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米17 Pro Max影像實測:相機島設計帶來了哪些體驗升級?
9月25日晚,雷軍發布了小米的最新頂級旗艦,小米17 Pro Max。作為“對標”iPhone 17的手機,這一代產品的名字也直接從“16”系列跳到了“17”系列。
盡管近年來,廠商們關注的重點從硬件逐漸轉變成軟件算法,但小米17 Pro Max依然在硬件參數上迎來了一次躍升。作為目前市面上首款已發布的大杯旗艦,這款產品的存在為新一代的手機影像之爭拉開了序幕。
當然,為了承載這套野心勃勃的影像系統,小米17 Pro Max在設計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圖源:小米)
它徹底告別了沿用數代的方圓設計,轉而在機身背部左上角,安置了一塊碩大、規整、充滿秩序感的長方形相機島,類似于iPhone Air/17 Pro的“高臺式DECO設計”。在小雷看來,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外觀迭代,更是一次內部結構為影像性能讓路的宣言。
那么,小米17 Pro Max的影像實力到底如何?雷科技已經體驗這一新機一段時間,接下來就請大伙跟我們一同進入體驗環節吧。
徠卡影像再進化
在深入探討樣張之前,我們還是先快速過一下它的外觀與硬件。
小米17 Pro系列主打的就是一個“破而后立”,這套全新的設計語言,幾乎是完全推倒了前幾代的方案,整機設計專業且冷峻,我們手上這臺“黑色”版本,配合啞光鋁合金中框,質感十足。而那塊巨大的長方形相機模組,幾乎占據了背板上方四分之一的寬度,存在感極強。

(圖源:雷科技)
當然,更重要的是參數,特別是這套徠卡聯合調校的后置影像系統,而其中最大的變化,莫過于這顆用上了LOFIC技術的全新主攝——光影獵人950L。
簡單介紹一下LOFIC是什么,你可以把傳統CMOS的單個像素想象成一個杯子,光線就是水。
當遇到大光比場景時,比如逆光拍人、夜拍霓虹燈,亮處的光線(水)太多,杯子瞬間就滿了,多余的水(高光信息)直接溢出丟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光過曝死白一片”。
而LOFIC技術,相當于在每個像素“杯子”旁邊,都預備了一個“溢流桶”。當杯子快滿的時候,多余的水會自動流進桶里儲存起來。最終成像時,系統會把杯子和桶里的水(信息)都計算在內,從而奇跡般地還原出那些本該丟失的高光細節。

(圖源:雷科技自制)
或許技術細節沒那么好理解,這里我們直接上樣張對比看看。
在室內靠窗這種場景下,由于場景內外光比過大,以往手機要么保證人臉曝光、窗外一片死白,要么保住窗外細節、人臉一片漆黑,而小米17 Pro Max則能輕松做到“我全都要”。

(圖源:雷科技自制)
而從樣張中可以看到,和沒有LOFIC技術的前代產品相比,小米17 Pro Max拍攝的樣張明顯更明亮,窗外天空的層次感和室內人物的細節被較好地兼顧,畫面的動態范圍得到了顯著提升。



(圖源:雷科技自制)
在拍攝夜景時,LOFIC的效果會更顯著。面對錯落復雜的城市燈牌,它能牢牢“鎖住”高光,燈牌上的文字清晰銳利,完全沒有因為過曝而糊成一團,同時暗部的建筑細節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圖源:雷科技自制)
這種對光線的極致控制力,讓被攝主體擁有了獨特的立體感,光影過渡尤為自然,或許正是很多消費者一直在追求的“高級感”。
徠卡影調依然是小雷非常喜歡的風格,在拍攝復雜場景時我會將設置調整到“徠卡生動”模式,來讓畫面增添一些故事感。在它的加持下,小米17 Pro Max能夠比較輕松地拍出一些動人的照片。



(圖源:雷科技自制)
小米17 Pro Max的這顆5X長焦,應該算是三顆鏡頭中可玩性最高的一顆。
這顆三星GN8傳感器,雖然依然稱不上“大底”,但是比起前代產品還是有顯著提升的,搭配上小米獨家的超聚光棱鏡技術,進光量提升30%,讓它在暗光環境下的表現有望超越常規潛望長焦。


(圖源:雷科技自制)
實測下來,以往需要開啟夜景模式才能拍清晰的遠景,現在用這顆長焦在普通模式下就能獲得純凈明亮的畫面,5x焦段所帶來的壓縮感和淺景深能夠讓你把它當作是第二顆主攝來使用,在夜景畫質上幾乎沒有妥協。


