各自的風格特點,還有彼此的敬意。這十年通過合作,產生了不光是友誼,還有彼此的敬意,以及觀念的碰撞和融合。”
奚美娟最后感慨,田導是非常重視觀演關系的導演,“我認為《北京法源寺》在田導的演劇方式、體現(xiàn)呈現(xiàn)方式總體的推動下,呈現(xiàn)成為今天這個樣式,和觀眾全方位形成了融合的密切的觀演關系,這是特別讓人開心和感動的。”
田沁鑫:上海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希望把更多中國戲演到上海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導演田沁鑫回望了自己和上海的不解之緣,并感慨,“我一直把上海當作我的第二故鄉(xiāng)。”

田沁鑫
對于時隔5年重啟“國話·上海演出季”,并和黃浦文旅深度合作,田沁鑫說,“我們再度回歸上海,國家話劇院進行充分準備,拿出了5部大戲,百年跨度,用五部戲去了解中國百年的奮斗史。我們對上海充滿著敬意。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國家話劇院要做文藝方面的貢獻。助力演藝之都的發(fā)展,我們是在所不辭,也義不容辭。希望2026年有更好的劇目演到上海來。”
談及此次來滬包括《北京法源寺》在內的幾臺劇目,田沁鑫再度說起了她提出的“中國式演劇觀”,“五千年文明的大國,我們如何昂揚和自信地講述好中國故事?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國際大藝術節(jié)、戲劇節(jié)上,中國還是缺席的,我們國家話劇院有文化責任創(chuàng)造中國故事。我們還在實驗探索過程中,需要優(yōu)秀的演員能夠理解這樣一份認識,共同完成這個理論構建。”
田沁鑫還說,“即便我們做現(xiàn)代戲,也要一看就是中國人在做戲。我們要把這些作品不斷演過來,和上海共同探討。”
《北京法源寺》劇照
此次國家話劇院的幾部作品,尤其是受到觀眾追捧喜愛的《北京法源寺》,引發(fā)了很多專家的深度探討。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認為,《北京法源寺》是21世紀原創(chuàng)的新經典。“10年前我看了《北京法源寺》,當時我激動無比,可以說10年以后我去現(xiàn)場看,這種沖擊、這種感染,沒有任何絲毫的減弱,經過10年時間的洗練、淘汰,依然保持了它初始的魅力,我可以斷言它可以作為21世紀中國話劇的一部經典保留下來。”
《北京法源寺》劇照
在研討會上,毛時安提出,“我們身處一個比較輕飄的時代,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還需不需要嚴肅戲劇?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離嚴肅越來越遠,越來越不喜歡嚴肅。而在這個時候,田沁鑫以她的嚴肅戲劇贏得了尊嚴和尊崇,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文化現(xiàn)象。”
毛時安感慨于2500人的劇場觀眾滿坑滿谷。“國家隊是干什么的?國家隊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民營院團,一般的地方級的院團,要有示范性,要有自己的藝術探索,要有自己的思考。這次國話以兵強馬壯、軍旗招展大展示,再次以嚴肅戲劇贏得了上海的觀眾,征服了上海的觀眾。”

《北京法源寺》上海演出現(xiàn)場,2500人劇場座無虛席
黃浦文旅集團總經理夏鋒介紹,本次演出季是國家級文化資源與地方文化集團深度融合的實踐,實現(xiàn)了市場叫座、觀眾叫好;文旅賦能、商旅聯(lián)動。而演出季落幕之后,緊隨其后的“CNT現(xiàn)場”高清戲劇展映季將讓優(yōu)秀舞臺作品突破時空界限,以數字形式延續(xù)舞臺生命力,包括《青蛇》《生死場》《趙氏孤兒》《狂飆》等9部佳作將在上海上映,為文化消費注入新生態(tài)。

高清戲劇展映季將在國慶期間持續(xù)
田沁鑫表示:“未來幾年,國話·上海演出季會持續(xù)舉辦,這是我們的決心,也是和上海的約定。國家話劇院還計劃與黃浦區(qū)共同打造青年導演創(chuàng)作扶持計劃第四季,期待青年導演們的參與,也期待更多戲劇觀眾支持青年創(chuàng)作群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