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希望今年是雷軍最后一次年度演講

圖源:“雷軍”公眾號
小米高端化,需要“改變”雷軍講故事的方式。
這已經是雷軍的第六次個人年度演講,味道還是熟悉的“預制”味:場面依然宏大,流量還是磅礴,故事依舊煽情,雷總的眼角還能隱約看到淚光。
整個演講的敘事基調還是這樣:
經歷過至暗時刻,做過艱難的決定,但最終我們成功了,贏了。我們還要花很多錢做研發,回擊外界對小米的質疑。盡管被黑得很慘,但我們還是要做對標蘋果,這件“漫長且痛苦的事情”。
簡單說就是,我和小米都太難了,但我們努力了,也挺過來了。你們努力,也一樣可以很成功。
可能因為財報好看,小米也躍升到萬億市值高度,雷軍今年還多增加了一“味”情緒。他說,在很多人眼里,小米已經非常非常成功。但是在他內心卻充滿難以言說的焦慮。

圖源:演講直播截圖
“難以言說的焦慮”,這幾個字被做成碩大的海報,放在主舞臺的背屏上,十分醒目。
在前期造勢時,雷軍“真誠”到略顯卑微的說,每次演講,自己都非常緊張,擔心故事講得不好,擔心大家覺得沒意思。這一次和以前一樣,特別的緊張。
他還自問自答,演講不是長項,但為什么要堅持呢?是因為他希望深入地做一次溝通,讓大家了解小米。雷軍也說過,只要大家愿意聽,可以一直講下去。
這個“大家”肯定是篩選過的,愿不愿意聽,結果不重要,絲毫不影響雷軍按照自己的節奏對外“瘋狂”輸出。
這個節奏,“大家”摸得透透的,也將其模塊化:上半場“憶苦思甜”,在遲緩的背景音樂、樸素但精雕過的話術以及職業的語調,營造出和大家交朋友的氛圍,讓“大家”共情他和小米以及小伙伴們的故事。
下半場就是“包餃子”,皮用了幾層功夫,餡兒花了多少心思,對標行業最好的企業,為大家端上一盤“小米”味兒的餃子。
有網友編了段子,雷軍有一個非常牛的技能,就是把一件平平無奇,或者并沒有那么厲害的東西用數字、百分比或者其他的形容詞給描述成超級無敵厲害。
甚至,他的PPT和王家衛的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就像梁朝偉版的葉問,玄妙到不真實。
還有一個段子是對比雷軍講述煮面異同的例子,這是“小駝發布會”式的調侃,小米法務可能還沒有“清剿干凈”,搜一搜,網上還有。
對小米來說,雷軍的講的故事,是企業的來時路,也是個人的來時路,但未免太苦情了一些。最后,其成長底色就像另外一位東北女演員,成為這個賽道的“贏家”,她叫:閆學晶。
雷軍說,除了焦慮,更讓自己疲憊的是網上充斥著各種質疑、批評,甚至是攻擊,“說實話啊,我覺得不少人對小米真的不夠了解,他們對我們有很多固有的偏見。所以網上經常會看到很多話讓你很生氣。比如說,小米就是一家組裝廠,沒啥技術,只會營銷,肯定走不遠等等?!?/p>
按說,小米是自己口中的最年輕的世界五百強,雷軍是年少成名的頂流“霸道總裁”,不能在風口時就說豬都會飛,水逆時就罵小米只會被黑,發牢騷一樣的吐槽吧?
成熟的世界級企業,哪一家不是在風浪中逆水行舟?中國硬核科技企業,也應該更少一點“苦情”和雞湯。
極致的誠懇,是一種示弱,也可能是一種虛偽,還可能是一種情緒“綁架”。
例如,雷軍在演講開始前說,“造車的同時,重啟芯片。同時供兩個孩子上大學,哪來的勇氣?”
這還是一句“訴苦”,也夾帶著功成的傲嬌。
但這句話應該還有下半句,這個勇氣是誰給的?這個誰,可能是他自己,可能是小米團隊,也可能是小米用戶,或者是一些不能說的便利。
但無論是“誰”,都值得一句:謝謝。雷軍沒有說出來,“大家”消化的也只有他的苦情。
和前五年相比,還有多少人吃這一套?沒人統計過。
但熱搜霸榜、金句滿天下以及口碑兩極分化的熱鬧,還是無人能出其左右。劉強東那句,“不要和雷軍比營銷”的含金量急劇上升。
雷軍很努力了,是多數人眼中的勞模,也沒有緋聞。但數年來,都在重復一個模塊化的故事,聽眾們也忍不住給他冠上一個新的稱呼:累總。
他看到這個稱號,可能又會很生氣。但與這兩個質疑相比,他需要穩定一下情緒:
一是,投入那么大,自研玄戒芯片很難,但造出來了,也非常厲害,為什么不用在自家的旗艦手機上。通常情況下,高端化和可控的自研是密切關聯的。這個賬,小米是怎么算的?
另外一個是,雷軍回顧了小米汽車造車歷程,稱“造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非常多”。但整個演講過程中,他對汽車安全只字未提:既未回應過往爭議,也未針對近期召回事件作出進一步回應。
在過去,這套劇本無往不利。但這一次,為什么感覺“不對味”了?
他的年度演講結束后,資本市場也不怎么買賬。小米股價在9月26日,跌了8個點。還有更多人開始學會拿著放大鏡,找小米宣傳海報角落里的小字。
接下來,改名和錨定對標蘋果的小米17系列還會賣得很好,小米汽車還會在流量助推下打破新的記錄,小米的商業版圖還會有新的擴張。
但雷軍為小米高端化吶喊的年度演講,可能只有兩個選擇:“改變”敘事方式繼續講下去,或者今年就是拐點,是他的最后一次年度演講。
這個選擇很關鍵,小米的高端化,不能只靠著情緒以及踩著別人走過的路上升。雷軍需要再做一個艱難的決定:帶領小米走入無人區,切實錘煉出品牌力、產品力和技術力。
目前,在這一點上,小米的新業務很多,聲音很大,但小米的新故事還是很蒼白。
不如就好好告個別吧,希望雷總不要那么苦,不要那么的焦慮,不要真的成了“累總”。即便成為最后一次年度演講,損失的也只是他在舞臺上solo時的聚光燈。相比為他搖旗吶喊的,這不算什么。
我是唐辰同學,關注互聯網科技及商業故事。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唐辰同學」
鈦媒體、36氪、老虎財經熱榜
澎湃新聞2024年最澎湃創作者
老虎財經2024年度優秀專欄
河南日報·頂端新聞2024年度影響力作者
界面新聞優質榜單
老虎財經2024年度優秀專欄
騰訊新聞年度優質熱問答主
2023搜狐新聞年度優質創作者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3年度優秀作者
2023網易新聞年度內容合伙人
界面、36氪、鈦媒體、澎湃、21財經、藍鯨、老虎財經等平臺專欄認證作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