(圖源:雷科技自制)
要說還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那就是這顆長焦的底依然不夠大,這導致其最佳拍攝效果就是115mm的原生焦段,更進一步的230mm焦段便會出現較明顯的算法和銳化痕跡,看起來多少有些不自然。

(圖源:雷科技自制)
當然了,拿來拍拍風景肯定是夠用的。


(圖源:雷科技自制)
長焦微距能力,有。盡管小米17 Pro Max的最近對焦距離來到了30cm,但是不管咋說,相較于遮擋光線的主攝微距或是略帶畸變的廣角微距,長焦帶來的淺景深和空間壓縮感,確實能夠更好地突出細節,同時虛化雜亂的背景

(圖源:雷科技自制)
不僅如此,書本紙張的纖維紋理、鍵盤鍵帽上的磨砂質感,在它的微距模式下都能呈現出別樣的景色。這種區別于傳統攝影的構圖思路,極大地拓展了手機攝影的創作邊界。
至于超廣角,基本和前代保持一致。

(圖源:雷科技自制)
自拍的全新體驗
如果說影像是小米17 Pro Max的A面,那么這塊全新的“妙享背屏”,無疑是它最具可玩性和辨識度的B面。
誠然,小米并非首次嘗試背屏,但這一次,它借鑒了自家MIX Flip系列成熟的外屏交互邏輯,并將其適配于傳統旗艦形態,最終呈現出的體驗遠超預期。
先來說說自拍體驗。
點亮背屏,向右滑動,我們就能進入專為這塊背屏設計的相機界面。此時,你可以調用徠卡主攝進行自拍,整個取景過程流暢、色彩還原精準,最終得到的自拍樣張,無論是解析力、動態范圍還是暗光下的純凈度都很出彩。

(圖源:雷科技自制)
要知道,傳統的前置攝像頭,受限于機身頂部的狹小空間,傳感器尺寸和鏡頭素質都極其有限。而現在,你可以直接調用那顆擁有1/1.28英寸超大底和LOFIC技術的徠卡主攝來進行自拍。
這種體驗上的革新,帶來的畫質提升是“降維打擊”級別的。
不僅如此,小米這次還提供了一個“大頭貼模式”。啟動之后,整塊背屏就會變成那種復古相機的樣子,你可以簡單調整焦段和美顏系數,換用不同的模版,然后手機會像大頭貼機器那樣定時連拍,最終合成出你想要的大頭貼照片。

(圖源:雷科技自制)
在拍攝完成后,你還可以選擇替換其中不滿意的照片,最終還能夠連接口袋打印機獲取實物,真的很有意思。
至于功能方面,除了來自微信、短信或來電的動態通知,小米還為這塊背屏開放了豐富的個性化設置,你可以將自己喜歡的照片、個性簽名設置為背屏樣式,使其成為獨一無二的潮流單品。

(圖源:雷科技自制)
在我看來,小米17 Pro Max的妙享背屏不再是小米11 Ultra上那個功能單一的“小窗”,而更像是一個深度整合了通知、效率和影像核心功能的交互中心。它不僅解決了手機在特定場景下的信息獲取難題,更將后置影像的潛力徹底釋放給了自拍場景,讓“背面”第一次變得如此實用且有趣。
總結:克服溢光難題的成熟影像系統
總的來說,小米17 Pro Max的影像系統,是一套從用戶痛點出發,并給出解決方案的體系。
它沒有單純堆砌參數,而是用LOFIC技術解決了手機攝影最大的難題之一——大光比場景下的高光溢出問題;同時,它也用一顆升級后的潛望長焦,滿足了用戶對“看得遠、看得清”的夜景遠攝需求,以及“拍得美、拍得巧”的長焦微距需求;至于這塊
妙享背屏,更是希望解決手機自拍畫質的歷史遺留問題。

(圖源:雷科技自制)
至于不足之處...這顆潛望長焦的超長焦體驗依然不夠亮眼,而小米的超廣角升級幅度也不算明顯。
不知不覺,移動影像的發展已經進入到瓶頸期,硬件進化的步調日趨放緩,想憑借硬件方面的迭代升級做出讓人驚喜的產品相當困難。大部分廠商開始更改自己的研發角度和方向,不再以堆參數為重點,而是從消費者的日常需求出發,以使用者的感受作為評判標準。
如果你是一位熱愛用手機記錄生活,但時常被極端光線環境所困擾的攝影愛好者;或者你對自拍畫質有著極高的要求,無法忍受
前置攝像頭的小紅書達人;那么,這臺小米17 Pro Max,無疑是當下值得考慮的選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