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臨港首家CVC基金落地,尹志堯談集成電路科創投資:產業資源才是助推器
臨港新片區首家CVC(企業風險投資基金)落地。
9月29日下午,上海智微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智微資本”)首期基金慶立儀式暨產業生態合作共建交流會在上海臨港舉行。智微資本首期規模15億元的“智微攀峰基金”正式亮相,該專業化基金步入實質性投資階段,聚焦半導體、泛半導體及戰略新興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智微資本是由國產半導體設備龍頭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微公司”,688012.SH)戰略發起并參與出資設立的投資平臺。該公司今年2月成立于臨港新片區,中微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微臨港持股45%,實際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董事兼總經理劉曉宇系中微公司第二屆董事會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
“智微將是未來中微產業外延擴張的重要投資平臺,聚焦中微關注的集成電路高端設備、泛半導體及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在這里我們能為被投的企業提供技術、資源、生態三個方面的支持。”中微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尹志堯在現場表示。

9月29日下午,智微資本首期規模15億元的“智微攀峰基金”正式亮相,該專業化基金步入實質性投資階段,聚焦半導體、泛半導體及戰略新興領域。圖 澎湃新聞記者賀梨萍
實際上,此前的6月10日晚間,中微公司即公告披露,中微臨港擬與智微資本及其他投資人共同出資發起設立上海智微攀峰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基金募資規模暫定人民幣15億元,由智微資本作為管理人、普通合伙人、執行事務合伙人發起設立,智微資本擬認繳出資人民幣1500萬元,預計占該基金募資規模的1%。中微臨港作為有限合伙人擬以自有資金認繳出資不超過人民幣7.35 億元,預計占該基金募資規模不超過49%。
一周前的9月22日晚間,中微公司披露進展,上海智微攀峰創業投資合伙企業 (有限合伙) 已完成工商登記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所有合伙人已完成第一期出資。
尹志堯提到,過去5年,中微以產業投資者的身份投資超過了20億元,培育了幾十家產業鏈企業,其中8家已上市,3家正在申請上市。其強調,投資后中微的技術人員一起參與產品的定義和迭代,開放中微的設備測試平臺,幫助對接下游客戶,“我們始終認為對科創企業的投資,資本只是敲門磚,產業資源才是助推器。”
其同時強調,當前地緣政治愈加激烈,而中國半導體產業又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我們看到,一方面部分的高端設備、核心零部件等‘卡脖子’領域仍需加緊突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又對半導體產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儀式現場,中微公司、國君創新投、上海科創集團、孚騰資本、策源資本、光谷產投、增城產投、中銀國際投資、合肥建投資本、上海科創基金、鎮海產投,作為智微攀峰基金出資方與智微資本進行了出資簽約。此外,智微資本與中保投資公司、上海科創集團、國泰海通、中信證券、中金公司現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各方未來將圍繞項目產業賦能、生態共建等方面展開多層次合作,攜手構建覆蓋半導體全鏈條的協同投資生態。
中微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開發和提供等離子體刻蝕、化學薄膜、量檢測等微觀加工所需的高端關鍵設備。公司在過去14年保持營業收入年均增長大于35 %。在2024年比2023年年銷售增長44.7 %的基礎上,該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比增長43.9 %,達到49.61億元。
尹志堯近日也公開提到,目前公司的三十多種設備已經覆蓋半導體高端設備的25%到30%,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公司計劃通過有機生長和外延擴展,逐步覆蓋半導體高端設備的50%到60%,發展成為平臺型的集團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8月,中微公司臨港產業化基地正式啟用。該基地的啟用,將為中微各類設備生產提供強有力的產能保障,助力中微在全球集成電路設備市場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此前的2021年,中微正式啟動了中微臨港產業化基地、中微臨港總部和研發基地的建設,其中中微臨港產業化基地項目總投資16.7億元,為中微最大的生產制造基地。
而在臨港新片區的主導產業中,集成電路絕對是核心組成。發展至今,臨港新片區已成為國家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和科技創新高地,2020年10月正式揭牌的東方芯港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基地目前也已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度最高、產業規模最大、產業創新力最強的基地。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最新介紹,新片區集成電路企業從最初2019年的3家增長至目前超過300家,產業規模從5億元躍升至500億元,并在各個環節匯聚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龍頭企業,如裝備領域的中微、拓荊,晶圓制造領域的中芯、積塔,封測領域的長電、盛合晶微,材料板塊的新昇、天岳,設計領域的寒武紀、燧原等等。
“如今,臨港已初步形成覆蓋裝備、制造、材料、封測、設計全產業鏈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可以說,‘上下樓即上下游、產業園即產業鏈’,一家集成電路企業不出臨港,就能高效對接上下游資源。”
實際上,早在10年前,被譽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教父”的張汝京就受邀在臨港創辦了新昇半導體。2021年,尹志堯帶領的中微在臨港正式啟動中微臨港產業化基地、中微臨港總部和研發基地的建設。在2024年8月的東方芯港五周年大會上,吳曉華曾尤其提到,“沒有張汝京、尹志堯等人及所率領公司的選擇,就沒有臨港集成電路產業的今天。”

臨港新片區已初步形成覆蓋裝備、制造、材料、封測、設計全產業鏈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圖 澎湃新聞記者賀梨萍
其在此次的現場表示,臨港正在朝著打造世界級集成電路產業高地邁進,目前可以為集成電路企業量身定做四點:一是利用產業鏈空間集聚的優勢,幫助企業實現最低的溝通對接成本、物流運輸成本;二是建設更多設計類、測試類、量測類公共服務平臺,幫助企業降低研發生產成本;三是利用上下游采購補貼政策,助力更多中小企業切入龍頭企業供應鏈;四是利用臨港在跨境金融、融資租賃、共保體等金融領域的優勢,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開展跨境業務、提升抗風險能力。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處長李向聰在接受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新創業需要一個鏈條,這個鏈條首先就需要龍頭企業來牽頭打造產業生態。智微攀峰基金是臨港第一個CVC基金,“龍頭企業左手做CVC進行投資,右手給一些訂單,那么政府就可以打造一個非常好的創業平臺。”
李向聰補充強調,集成電路設備中很多零部件,特別在先進制程領域,“國產替代還是比較少的,這就意味著還有著龐大的機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