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海尋味之旅開啟,貴陽刺梨、光唇魚等風物亮相熒屏
9月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風物美食文旅節目《尋味山海》,將在總臺CCTV-1綜合頻道18:00檔開播,央視頻客戶端、央視網同步播出。節目將鏡頭深入全球地貌類型最豐富的中國大地,通過探尋不同地理環境中孕育的不同特色風物,溯源山海地理密碼,揭示山川地理對風物美食的深刻塑造,探索食物背后的自然基因與人文故事。這不僅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雙重盛宴,更是一部新時代的地理風物志。

節目海報
首期節目將深入黔中腹地,探訪喀斯特秘境深處的味覺原鄉——貴陽。這片土地雖不靠海、不臨大江,卻萬山來朝、峰叢疊翠,自成天地。節目組將循著山的脈絡、水的流跡,帶領觀眾解讀喀斯特地貌如何塑造出獨特物產與飲食基因——從山間擷取金甲刺梨,于溪流捕獲光唇魚,在枝頭采擷花溪辣椒,再將這一份份自然的饋贈,點化為餐桌上的美味詩篇。
山野有金果,名曰刺梨。它披荊而生、迎光而長,渾身帶刺,卻心懷甘潤。更令人稱奇的是,刺梨的維生素C含量——每百克高達2000毫克以上,約是獼猴桃的10倍,檸檬的100倍,蘋果的500倍,堪稱“維C之王”。小小一顆,便足以滿足人體數日之需。此外,刺梨富含具有抗衰老、防癌功效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這一卓越特性使其在自然界的營養譜系中,樹立起難以逾越的標桿。
清泉藏銀鱗,是為光唇。它們生于清流,棲于石隙,對水質極為苛求,也因此被譽為“淡水魚中的極品”。靈動的光唇魚機敏難捕,當地居民沿襲著古老而智慧的捕魚技藝:簸箕輕攏、石擊驅趕、竹簍圍護。這些傳統之法,不著利器,不傷水系,盡顯人與自然的默契相生。
大地生紅焰,謂之花溪辣椒。貴州對辣椒的記載最早見于清代《黔語》:“椒之種,黔最盛。”辣椒能在此地成為調味主角,源于一場“以辣代鹽”的飲食革命。由于貴州缺鹽且運輸成本極高,先民便以辛辣替代稀缺的咸味。清康熙《思州府志》中“土苗用以代鹽”的記載,正是這場革命的開端,辣椒也由此從一種作物,蛻變為定義本地風味的靈魂。
花溪區凱壩村田間,紅椒垂掛枝頭,日光沉淀辣意,辣椒飽滿如琢,恰似地上寶石。花溪辣椒如一簇躍動的火焰,扎根于喀斯特地貌獨有的富饒黃壤之中。這里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日照超過1200小時——溫潤的水汽與熾烈的陽光在此交織。正是在這般獨特氣候的孕育下,其辣味得以褪去尖銳,變得柔和醇厚,甘甜也愈發濃郁突出,成就了不可復制的風味圖譜。
在貴陽人的巧思中,花溪辣椒可化作百般形態:碾作糊辣椒,是蘸水的點睛之筆;融入牛肉粉湯底,為其注入醇厚靈魂;制成糍粑辣椒,成就辣子雞的香糯底色。從一碟蘸水到一鍋火鍋,花溪辣椒參與著這座城市的每一餐日常,默默定義著貴陽的煙火風味,成為貴陽人味覺記憶里不可或缺的底色。
紅楓湖畔,“山海餐桌”盛啟風物之宴。辣子雞香氣熾烈,襲人肺腑;素瓜豆湯清淡沁心,恰似黔中水韻;陽荷燒辣椒演繹“貴州沙拉”的野性脆爽;刺梨入饌,煨出五花肉的醇厚與回甘;刺梨飲清酸醒脾,一如山間清風;蘸水正是這席間的點睛之筆,萬物皆可蘸;更有“怪嚕魚”翻騰,蒸騰一鍋人間煙火氣。在這場山海與人文交織的盛宴中,我們不僅品味山海的饋贈,更讀懂味道背后山、海、人、味之間天然相承的聯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